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感悟收获幸福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感悟收获幸福

  • 2024-06-23
  • 8685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感悟 收获 幸福

  第一场雪后天气也越来越冷,尤其是到了周六周日。但是天气虽然冷,我们过的却十分有意义。非常荣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和我一样的还有许多来自县城的同事们,一起观看聆听了小学数学界有名的大师们--z、z、z、z、z。但因为身体的缘故我没有见识到z老师的风采,有些遗憾,但是通过这一天半的活动我仍然收获颇丰,脑海中还不断盘旋着大师们的极其精彩的课堂。于是,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昨天上午、、、、、、

  “你对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您说话。”“都是我的错,你们辛苦了!”接着是一遍又一遍的鞠躬,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们引导,与孩子们亲切交谈。z老师就这样开始上课了,他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想不仅仅是我。我的心中却在想:他可是大师级重量级的人物啊!的确,在接下来的学习教学中,他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这样的交谈中自然而然的开始了《乘法分配律》的探究、建构、探索、揭示、巩固、应用等一系列的过程。直到课结束与学生们说再见时,学生们却仍然依依不舍,说:“刘老师,您是我们见过最亲切的老师,就算我回答错了,我也一点也不紧张。”就在这样不舍的气氛中一节课结束了,我不想从刘老师的课上的环节多说什么,因为他的课是非常精彩的,他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的幽默、亲切,试想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有谁会不想去学习呢?不仅孩子们不舍,我们听课观课的老师们也是不舍的,我想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下午第一节课是z老师执教的《米》。可以说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放手让学生去做,量一量,小组合作分工有序,最后让学生动手剪丝带时,不用量,学生们能较准确的剪出1米长的丝带,我不禁感叹,太厉害了,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让学生五次动手进行操作。若换成了我,就会担心场面太乱怎么办呢?驾驭不了会怎么样?可是细看学生们的表现都合作的快而有序。我终于明白了,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当你放手时一定要目标的要求准确而到位,可以先示范,并且操作后要及时进行交流、追问或思考。于是在这一刹那,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上的统计课会如此的失败,除了身体不适的客观原因以外,就是设计时不周全、不到位,要求也不明确。与大师的距离是这么远,努力是不用说的。

  z老师的课--《鸡兔同笼》,我已经听了三四遍了。杨老师的激情,声音洪亮并且有弹性,肢体语言丰富,时不时与孩子们拥抱一下,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她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她对数学的钻研与热爱。说实话记得我刚听这一节课时,是去年一位老师的讲的,中间有些都没有听懂,但是听了杨老师的课后感觉一切都了然于胸,非常清楚、透彻。她的课很真实也很具体,由形慢慢过渡到数,由具体到抽象,一切都很自然,水到渠成。

  听的最后一堂课是z老师的《24时计时法》。对于z这个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终于有幸一睹其庐山真面目。钱老师的课很庄重,很沉稳,也很大气。他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如何转化。精彩之处是他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时俱进,也联系实际,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韵味。真的是受益匪浅。

  我一直在思考:这些老师为什么会成为名师呢?我想他们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有些东西都是具有的。

  首先,他们都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正是因为有爱才会有梦想,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动力。

  其次,他们都会课程标准了如指掌,熟记于心。有了这样的导向,他们才会越走越宽阔。

  再次,他们都博览群书。不仅研读教材,而且喜欢读关于数学方面的著作,做到了学而不厌,孜孜不倦。

  还有他们都善于研究,做的扎扎实实而不是流于形式。

  他们还善于反思,不断地否定自己,吐故纳新。

  还有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的积累经验等。

  总而言之,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闪光的地方,正是因为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着、前进着,才有了他们今日的辉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以他们为目标,在他们的指引下,不断前行。

篇2: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灵活让数学更有趣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灵活”让数学更有“趣”

  20**年3月24日至25日,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z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观摩会。本次会议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进行研讨;做课的10位教师都是来自我省各地市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执教;使我们足不出市即可领略到我省课改前沿的最新成果,也让我们尽情饱尝了最丰盛的教学大餐。两天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和徐老师深刻的大会总结一直冲击着我的思想和灵魂,灵动的课堂、深刻的报告,让我真切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境界正可谓:一点一滴塑造完美,一言一行彰显魅力。

  一、“灵活”让数学更有“趣”

  1、生动的语言

  回忆十节课,老师们丰富的语言,或灵动、或张扬、或幽默、或娓娓动听、或严谨凝练,总之在课堂中这样的语言俯拾皆是:

  如:四节《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师都充分利用金箍棒之神奇,加之教师生动的语言--“变-变-变”,从而引入毫米和分米,泰安的张艳老师整节课语言娓娓道来,好似鞠萍姐姐讲故事,让数学课堂情趣相容,学生兴趣盎然,顺应孩子之天性;另外几位教师语言也都十分严密,当他们引领学生观察屏幕中的刻度尺时说到“这是一把放大的尺子”从而避免了学生的认知误差。

  烟台z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巧妙的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和牛顿的图像,教师适时幽默的说到:“苹果好看吗,想吃吗?可惜他只能看不能吃,牛顿看到了苹果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巧妙地利用牛顿和苹果向学生渗透了“学贵有疑”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中来,教师的语言极富艺术。

  济南的z老师巧妙的课前谈话让人耳目一新,意犹未尽,通过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米老师通过模仿小沈阳“一样一样的”语言特色,一下子抓住了“特征”。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比如“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等。

  听完枣庄张彤彤老师课,我身边的老师谈论到“怎么像个卖野药的”,听似在评论教师语言滔滔不绝,其实老师的那份激情与投入,不正是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吗?学生更是一直在老师的煽情与鼓舞中前行啊。

  2、灵动的课堂

  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给我们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学生学习得如此轻松;课堂因为有了灵动,所以才显得如此美丽。

  记得在米老师的课堂中,当他提到“关于3的倍数的特征,你一点儿疑问也没有了?”其中有个孩子说到“如果一个多位数特别大,加起来的和是111,那该怎么办?”,米老师虽然未能敏锐地抓住这一生成性的资源,我想学生能有这样灵动的思考不就源于教师善于追问的点金之术,才让学生的智慧在轻轻一点间迸发的吗?

  还有在《分米毫米的认识》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心里的尺子”,通过丰富的活动、想象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长度单位观念。比如青岛王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1毫米后,提出“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很多学生说得好“1毫米,我想对你说,你太小了......”,在1分米的认知中教师让学生找身体上的1分米等等,总之孩子的体验是深刻的,语言是真实的,课堂是灵动的!

  二、“思想”让数学更有“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教育是索然无味的,没有思想的教学是不深刻的。随着《课程标准》中由“双基”到“四基”的扩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越来越受到推崇,更重要的是越发凸显了数学学科的性质,如何把数学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十节课给了我们清晰的引领与示范。

  1、“去情引思”--把思维引向深入

  思维含量的高低是判断数学味浓与淡的标准,如何由创设情境到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才是教学的目标所在。三个课题十节课堂他们或复习引入巧妙铺设、或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或创设情境去情引思,总之都是在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情境的创设中。

  《毫米、分米的认识》四位老师都是通过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这一情景引入,然后教师抛开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经历“毫米分米产生的必要性--通过多层面,量、捏、摸感受体验1毫米,1分米的的大小--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拓展长度单位”的学习历程,重在启迪学生思维。

  2、“追根求源”--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课四位老师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让学生经历了“为什么”的心历路程,算理算法的渗透融入了课堂,可以说不同的设计,同样的精彩。

  z臧老师通过2,5倍数算理铺设,巧妙引入3的倍数特征的探究,顺理成章的采用“摆小棒”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整个过程水到渠成、浑然一体,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烟台的陈老师则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济南的米老师在学生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后也再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相加呢?”,几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同,但都在“追根求源”,向学生剖析数学内在的美。

  3、“渗透思想”--彰显数学之魅力

  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3的倍数的特征》几位教师通过摆小棒不仅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其中米老师还在课堂中还渗透了反证法这一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两位老师则向学生渗透了“猜想--验证”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转化”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东营的z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大问题大空间,课伊始教师便抛出问题“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请你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想办法验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给了学生,学生尽情的想办法、找策略,他们或量、或剪、或折,方法各异但殊路同归,教师适时提升,“你们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个共同的特点?”

  从而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徜徉在智慧课堂里,感受著名师的智慧,启迪着我的思绪......精彩的课堂,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在我的心里,让我慢慢品味,永久珍藏。心中有个信念升起--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趣,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味!

篇3:参加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心得体会

  感谢学校领导,让我有幸近距离目睹了z省名师们的风采,精彩纷呈、魅力四射不能遮盖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厚实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数学思维正是他们张扬个性的潜力资本。短短两天,九位教师,团队成长,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磨”出的味道、“研”出的精彩。

  团队力量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个人魅力使他们脱颖而出。青岛的詹筱伟老师重新执教,变的是课件的运用,不变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教材的掌握。在对分的细致讲解后,通过静动的对比感受,达到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的目的。正如她所说:“数学老师要严谨,但不能呆板。”烟台的z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的胆大心细,通过反复磨课,他抛弃以往经验和教材让学生自主探究百数表找出规律,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继而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练习提升得到巩固,又通过2、5的倍数充分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使大部分同学知其然,更使少数好学生知其所以然。而这一切是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进行的,放松的环境,有趣的游戏,巧妙的疑问,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却又举重若轻。让人久久回味。孙娜老师的《长方形的面积》一课由疑问引出单位面积-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自然过渡到量一量,继而归纳出面积公式,又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由表象内化成一种概念,建立了完整的概念理论。练习提高使学生准确找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任教数学以来,我一直考虑怎样做到“数学好玩”,烟台的z老师和济南的z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杨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就特有意义,整堂课都以游戏贯穿始终,虽然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敏捷程度却很高涨、灵活,老师的引导调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谈话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分蛋糕又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杨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学具准备看似简单却有深意,一段线、8个方块、10根小棒,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的含义,知道把所有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再来平均分。期间高潮、精彩不断,练习后的分糖块又再次掀起高潮,深化了分数的意义,愉快结束课堂。z老师幽默风趣,驾驭课堂的能力高,能灵活对待课堂的小变化,在学生自己操作中形成经验,检验经验中归纳知识完成了对《圆的认识》。z老师的《圆的面积》一课不仅重视老师导的作用更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的探究,麻老师没有急于评价优劣而是鼓励学生:“你很有思想,可以继续研究。”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弥补想象与操作的不足。使圆无限次等分与分割,探索出圆的面积公式。有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效果。

  两天学习,共听了9节课,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