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书随感:阅读中的图示理论

读书随感:阅读中的图示理论

  • 2024-06-23
  • 1317

  读书随感:阅读中的图示理论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们所得到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因而阅读是学习者接触外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目的性强,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序列性,效率高。对于阅读中的图示理论,我有了以下的解读。

  一、了解阅读过程

  阅读是指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阅读是一种选择过程,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对文章进行加工,即在读者预期的基础上,对那些从知觉中选择出来的最少的语言线索进行加工,形成暂时的预测和判定。这种知识暂时的预测和判定在继续进行的阅读中得到证实、摒弃和进一步提炼,它包括思想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地知觉与辨认所有文字成分,而是选择最少的线索以产生有效的猜测的一种技能。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加工,也是读者已有的对客观世界所了解的知识的运用过程。

  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相关知识。信息输入有两个信息源:一是外界的刺激物,一是来自大脑已预设的信息源。理解过程中加工的层次是循环递进的,是从低层次具体化到高层次具体化的发展过程。理解是由记忆中已有知识系统所支撑的。在它所提供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才能获得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阅读中新信息的表层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而深层的意义已经融进原有的知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根据记忆已有知识对新信息作重新组合,把它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

  二、阅读的模式

  阅读理解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型。阅读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作者用文字、符号并应用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编成语码,阅读者必须把语码解译。解释的过程是:读者从最小的单位--字和词,识别开始,逐步弄懂较大的语言单位--句子、段落和语篇的意义。不言而喻,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阅读时,语言问题解决了,但对文章的理解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对作者的意图并不一定都理解清楚。在实践中,学生会感叹:这篇文章的文字我全读懂了,但是文章的意思却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自下而上模式没能解决的问题,哥得曼就提出了自上而下模式即心理学阅读模式,按照这个模式,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章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猜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按照这种模式,阅读碰到的问题有可能是语言问题,也有可能只是阅读技巧的问题,即怎样运用有关的客观世界的知识去理解的问题。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学生容易滥用预测能力,忽略对文章中具体字句的理解,从而把读者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作者身上。做找详细信息题目时,容易犯错。

  鲁姆哈特的相互作用模式是一种较能全面地解释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也是一种适合在阅读课中运用的理论。相互作用模式也称为图式理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运用两种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另一种是从上而下的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在哪一个层次里,两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总是同时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保证读者能发现新的信息和发现与自己假设不同的信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并在可能的意义方面作出选择。

  因此,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大脑已存的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文章本身不包含着固定的意义,文章只向读者提供怎样利用他们大脑已存在着的知识来重构文章的意义的方向。这种知识的不同有可能造成对文章理解的不同。人们大脑中存在着对客观世界的了解,这种知识结构称为模式。所以,一个人在大脑里的模式越多,越完善,在阅读理解时被调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有可能保证对文章意义的正确理解。小学阶段,就要在学生大脑中储存一定的阅读图式,学生利用图式自己进行阅读理解,真正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的。也为我们有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自下而上模式,读者从字面上获取的信息是:玛丽听见卖冰淇淋的人的叫卖声,记得她生日得到的钱,就冲进屋里,而根据自上而下模式,读者会猜测玛丽跑进屋里的原因。而图式理论正是这两种对信息处理的方式同时进行。因而大多数读者都会这样去理解:玛丽是个小孩----她听到卖冰淇淋小贩到来--她想买冰淇淋--买冰淇淋要钱--她想起过生日时得到的钱--钱放在屋子里--所以她跑进屋里去拿钱买冰淇淋。

  三、图式理论对阅读课教学的作用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和策略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结构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策略图式是指大脑对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一种监察行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四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一个读者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可能有对输入信息语言进行编解码的能力,更不能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线索去激活大脑中的内容和形式图式,因而也不可能获得理解。正如初入学的学生读有关家乡的文章,尽管文章的内容很熟悉,可他还是会因大脑中缺少的语言图式而不能读懂理解文章的内容。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如果读者缺乏丰富的背景知识,即不了解与某些词语相关的文化内涵、社会组织、宗教观念、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那么即使他有了足够的语言图式,也无法与文章的内容相互作用,调出与之内容相应的图式。例如我们读完一篇内容陌生、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后,尽管没有文字障碍,也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同样,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如故事、寓言、说明文、论说文等,故事都有开头、结尾,中间有各种情节;情节又有开始、发展、结局等。论说文有论点、论据、论证。读者对某种文章结构越熟悉,阅读时就越把握思路、层次,对文章的特定框架结构和各段落的组织排列,及文章的逻辑关系等就越清楚。因此读起来就得心应手,阅读速度也随之提高。

  的确,图式理论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阅读课教学应着重于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和策略图式的建立和调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围绕语篇结构,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深层意义、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意图等进行深刻领会的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2:品味经典、沁润书香读书节工作总结

  “品味经典、沁润书香”读书节工作总结

  此次读书月活动,前后历经1个半月的时间,活动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大家有收获有感悟。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语文科组和各个级组的大力配合。在此对语文科、高中部田士军老师、张梅芳老师、黄榆老师、初中部程义丰老师、吴为华老师、刘森老师、李洋老师、王义佳老师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读书节活动分成两大部分,分别是“书香班级”的评比和全校性、年级进行读书节主题活动。在此次书香班级的评比中,同学们在黑板报、墙报、雅思集、主题班会、图书角的评比中,都非常认真,展现了浓厚的班级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设计理念。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一群同学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还有一大批愿意泡在图书馆、为全校师生的借阅书籍默默奉献的同学。另外,获得教师阅读之星的是初一(10)班主任--章伟娜老师。章老师是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以读书为乐、以好书为伴,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谦和的品质。

  在读书节中,钱海燕老师和林樱老师妙语生花、字字珠玑、为全校师生贡献了两届高质量的读书节主题班会课,黄校是这样评价的:在这两节班会课过程中,老师自身的读书涵养与班会课浑然一体,使班会课的思想性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是两堂非常优秀的班会课案例。

  父母思想的深度决定孩子生命的宽度,老师教学行为的智慧度,决定着孩子的高度。 深阅读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坚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每年能够拿出至少3天或一周或更多一点的时间,读一本或几本20万字到100万字的大书,我们不能说这种阅读是否能改变命,但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将会获得高贵的沉静,我们的生命会因此多一点色彩、多一份意义。

  z附中第七届读书节奖项

  一、书香班级奖

篇3:《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书心得体会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书心得体会

  薛瑞萍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 ,这句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是教师之外的人这样说的,那 他就是在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就是 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我曾经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看薛老师这些话,你能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她说的话就象是邻居唠家常那样 真诚自然。对于书中她大胆、直率的言辞,我很钦佩,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胆识、思维 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简单惯常的事情剖析提头头是道,透过了表象看到了它的内在根源 。她有勇气把一些不同与大家都说的话写在纸上,让别人看,虽然多数人心理或许也如 她所想。但凭这一点儿,就让人佩服至极。比如,她对“老师象蜡烛、春蚕”,“没有 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些话的评析,一针见血,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共同 心声。之所以造就了她感说真话,敢于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制度。因为薛 老师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教育教学中有了平 衡愉悦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才能在饱满热情中,在正确策略中扶植学生 向上。

  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学生是一定要 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 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 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 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