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找春天》的教学反思

《找春天》的教学反思

  • 2024-06-23
  • 3323

  《找春天》的教学反思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

  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

  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

  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篇2:爱生模范教师优秀事迹:爱与智慧装点教育的春天

  爱生模范教师优秀事迹:爱与智慧装点教育的春天

  在百年名校z市一中美丽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她年过五旬,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兼任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繁重的工作中她没有抱怨,反而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她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法,所带高三毕业班和毕业年级连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孜孜以求,厚积薄发,听她的课如沐春风,读她的文章启人心智,《z晚报》为她开设专栏“名师讲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她一头短发,慈爱,朴实,说起话来快言快语,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她,就是z市一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高一20**(14)班主任、高一年级组长李z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的贴心人。”学生说。

  “把孩子放在李老师班上,我们放心。”家长说。

  “李老师的敬业精神我们从心底里佩服。”同事说。

  “拥有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荣幸。”领导说。

  ......

  口碑是传出来的,口碑更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来的。李z老师默默耕耘在他热爱的教育热土上,有太多感人的事迹值得我们传颂,有太多闪光的品质值得我们记取。

  一、爱心,诠释执着的事业。

  爱是人类情感的完美体现,是事业成功的动力源泉。表现在教育中,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李z老师自始至终在爱着她的学生,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毫无功利的爱,如同一个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如同一位老农对于耕耘的土地。

  1990年,她任教理科212班,班上有个男生z,是来自长城乡犁头嘴一个农家子弟。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父亲病故,母亲患有精神病,家徒四壁的茅草房令人心酸,z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这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他靠自己寒暑假打工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然而,到了高三第二个学期的关键时刻,z已经没有办法坚持学习了。作为班主任的李老师得知消息后,偷偷帮他把学费、寄宿费等相关费用全部交好了。她只告诉z安心读书就是,终于,在李老师的无私帮助下,这个贫困的农民子弟顺利地读完了高中。

  1997年,她任教的文科257班有个叫z的女生,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是同年级学生的榜样。然而,老天爷似乎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在高三冲刺的关键时刻,她检查出有心脏病,需要动手术。手术中的整整5个小时,李老师一直守在医院,之后还送钱送物,帮助z度过了难关。后来,z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20**年,她任教的文科9班,一位女生z患膀胱癌须手术,李老师不但自己捐出2000元,还发动全班同学捐出5500元,为她手术的成功尽了一份心力。该生如愿考上了z师范大学。

  ......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李老师都认为极为平常,因为,对于学生的爱已化为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李老师的爱感染了她的学生,掀起了更为广泛的爱心之潮。20**年年底,东南亚大海啸令世人心惊胆战,李老师所带的年级正值高三,高考的紧张并没有阻挡她一以贯之的爱心行为。她及时组织全年级学生为东南亚海啸中的难民捐款,捐出的3665元在20**年1月3日寄到了北京中国红十字会,成为z市第一笔捐出的东南亚海啸救灾款项。

  李老师对学生付出的是慈母般的爱,同时,又是十分理智的爱。这种爱不局限为对学生无私的帮助,更多的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这是一种更为恒久、更为深远的爱,她让学生沐浴着爱的阳光健康成长。

  老师喜欢谁,不大喜欢谁,学生心里明镜一般,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生心里都是有数的。李老师始终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她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

  她爱学生表现在尊重学生上。尊重是人的高级需要,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师生之间年龄、学识等都是有差距的,但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老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表现,只有尊重他们,学生才有被重视的自豪感,反过来,学生也会尊重老师。

  她爱学生还要表现在信任学生上。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天赋,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要求积极向上,乐于接受美好事物的。老师相信他,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才可能自强不息。相信学生,他们会产生成就感。

  她爱学生更表现为她对学生的理解。李老师善于从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方面入手去理解学生;她还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立场去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表现,弄清学生所作所为的原因,抓住他发生偏差的源头,去寻找合情合理的解释。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自我发挥,快乐的生活。

  这种快乐的感觉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李老师将这种快乐的心理状态传递给了她的学生,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

  比如:她一开学她就跟学生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喊家长来学校,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学生自然十分高兴;

  比如:她告诉学生,老师最讨厌舞弊行为,只要你考试不舞弊,其他所有缺点错误老师都可以原谅;分数暂时低一点不要紧,只要真实就是美的;老师决不会以分数论英雄,学生也是很高兴的;

  比如:她在班上实行无人监考,老师只是收发试卷,学生有了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考试起来十分愉快,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

  学生心情愉快了。对学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学习的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李老师的爱营造的是一种健康向上、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她以自己优良的品德、健康的心态、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语言去真诚地关心、热情地指导学生,自然会受到学生的赞扬和欣赏。师生之间有了和谐关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在潜移默化之间了。

  二,责任,缔造质量的高峰。

  李z老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潜心教学,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已送高三毕业班11届,所带班级的升学率、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升学率居年级之首;她担任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坚持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注意抓班风班纪的建设,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有成效,所带班级均被评为优秀集体;她担任年级组长,年级组老师自觉地紧紧团结在她的周围,大家拧成一股绳,向着一个个既定的目标奋斗,取得了一项项优异的成绩。

  20**届,她任高三文科9909班班主任,本科录取率高达98%,一个班考入北京上大学的就有13人。20**届任高三理科20**09班班主任,全班上重点本科线的30人,上一般本科线的18人,上线率高达80.32%,本科录取率100%。

  20**届,她担任高三年级组长,在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带领高三的全体老师和同学,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创造了本科上线率66.84%,录取率85.30%的佳绩,夺取了高考胜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李老师教育思想端正,组织能力很强,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她的才能在她的班主任工作中彰显。多年来,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心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从不歧视后进学生,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

  如“学生干部的轮换制”,能大面积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集体日记--班主任工作的美育渗透”,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热情;

  如“坚持赏识教育,坚持正面教育”,能激发学生自信,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层次。

  因此,她所带的班级均能做到思想品德好,学习兴趣浓,考纪严明,班风形成“文明、勤奋、健康”的特色。

  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都是“责任”二字使然。正是这份高度的责任心,李老师一心扑在班级工作中,一心为学生谋求最大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犹如一粒种子深植在李老师的心中,至今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三、思考,点亮智慧的灯塔。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老师就要有高素质。老师除了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之外,还应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比如修身养性,以身作则;比如学会欣赏,宽以待人等等。李老师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

  正因为对教师素质有了清晰的认识、深刻的理解,李老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讲究教育艺术,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言传身教。

  她清楚地意识到:当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展示的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讲述的也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种神圣而崇高的力量和希望,学生坐在讲台下,愿意看到诚实守信,看到谦和宽容,看到关心爱护,看到善良纯洁,看到进取向上等等。学生仰视和佩服的是气质、是风度、是知识、是文化、是崇高的精神、是丰富的世界,所以,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让学生时时、处处看到精神的力量。因此,她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认真学习,学习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学习新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她的学习成果体现在她的课堂上,她对教材分析透彻,方法教授得当,学生喜欢听她的课;她的学习成果还体现在她的文章中,她的文章立意深刻、文采飞扬,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文章是她智慧的积淀与展现。

  面对取得的一项项成绩,面对同事朋友的交口称赞,李z老师平静如初,她将一如既往地耕耘在她钟爱的教育热土上,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篇3:《触摸春天》教后反思:身体残疾心灵不能残疾

  《触摸春天》教后反思 :身体残疾 心灵不能残疾

  《触摸春天》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篇含义深刻的描写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文章。跟以往的文章不同,虽然课文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但通篇来说,作者并没有提到过以上八个字,如何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词语体会到这一点,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在教学教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找寻能够牵引全文的那句话。这句话并非一定是总结全文的句子,而是一句能通过它辐射到全文每个段落的话,这句话就是: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的感受着春光。

  在讲读课文时,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串讲,也就是从第一段开始,一段一段的讲就这样一直讲到最后,没有重点,只有先后次序。平铺直序,缺乏起伏跌宕,课堂会显得沉闷而缺少活力。而找出能引领全文的这句话,则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层次感,有重点的去学习。能够做到从这句话入手有的放矢对课文的重点加以剖析,对难点进行突破。

  2、“在春天的深处”理解:引导学生自读第一、二自然段。学生体会到:一是时间上是深春的季节,二是(重点)身处花园,周围都是春天的景象(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三是(难点)是指在安静内心的深处(因为这一切安静的眼睛是看不见的,而花的香味,对花的触感,对周围一切的感觉一定会在她的心里形成与我们正常孩子不一样的的春天。)

  3、对“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天”的理解:抓出重点词语“细细地”,提出问题是:什么样的感觉才是“细细地”?安静怎么会有一种“细细地”感觉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我用极轻的柔和的语调给他们描述安静所处的环境,或者说她当时感受到的一切“那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习暖暖地洒在她的身上,柔和的春风轻柔地抚摸着她的小脸蛋,一阵似有若无的花香飘进了她的鼻子里。花丛中小鸟呢喃,和风徐徐,缕缕花香,春天多美呀”。

  提问“同学们,老师的这段描述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柔和”

  生:“轻柔”

  师:“对,这柔和、轻柔就是作者写得“细细地”感觉。”

  师:除了对周围春天的环境那种“细细地”感觉,还会有什么让安静产生“细细地”感觉的??(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设计问题:a、为什么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过度问题)

  b、捉住蝴蝶这件事把安静带到了她从没体验过的地方。就这件事来说,哪些东西是她从没体验到的?

  一是能捉到一只活蝴蝶的成功感(这是难点)二是对蝴蝶身体的感觉(这是重点)

  让学生扮演安静,描述自己捉住蝴蝶后的感觉。

  生:滑滑的翅膀,软软的小肚子,细细的小腿等。

  生:弱小

  师:对蝴蝶相对安静来说是弱小的,它只能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这时候安静除了感受到柔和的春光外,还感受到了什么?(回到安静细细地感受春光这句话)

  引导学生回答:安静感受到弱小生命对生命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

  师:现在安静的心灵深处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结合以上的学习理解“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生:(阳光、春风、花香等等)

  生:还有一个弱小但渴望自由的生命--蝴蝶。

  师:就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在这柔和的春光里,安静张开了她的手指,放走了蝴蝶,此刻她是怎么做的呢?作者是怎么写得呢?

  (引导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张望”:

  a:安静是个盲童,作者怎么能用张望这个词呢?

  引导学生体会:“此刻在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这句话重点理解“飞翔的概念”,“美丽的弧线”“极其优美的曲线”。引导学生体会飞翔对于一只正常的蝴蝶来说是多么自由自在的事情。而这种自由自在不正是安静作为一个残疾人所向往的吗?

  因此,此处的“张望”充分体现出安静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语言的美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的感觉)

  师;这时候安静需要的是独自一人享受对生活的感悟,齐读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发表对“谁都 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的理解。

  生:安静有生活的权利,蝴蝶有生活的权利,每一个人或生物都有生活的权利。

  生:要对美好 的生活充满热爱。

  课文题目的解释:触摸春天也就是感受春天,感受春天也就是感受生命,感受生命的结果就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我把第六自然段作为辐射全文的重点段落,不知道对不对,这样讲课不知道对不对,望老师们提出指导意见。

  我把朗读的重点,放在第六、七自然段,我认为也可以把第四、五自然段用来练习朗读,但要看时间够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