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李镇西老师《心灵写诗》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心灵写诗》读后感

  • 2024-06-23
  • 6859

  李镇西老师《心灵写诗》读后感

  “理想的教育就是教育者用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中写下心灵的诗篇。”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这句话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不由得使我想起荷尔德林的“诗意的栖居”--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栖息在一个灵动的,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世界里,让每个个体能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获得生命的感悟与成长。”(窦桂梅)诗意的生活应该是儿童的本色生活,童心未泯,生活就这样充溢诗意的光辉:他们坐在树的年轮上,看蝴蝶跟绿叶的交谈,柳树在钓一个春天,微笑真的是一朵朵馨香的玫瑰......儿童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脸庞,自由舒展的身影不正是如花儿迎风招展?她是那么纯净,如此温馨,如此绵长,如此真挚......怪不得李镇西老师说:“我每天都在记录‘花开的声音’--所谓‘花开的声音’,并不仅仅是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也包括我生命流淌的旋律。”这其实就彰显了教育的一种姿势--“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生活是多彩的。对于儿童来说,“所有的思都是诗”所有的创作也都是诗。只有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基于儿童、面向儿童、为了儿童时,方能滋养儿童、发展儿童、成全儿童,实现教育与儿童精神生长、生命生长的同构共生。由此,李镇西老师将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化作了一次心的交流,情的碰撞,并一再地“感谢学生”,“让时间作证,用行动说话”,诠释了无痕的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就是说,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敬仰,从而自然会引起人们的仿效。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日常的谈心中,李镇西老师就好像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和学生同坐在一艘教育的诺亚方舟上,共同谱写教育的诗篇,真实地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姿多彩的艳阳天。

  在这样的天空下,儿童用他可感知的非理性的方式--自发地用唱歌、舞蹈、绘画、游戏等来表达着、创新着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花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儿童的栖居不就是诗哲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的栖居”么?

  而这种诗意,让教育保持着一种儿童姿势:停下呵斥的言辞,让儿童可心地唱;收回牵扯的手臂,让儿童回归“田野”;收回规训的条文,让儿童回归“草根”--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我的脑海中不时就会浮现荷尔德林所神往的《远景》中的踏青--“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 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篇2:李镇西老师《心灵写诗》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心灵写诗》读后感

  “理想的教育就是教育者用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中写下心灵的诗篇。”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这句话在我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不由得使我想起荷尔德林的“诗意的栖居”--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栖息在一个灵动的,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世界里,让每个个体能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获得生命的感悟与成长。”(窦桂梅)诗意的生活应该是儿童的本色生活,童心未泯,生活就这样充溢诗意的光辉:他们坐在树的年轮上,看蝴蝶跟绿叶的交谈,柳树在钓一个春天,微笑真的是一朵朵馨香的玫瑰......儿童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脸庞,自由舒展的身影不正是如花儿迎风招展?她是那么纯净,如此温馨,如此绵长,如此真挚......怪不得李镇西老师说:“我每天都在记录‘花开的声音’--所谓‘花开的声音’,并不仅仅是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也包括我生命流淌的旋律。”这其实就彰显了教育的一种姿势--“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生活是多彩的。对于儿童来说,“所有的思都是诗”所有的创作也都是诗。只有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基于儿童、面向儿童、为了儿童时,方能滋养儿童、发展儿童、成全儿童,实现教育与儿童精神生长、生命生长的同构共生。由此,李镇西老师将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化作了一次心的交流,情的碰撞,并一再地“感谢学生”,“让时间作证,用行动说话”,诠释了无痕的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就是说,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敬仰,从而自然会引起人们的仿效。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日常的谈心中,李镇西老师就好像是一个“长大的儿童”和学生同坐在一艘教育的诺亚方舟上,共同谱写教育的诗篇,真实地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姿多彩的艳阳天。

  在这样的天空下,儿童用他可感知的非理性的方式--自发地用唱歌、舞蹈、绘画、游戏等来表达着、创新着自己的生活--这就是“花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儿童的栖居不就是诗哲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的栖居”么?

  而这种诗意,让教育保持着一种儿童姿势:停下呵斥的言辞,让儿童可心地唱;收回牵扯的手臂,让儿童回归“田野”;收回规训的条文,让儿童回归“草根”--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我的脑海中不时就会浮现荷尔德林所神往的《远景》中的踏青--“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 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篇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花了3个晚上终于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又爬到网上浏览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老师的博士导师是我们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养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前途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幸运的,我能够感受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强烈影响了他的学生成长。

  教授说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然而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叹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当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辛,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断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最密切的教职岗位,最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嘱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罢了,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程度,学生生日、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最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感觉,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可以看出不断试验、不断修正的轨迹,无论是“未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可以得出一个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系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最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广播操,能运动一下就算可以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羞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精神,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挫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程度的兴趣,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佩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本身的拼搏精神就值得学生学习。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品质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褒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点因此处而消失,优点却可因此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