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有感:认识差距,提高认识

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有感:认识差距,提高认识

  • 2024-06-23
  • 7183

  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有感:认识差距,提高认识

  有了一个机会参加了z市教研室主办的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一天的培训着实让我感受到小学英语教学的难度和挑战。

  或许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培训,由起初的忐忑,到后来的小兴奋,直至现在的激动和震撼。虽然参加工作已经三个年头,但是没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学习,更多的是在学校里"闭门造车",抓成绩,抓学生,时常感叹学生不听话,学生不认真。殊不知,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犯了个很严重的错误。我们总是扮演着母鸡的角色,我们担心学生读不来,学生做不来题目,学生考试考不出好成绩,但是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能做满分的试卷,而是要求学生会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张口说,能运用语言实际操作。即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笔头功。

  在以往的语音教学中,往往我通过音标渗透教学过程。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的确有些学生的拼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对这个望而却步的。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全体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很多,但是今天我接触到Phonoics(自然拼读法),突然感受到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操作。同时,也深刻觉得自己理论水平的缺乏,基本功的不足。

  今天的学习,让我体会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庞大,新鲜血液的注入带来了新活力,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压力。真的到了该好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的时候了。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实际,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我特别欣赏郑文老师的一句话:”老师要不辛苦,学生才能学得好”。想想的确如此,如果我们轻松了,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点很好,这是相互促进的。

  回想自己平时的教学,略显得应试,因为课务等问题,没有添加更多的趣味活动。虽然展示课有其特殊性,但是的确应该反思平时的课应该如何更有效。这当然不是光靠学习理论就可以的,更多的是要在实践教学中提高。

篇2:《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1200字

  《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为: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

  传统教材把学生定格在预先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新教材观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个人知识”,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平情境”,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汇通融合。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学习观

  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进行有机结合。

  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其实新课改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变革的构想,最后要依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创出一片新天地。

篇3:《自主学习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读后感2000字

  《自主学习》读后感

  假期了读了几本书,给我感受最深是这本《自主学习--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预习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

  1.独立完成复习题。

  2.尝试完成例题。并思考例题与复习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思考例题与复习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归纳出数学方法或数学概念。

  4.尝试练习。

  5.将例题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在课上向教师,同学请教。

  预习的指导要坚持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

  二、培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也是人主动性发挥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这就包括:

  1.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提高听课效率。

  ①课前应做好各种听课准备(用品、知识、体力、心理准备)。

  ②上课时学会倾听、仔细看、善于想、敢于问、勤于解、重点记。(可以采用小组评比方式。)

  2.重视课后复习。

  (1)回忆。(2)看书。(3)整理笔记。(4)查看参考书。(课后复习要及时、突出重点、做好复习题)

  3.学会使用参考书。

  (1)参考书与课本的关系。(2)把握好参考书的内容。(3)选择好典型习题。(4)要做点读书摘记。(5)发挥个性特长。

  4.学会积累学习资料

  (1)明确积累学习资料的范围。(2)将学习资料进行分类。(3)学习资料的整理时间。(4)充分利用积累的学习资料。

  5.学会思考,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上课时要求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逐步培养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6.学会单元小结。

  (1)先回忆后看书。(2)先看题后做题。(3)先复习后笔记。

  三、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即如孔子所调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放开喉咙,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要求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始终参与。学生问对了,要大加赞扬,赞扬他们不仅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错了,也要加以鼓励,告诉他们有胆量提问题就了不起。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四、激励探索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辛勤的劳动,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自学的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以上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如果图中每个方格代表1厘米2,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学生得出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厘米2。于是我借机设疑“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同,真的是凑巧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激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去探索答案。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架起思维的“梯子”,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一般来说,应符合以下要求:⑴要适合知识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问题之间的跨度要适当,即不能太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大,使学生一筹莫展,无所适从。⑵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如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等。⑶要遵循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构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筋骨,数学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⑷问题和情境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尽量避免简单形式化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从而调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实际应用

  鲁迅先生曾说:“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教师应该从学生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活动中提出问题,然后升华为概念、运算法则或数学思想,鼓励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我设计了一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墙壁粉刷”导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丝毫也不能忘记和放松。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自学能力必须建筑在对学习自觉性、坚持性,注意的专一性、集中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中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