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 2024-06-23
  • 2795

  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加快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不仅是解决当前同质化、趋同化倾向的有效办法,也是提升高中品质的必由之路,更是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学生培养模式,促进我区高中转型升级、创建省优质特色高中,扩大特色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中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2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强化特色、创新模式、多元发展、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加速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发展,职业高中专门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实现普通高中“质量领先、充满活力、各具特色、品牌卓著”的新格局,职业高中“教产合作、校企一体、专业占优、国内示范”的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成省现代化教育达标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技能支撑。

  二、建设目标

  20**年,进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所普通高中成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实验项目”学校。到20**年,力争2所普通高中进入省优质特色高中行列,职高进入全国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到20**年,全区普通高中都成为全省知名、国内有影响的优质特色高中,职高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0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3个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5个特色专业。

  --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民主科学,课程建设多样,社团活动丰富,特色优势鲜明,育人成果丰硕,办学品质彰显,学校文化丰润。

  --提供全面的优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明显,名师骨干培养形成梯队,品牌学科不断涌现,特色专业持续提升,课堂教学高效、分层次,学生学习自主、可选择,办学机制灵活,学校课程精良,教育条件一流,教学质量领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形成开放的合作体系。建立与先进地区同类学校的友好关系,开展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国际交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境)外优秀教材和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外语与国际理解教育不断加强,教育合作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职业高中对接经济、市场和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更受欢迎。

  --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逐年提高高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形成保障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教育信息化程度走在国内前列,图书、实验设备接轨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对接。特色项目支撑设施先进完备,特色学科(专业)教师适度倾斜,特色高中自主招生逐步扩大。

  三、措施与要求

  1.创新办学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普通高中要按照省教育厅即将出台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实验项目方案》,从办重点普高转到办优质特色高中,做到普通高中不普通。职业高中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年)》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9号),从办重点职高转到办国家级示范学校,做到中职不亚于高职。各校必须科学定位,挖掘自身潜在优势,着手研究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学校个性化建设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项目设计,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经历、学程安排、导师团队、资源条件、学业管理、成效评价、生源要求和遴选办法等,并有明确的分年度达成目标、任务及相关措施,要求3月底前完成方案论证。其中,普通高中要围绕“项目引领、科研推动、课程支撑、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可以从特色项目、特色学科、特色班级起步,逐步放大,再扩散到学校整体特色办学。建议中学从人文、科技、数理、外语中予以定夺,柴桥中学在体育、科技、综合课程中作出选择,泰河中学在德育、外语、人文中能以取舍,明港中学在做强做大艺术品牌的同时,可考虑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实验。

  2.坚持育人为本,浓厚学校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用文化建设支撑学校内涵发展是现代学校的必然选择。各校必须增强文化育人的意识,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以强化“三风”为核心、以班集体建设为根本、以学生社团为基础、以自主管理为中心、以人文科学素养为支点、以身心健康为保证、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家校联系为纽带、以党团组织为阵地、以人生规划为动力的长效机制建设。要精心组织每年的学生成人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切实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青春健康、公民道德等教育。职业高中要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创业文化。

  3.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坚持每周校务会议和隔周教师大会制度,进一步落实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要努力向教育家靠近,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有思想、有目标、有行动,全身投入,潜心谋划,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善于团结同志,支持班子成员大胆干事。全面建立学校中层竞聘上岗制度,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注重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推进现有的高中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从深化办学体制入手,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加强实验项目的管理与跟踪,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关注与培养的新路。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招生、师资配备、课程开设、学生评价等方面合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建设优质特色高中“松绑”。职业高中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好地发挥中职教育集团的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多元主体举办职业教育。

  4.建设多样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以“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为原则,各校要严肃课程设置,规范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加强选课指导,建设课程资源,落实学生评价,深化课程改革。要建立各校的课程规划,形成每门自创课程的目标、模块、课时、学习经历、结果评价等详细计划,努力使国家课程与学校自创课程比例达到1:1。要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实施“课程研发能力提高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和实践研究,切实解决课程规划、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薄弱环节,充分利用教师特长和校内外优势资源,尤其要引进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鼓励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重视选修课程与学生社团建设的密切结合,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全方位开放学校教学资源,努力使特色课程化、课程特色化、课程多样性、学习选择性成为现实。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外学校进行访学,认真做好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的成长记录。要主动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变化,研究推迟文理分科的时间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持高考持续上升的态势。调整职业高中专业结构,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加快建设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示范实训基地,深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5.加快师资培养,打造品牌学科。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责任感教育,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养成教学常规的自觉性。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教研实效,创新教研特色,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教师梯队建设,拓展教师发展平台,注重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精心呵护特长教师和特色教师的成长。教师要确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生本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专注课程改革,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建立不同职称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流动的常态化。

  6.引进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

  借助中央教科所的专业力量,指导各校加快优质特色高中创建。抓紧落实“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各高中在20**年均要与1-2所高校建立相应特色建设的项目合作,聘请导师团队,在学生培养、课程建设、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实验指导、学生选送等方面建立紧密型的关系。加强境外合作,办好中学国际班,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游学基地,充实一批外教力量,引进1-2个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努力与境内外优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重视与省特级教师协会的合作,有效发挥工作站的效能,助推优秀教师成名成家。积极拓展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增加多方参与的内容和深度,完善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

  7.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学校发展。

  为引导各校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从20**年起,每年设立高中教育装备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数字校园”、特色功能室和实验室建设;设立高中教育项目合作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各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学校课程建设;设立高中教师培训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高中教师异地挂职培训和境外基地培训;设立职业高中专业创新与实践专项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培养。逐年提高高中生均公用经费,20**年起普高和职高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200元和1800元。适当放宽高中教师配备比例,凡学校特色项目可增配2-3名教师。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招生改革,逐步建立与多样化高中相匹配的招生制度,取消普高“三限生”和“借读生”。

  8.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实验质量。

  区教育局成立优质特色高中创建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以项目管理方式,对高中实验项目进行常规管理和年检,并给予最大支持。各高中学校必须建立校长负总责的实验项目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设置“专题网页”及时发布培养方案、进程、活动、成效等动态信息,以争取全社会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篇2: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区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三年行动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加快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不仅是解决当前同质化、趋同化倾向的有效办法,也是提升高中品质的必由之路,更是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学生培养模式,促进我区高中转型升级、创建省优质特色高中,扩大特色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中的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2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强化特色、创新模式、多元发展、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加速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发展,职业高中专门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实现普通高中“质量领先、充满活力、各具特色、品牌卓著”的新格局,职业高中“教产合作、校企一体、专业占优、国内示范”的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建成省现代化教育达标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技能支撑。

  二、建设目标

  20**年,进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所普通高中成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实验项目”学校。到20**年,力争2所普通高中进入省优质特色高中行列,职高进入全国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到20**年,全区普通高中都成为全省知名、国内有影响的优质特色高中,职高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000个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3个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5个特色专业。

  --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民主科学,课程建设多样,社团活动丰富,特色优势鲜明,育人成果丰硕,办学品质彰显,学校文化丰润。

  --提供全面的优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明显,名师骨干培养形成梯队,品牌学科不断涌现,特色专业持续提升,课堂教学高效、分层次,学生学习自主、可选择,办学机制灵活,学校课程精良,教育条件一流,教学质量领先,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形成开放的合作体系。建立与先进地区同类学校的友好关系,开展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国际交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引进国(境)外优秀教材和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外语与国际理解教育不断加强,教育合作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职业高中对接经济、市场和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更受欢迎。

  --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逐年提高高中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形成保障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教育信息化程度走在国内前列,图书、实验设备接轨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生产企业、职业岗位对接。特色项目支撑设施先进完备,特色学科(专业)教师适度倾斜,特色高中自主招生逐步扩大。

  三、措施与要求

  1.创新办学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普通高中要按照省教育厅即将出台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实验项目方案》,从办重点普高转到办优质特色高中,做到普通高中不普通。职业高中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年)》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9号),从办重点职高转到办国家级示范学校,做到中职不亚于高职。各校必须科学定位,挖掘自身潜在优势,着手研究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学校个性化建设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项目设计,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经历、学程安排、导师团队、资源条件、学业管理、成效评价、生源要求和遴选办法等,并有明确的分年度达成目标、任务及相关措施,要求3月底前完成方案论证。其中,普通高中要围绕“项目引领、科研推动、课程支撑、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可以从特色项目、特色学科、特色班级起步,逐步放大,再扩散到学校整体特色办学。建议中学从人文、科技、数理、外语中予以定夺,柴桥中学在体育、科技、综合课程中作出选择,泰河中学在德育、外语、人文中能以取舍,明港中学在做强做大艺术品牌的同时,可考虑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实验。

  2.坚持育人为本,浓厚学校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用文化建设支撑学校内涵发展是现代学校的必然选择。各校必须增强文化育人的意识,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以强化“三风”为核心、以班集体建设为根本、以学生社团为基础、以自主管理为中心、以人文科学素养为支点、以身心健康为保证、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家校联系为纽带、以党团组织为阵地、以人生规划为动力的长效机制建设。要精心组织每年的学生成人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切实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青春健康、公民道德等教育。职业高中要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创业文化。

  3.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坚持每周校务会议和隔周教师大会制度,进一步落实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要努力向教育家靠近,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有思想、有目标、有行动,全身投入,潜心谋划,以身作则,秉公办事,善于团结同志,支持班子成员大胆干事。全面建立学校中层竞聘上岗制度,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注重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推进现有的高中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从深化办学体制入手,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加强实验项目的管理与跟踪,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关注与培养的新路。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招生、师资配备、课程开设、学生评价等方面合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建设优质特色高中“松绑”。职业高中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好地发挥中职教育集团的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多元主体举办职业教育。

  4.建设多样课程,满足学生需求。

  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以“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为原则,各校要严肃课程设置,规范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加强选课指导,建设课程资源,落实学生评价,深化课程改革。要建立各校的课程规划,形成每门自创课程的目标、模块、课时、学习经历、结果评价等详细计划,努力使国家课程与学校自创课程比例达到1:1。要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实施“课程研发能力提高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和实践研究,切实解决课程规划、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薄弱环节,充分利用教师特长和校内外优势资源,尤其要引进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鼓励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重视选修课程与学生社团建设的密切结合,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全方位开放学校教学资源,努力使特色课程化、课程特色化、课程多样性、学习选择性成为现实。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外学校进行访学,认真做好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的成长记录。要主动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变化,研究推迟文理分科的时间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持高考持续上升的态势。调整职业高中专业结构,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加快建设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示范实训基地,深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5.加快师资培养,打造品牌学科。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责任感教育,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养成教学常规的自觉性。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教研实效,创新教研特色,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教师梯队建设,拓展教师发展平台,注重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精心呵护特长教师和特色教师的成长。教师要确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生本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专注课程改革,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建立不同职称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流动的常态化。

  6.引进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

  借助中央教科所的专业力量,指导各校加快优质特色高中创建。抓紧落实“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各高中在20**年均要与1-2所高校建立相应特色建设的项目合作,聘请导师团队,在学生培养、课程建设、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实验指导、学生选送等方面建立紧密型的关系。加强境外合作,办好中学国际班,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游学基地,充实一批外教力量,引进1-2个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构,努力与境内外优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重视与省特级教师协会的合作,有效发挥工作站的效能,助推优秀教师成名成家。积极拓展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增加多方参与的内容和深度,完善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

  7.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学校发展。

  为引导各校创建优质特色高中,从20**年起,每年设立高中教育装备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数字校园”、特色功能室和实验室建设;设立高中教育项目合作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各高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学校课程建设;设立高中教师培训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高中教师异地挂职培训和境外基地培训;设立职业高中专业创新与实践专项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培养。逐年提高高中生均公用经费,20**年起普高和职高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200元和1800元。适当放宽高中教师配备比例,凡学校特色项目可增配2-3名教师。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招生改革,逐步建立与多样化高中相匹配的招生制度,取消普高“三限生”和“借读生”。

  8.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实验质量。

  区教育局成立优质特色高中创建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以项目管理方式,对高中实验项目进行常规管理和年检,并给予最大支持。各高中学校必须建立校长负总责的实验项目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组,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设置“专题网页”及时发布培养方案、进程、活动、成效等动态信息,以争取全社会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篇3:绣山二小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义仰二小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信息化学校达标创建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提高,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力度,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现状分析

  温州市义仰第二小学坐落于瓯江之滨义仰沿江工业开发区,创办于****年8月,占地面积18035.2平方米,建筑面积5283.7平方米,绿化面积7560平方米,设有24个标准教室,属省lll类标准化学校。目前有班级20个,950多名学生。

  自建校之日起,学校按照现代化的新农村学校标准建设,设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自控广播系统,网络视频收视系统。计算机房一个,配有计算机54台,生机比仅为到23:1,且绝大多数已使用5年以上,假期还要提供成人校农民计算机培训,手推式多媒体平台2台,专用教室多媒体一台。系统及计算机都以严重老化,需要更新。新配多媒体平台6台,为1台/2.9班,教师用计算机10台,每个办公室1台,手提1台。有兼职网络管理人员1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一名,负责计算机的维护、应用以及教本培训。目前,学科教师95%通过信息技术培训(除2位老教师外),学校每学期均要组织2次以上信息技术类校本培训。

  ****年初,学校建立网站,设立特色德育、教育科研、特色中队等板快。实现鹿城区教育局光纤接入,信息点覆盖所有教学场所。各部处室通知、计划、工作行事历、学校活动方案等及时交流信息,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网站,学校网站融合了校训通平台,利用网络平台,联结起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纽带,为办公信息化提供了便捷。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各处室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与研究,向全体教师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重要性、前瞻性。

  三.发展目标

  --建成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

  --实现裸光纤联入鹿城教育城域网,完善校园网建设。

  --依托市、区教育教学资源库,完善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师与学生基础教育数据库。

  --培养具有较高信息化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健全义仰二小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长效机制。

  --推进教育管理和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探索教育信息化工作创新。

  --生机比达到12:1,2个电脑机房,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多媒体班级比达到1:1,各项信息化指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

  四.主要任务

  1.整合和淘汰一批过时落后的设备,争取区教育局加大对我校中心机房设备的投入,添置高性能的核心网络交换和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力争在****年前建成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

  2.升级完善我校原有的校园网,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不断丰富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力争在****年前达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

  3.落实数据备份和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实现网络快速、安全运行,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的信息交换和存储能力,形成我校稳定可靠的校园局域网体系。

  4.加大对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同教育局信息中心及兄弟学校的合作,积极配置和开发教育管理、后勤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成长分析、学籍管理等各种应用软件。

  5.完善网络视频系统,加强与建设小学等名校合作,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构建我校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为我校师生提供远程学习辅导、网络讲座等实时服务,使网络视频系统的应用规范化、常态化。

  6.鼓励广大教师开设网络课程,开设网校、网络班级和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拓展、延伸学校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核心的各类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工作。确保每年至少保持一个以上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定期参加各类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课件、学校主页、学科专题网站、教师博客、网络课堂、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等各类评比活动,以应用促提高。

  7.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等网络资源;开展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探索与研究,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使学生得到丰富的课余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占领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学生电脑作品评比、小学生现场手抄报比赛等各级各类活动。

  8.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新模式。建设符合我校教育实际的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模块、人事管理模块和校产管理模块,构建全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科学管理体系,形成数据完整、安全可靠和使用方便的全校基础教育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系统。

  9.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集中面授、网络视频、校本培训和教学专题培训网站等手段开展不同层次和要求的信息技术培训。全校教师都要掌握“四会”(即会上网搜索信息、会使用网上交流工具、会制作教学课件、会开设网络课堂)。

  五.保障措施

  10.每年从教育办公经费中,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网络维护,确保网络安全、正常运行。

  11.配备1名懂业务责任心的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教育信息技术小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12.明确处室责任制,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确保信息化发展目标按时实现。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学校网站的主页,oa系统,督出各科室网页内容及时更新;

  教导处:学籍电子化管理、学科资源库、学科智能题库的建设;

  后勤室:校产电子化管理与电子财务管理;

  德育室:数字图书馆、德育基地的建设;

  信息组:资源维护、技术支撑和应用指导;

  大队部:少先队基地的建设。

  13.建立健全信息化激励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维护等考评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逐年提高考核项目的权重和分值。从教育经费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设立反映设备管理、应用、信息化评比竞赛等奖励。

  14.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添置如防火墙、流量管理、网络行为管理软件、杀毒软件等必备的安全设备,采取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对各种信息的上网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保护各种应用密码,建立日志备份制度。坚持每年一次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广大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15.建立规范的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和淘汰机制。淘汰设备按计划进行更新。建立电脑等设备新旧分类制度,按区规划要求,原则上使用5年内的电脑为ⅰ类,5-7年为ⅱ类,7年以上为ⅲ类,ⅰ类电脑使用对象为高年段学生、教学一线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管理,ⅱ类电脑为低年段学生或学生电子阅览室等方面所用,尽量挖掘ⅲ类电脑设备使用潜能,ⅲ类电脑等设备确需淘汰的,经教学仪器站审核后方可办理相关的资产核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