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街道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街道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 2024-06-23
  • 8993

  街道小学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20**年我校要全员启动新教育实验,以一个核心理念、四大改变、六大行动为统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具体要求,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将新教育实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学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实验提升师生品质,提高教育质量。

  二、实验任务与安排

  (一)营造书香校园

  1.实验目标:

  通过诵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读、绘、讲、写、演的综合素质。

  2.主要安排:

  (1)晨诵

  全体学生每周二--周五8:00--8:10分进行10分钟晨诵,主要以诗词短章为主。

  (2)午读

  一到六年级各班均为下午1:00--1:30进行30分钟午读。阅读内容参见教育局阅读新书目。后附“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书目”,可以在阅读完教育局书目后再引导学生阅读。

  (3)阅读课。

  每周争取上好一节阅读课。逐步让学生从图画阅读为主转入以文字阅读为主,可采用讲故事、整本书的主题探讨等形式。每学期进行一次展示评比活动。

  3.具体要求:

  (1)学期初,语文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根据诵读内容修订诵读计划,按计划开展诵读活动。

  (2)晨诵或午读时间,教师须提前5分钟入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认真组织师生共读,坚守岗位,任何学科教师不得占用。诵读的形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内容,教师可选择多种方式,如:速读、导读、自由读、读讲结合等。

  在速读的基础上,一、二年级在晨读课学习晨诵诗、阅读课由教师讲童话故事,在口语课上训练学生复述故事、讲述故事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在绘本课上对自己了解掌握的故事进行写绘,这样读-讲-写绘自成体系,每位学生要根据有关内容每周写绘1幅画;

  三-六年级学生则是先自己阅读(可小组),在阅读课上教师可进行推进型导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在交流课上可进行小组擂台赛的形式进行各种形式(讲、读、表演等)的展示交流,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口才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

  (3)各班级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争分夺秒地开展诵读。比如做操集合时、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站队放学时都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努力营造书香氛围。

  (二)师生共写随笔

  1.实验目标:

  师生共写随笔的实验,旨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怀抱肯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坚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在“暮醒”中正确认识自我。通过新教育实验,为学生创设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

  2.实验措施

  暮省:师生、亲子通过日记、书信等途径,相互沟通、交流,共同编制有意义的生活,鼓励学生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激励、反思,引导师生把随笔与日记作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1)教师随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随笔,学校在新教育在线论坛教师随笔专栏撰写随笔,随笔内容为自身教育实践、教学行为反思、对新教育实施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思考等。

  鼓励教师对外报刊杂志投稿,有一定数量的随笔获奖或发表。

  学校每学期举行教学随笔评选、交流,优秀成果结集出版等。

  (2)学生日记活动。日记内容可以是生活的体验、读书的心得、各种活动和比赛的感想等,鼓励学生尝试写数学英语日记。学生日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或诗歌。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二-至六年级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日记(二年级学生可以用拼音、图画表示),语文教师要做好日记的批阅与指导。做好学生日记的推荐,每周可以上传一篇优秀日记到班级博客,鼓励投稿,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三)聆听窗外声音

  1.实验目标:

  让孩子走出相对封闭的校园,接触世界,触摸窗外风景,聆听窗外声音,为适用未来做准备,所以让孩子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与社会,把社会的名流、优秀企业家请到课堂上,请到学生面前,尤为必要。

  2、具体措施:主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每月一事的办法,可以请成功的企业家、有名气作家艺术家、有作为的家长,也可以请人讲讲搞绿化的经验,甚至可以也可以讲讲怎样烧菜!生活处处是教育。可以根据节日或者重大活动,组织学生读写演讲等,每个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如九月组织感恩教师活动,十月组织学唱国歌活动,11月组织制作叶画活动,12月组织年终“成长的足迹”等演讲活动。

  (四)培养卓越口才

  实验目标: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师生的口才。

  具体措施:

  1;加强业务培训,学讲相得益彰。

  2、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表达兴趣。

  3、举办各类活动,创造锻炼机会。

  4、坚持口才训练,提升人生自信。

  各科老师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口才。如班级轮流做版主,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还可以通过朗诵,主持,小法官,辩论会,戏曲表演等培养学生口才。

  (五)构建理想课堂。

  1.实验目标:

  我们要在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作业体系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尝试新教育有效课堂教学框架,以有效教学为基础,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在人类文化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力求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幸福。

  2.具体要求:

  (1)优化备课,改变教学观念,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

  (2)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完备,衔接完美。

  (4)作业布置科学,题型灵活。

  (六)构建数码社区

  1.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促进学校硬件建设,搞好网络平台建设,教师博客班级博客都要及时浏览留言。

  2.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并通过升级改造等手段,建设好网络交流平台,提升硬件水平。

  (2)每位教师要加强网络的应用,并教学生学会使用。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一线教师重点参与的新教育实验教师队伍。附名单:

  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新教育实验工作室

  主任:z

  新教育实验教师:全体老师

  2、加强考核,量化等级

  把实验教师工作纳入班级和个人考核,过程与结果并重,量化出每位老师的分数等级。

  3、加强硬件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4、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师生水平

  5、搞好网页博客建设,及时分享成果

  班级建好班级博客,班主任或者半班干部负责将本班学生信息及时上传,班级博客和教师博客由王佼安链接到学校网站。

  6、展评优秀成果,展评方式多样

  文字图片成果结集成册,文艺节目注重师生同台共演。

篇2: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闲暇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称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篇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体会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体会

  闲暇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称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