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

  • 2024-06-23
  • 2153

  《空谷幽兰》读后有感

  第一次听说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这本书是今年8月接闫学老师来我校做报告的那天晚上,说到该书,闫学老师大谈想不到。之后,我也没刻意去找这本书。前天到书店,赫然在列,毫不犹豫拿下。昨天看完手头的《尚书》和林徽因的诗文集,接着就读。昨晚正值合肥今年最大的一场雪,外面零下五度,我看书习惯抽烟,不开空调,还开着窗子,一口气,一包烟,一壶茶,一本书。

  比尔·波特是美国人,号赤松居士,留有长长且浓密的大胡子,很像中国的修道之人。而更有趣的是,这个美国人长时间生活在香港以及台湾,每天在寺庙内暮鼓晨钟,由于每天耳濡目染于中国文化之下,所以开始对中国的隐士感兴趣,作者想告诉所有西方人中国的隐士还是执着的存在在那里,并且存在的很有活力。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

  全书文笔相当优美,比尔·波特写得好,明洁翻译得也好。该书引经据典,很难看出作者是一个外国人。赤松居士以一颗博大包容之心,钟爱着中国文化,叫人钦佩,而他执着于寻觅深层中国文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更令人感动。全书多采用白描的手法,自由随性,又极富感染力。对于历史传说和各种史籍的引用,充分显示出作者本人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作为一个西方人,他的叙述带领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观照中国传统文化,字里行间也透露出的美国式幽默。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空谷幽兰》,英文原名为《Road to Heaven》,直译之就是“通天之路”,其实就是隐士的生活方式与目的,为了摆脱世俗的烦恼,隐居避世。“空谷”,那是他们居住的地方,空阔灵动、静谧自然;“幽兰”,这是他们的品格,如君子般,淡雅而不乏味,平实中透出一种超然的气质。

  “自古以来,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书中描述了他寻访中国隐士的过程。作者认为隐士有一种解脱自在的精神,是保持心灵而不是身体远离尘嚣。解脱自在不是空,而是一种执着,隐士在精神上是有追求的,而不是浑浑噩噩过日子。

  书中记载一个老和尚的话:“中国当然还有隐士,但是当你遇到他们的时候,你认不出他们;除非他们愿意让你找到,否则你就找不到。”隐士一词正如书中引用《后汉书》所下的定义:“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噪,或疵物以激其清。”隐者自身的这种神秘感与逍遥飘渺,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灵动之美。隐士的组成多为宗教人士,也有少量学者。道教讲究无为与天人合一,他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自身的清静,“我命在我而不在天”,通过修行养气延寿,仙家自飘渺,道教在隐居方面无疑是最具开创性与代表性的;佛教则追求着禅的那份境界,便是自从出生以来的“真我”,通过修行,摒除妄念,重新认识一切,有点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意思;而学者们隐居的目的就比较多了,古有陶渊明仕途不顺,便寄情山水,也有功利的,如诸葛亮,当然也有完全消极避世的。

  “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隐士通过冷却自己的热情、放弃自己的贪欲、追求简朴生活的快乐而改造自己。这些隐士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生活。所需要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暗之时的片刻小憩。“独坐群峰上,胸臆自开张。风拂长松静,泉响落花香。古道生幽草,梵钟渺仙乡。昔人何出去?岚雾湿衣裳。”一个人静静得闲坐在群山的最高处,俯望苍茫,心胸内一片开阔,吸一口山间的清幽的空气。微风静悄悄地轻抚着古松,泉水叮叮咚咚欢快的流过,带来阵阵落花的香气。古旧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好像通往了飘渺的的神仙住的地方。

  “他们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物,无所事事,或者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信念。”修道讲究修静和不偏不倚,遵循自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境,是信念,不是美丽的山景、寂静的山野可以涤荡心灵。如果不具有心境和信念,可能只会成为山野中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狗尾巴草,而不会是深山绽放清香的高雅兰花。一切事物从无中而来,又都要回归于无,这就是道,是万物循环规律。修行就像一个婴儿一样,无看而看,无听而听,无知而知。

  “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不错,他们都很清贫,但无一例外有着幸福、知足、明朗的笑容。衣着简单陈旧,却有着干净凝练的质感,透着岁月沉淀后的安详,渗透尘世繁杂。虽不似想象中那般各个神若仙逸,却别有一番谨慎和从容。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莫测,始终为心留下一片洁净清净。

  另外,书中与“隐士”这个词汇出现频度几乎等量级的一个词便是“红卫兵”,随着波特的步伐,我们一边看到了现代隐士的生活环境,也回顾了各处道观、寺庙等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被破坏的历史,不少隐士都曾经受过批斗,甚至被迫还俗结婚。如今,他们终于可以相对安宁的在体制内继续自己的隐居生活,而书中也有些中青年隐士的身影,看来,隐士文化还将继续下去。

  人活在红尘中,和万事万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变得浮躁,内心无法宁静,为追寻欲望的达成而不离不弃,使我们成为被利益驱赶的奴隶。孔子说,君子慎独。慎独之时,精神外化至行为,达成和谐。或思绪化一,或返璞归真,或洁净恩慈。脱离世俗纷乱,欲望得到平息,省悟清朗。

  兰花远离世俗,是花中的隐士,藏身于幽谷中,静静地享受阳光、雨露、风霜。做一朵兰花很艰难很痛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兰花,但追寻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能力,不能错过。隐士们寻求避世脱离红尘的内在修炼是一种自我灵魂的洁净行为,无欲中一心寻求道的境界,从而达到超脱。其实隐士们都有着强大的内心和执着的追求。世界难隐,但人人都有隐者之心。真正的隐者是极少极少的,也许隐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静地。而生活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开始变得浮躁而没有创意,对一直坚信着的东西开始产生怀疑的时候就是浮躁开始侵入我们的时候,可怕。人活一世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个人的选择,只要自己内心赞成即可,无关他人的眼光,短短数十载不必要活在枷锁中,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规划。

篇2:小学生《夏洛的网》读后感

  读《夏洛的网》有感

  轻轻地合上《夏洛的网》一书,我不禁思绪万千,早已含在眼眶中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在《夏洛的网》这本书中,有三个字震撼了我的心灵。那就是在威尔伯知道自己将会被杀而呻吟时,蜘蛛夏洛所说的三个字--“我救你”。简单的三个字却抚平了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夏洛言出必行,用蜘蛛丝在猪栏上编织了一张友谊与爱的大网,这网既救了威尔伯的命,也唤起了每一个人心中无尽的温情。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是否伸出过援助之手?是的,我会。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编织了一张张友谊与爱的大网。爸爸妈妈给了我一百元来献爱心,我还把自己的零花钱也捐了!但我知道还有很多人比我捐得多,他们在帮助他人和个人私利中,做出无私的选择。想到这儿,我觉得《夏洛的网》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让我的精神家园从此更明亮起来。

  的确,每个人都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分享。今天,我要把这蕴涵着生命、友谊和爱的书推荐给所有的人,让这张用友谊与爱编织成的大网撒满世界!友谊不是雨后就能长出的春笋,他是一棵大树,是要经住风雨慢慢长大的。

  让我们将夏洛的那张友谊与爱的大网一起编织下去,永远、永远......

篇3:《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校长与教育科学研究》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 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朱永新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 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他在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 录中也谈到,尽管校长们的成功经验精彩纷呈,但教育科学研究始终是他们共同要抓的 “牛鼻子”。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开展教育 科研是惟一正确道路。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 提高幼儿园的教科研整体水平,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档次,所以作为幼儿园灵魂的园长必 须重视科研、参与科研、指导科研,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宽阔的舞台,才能为幼儿园 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一名科研型园长呢?通过学习朱永新有关教育科研的知识,我有了粗浅 的的认识。我感到科研型园长必须掌握科研理论、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一)掌握相关理论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有专家指出,校长应是首席教师,对 全校教师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幼儿园园长的 “专业引领”应表现为教育科研的 引领,要想做到这点,掌握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是首要条件。园长必须学习有关教育学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幼儿园管理等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 ,掌握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国 内外教育科研动态信息,研读教育科研杂志,学习外地的先进教育科研经验......使自己 具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另外还要掌握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如社会学、 文化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只有这样,园长才能更好地指导、参与教育科研实践。

  (二)树立科研意识是进行教育科研的条件。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科研的意义 、地位及教育科研知识等方面的评价性认识。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对教育科研就有 了正确的认识,也就有了从事教育科研的需要和动机。客观地说,目前不少园长对教育 科研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有的视它为搞花拳绣腿, 有的把它简单等同于听几节课或写几篇文章,有的甚至将其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这些 都是教科研工作上的短视行为和低能化表现。

  园长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才能使教育科研在幼儿园中占有统帅、导向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领导者本 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研究者,如果校长能坚持把 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全部领导工作的一部分,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在教育科研实践中 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 ,那他的教育视野和办学成绩就会高人一等,他带领的教师队伍就更敢于探索、勇于创 新。

  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的学校,最大最突出的特点是校长带头进行教育 科研。如北京五中,正是因为校长吴昌顺同志科研意识强,科研能力高,所以全校每一 个教职工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包括图书管理员、食堂管理员都在搞科研。再如江苏省 常州市花园中学校长万小平同志就是通过自己搞科研,带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幼儿园园长必须对“科研 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必须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进行教育科 研的强烈欲望,必须具有对教育科研的成就需要和发表科研成果的需求,有研究教育科 研的动机和意向,对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十分关注,从而确立从事教育科研的强烈意识 。

  (三)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是进行教育科研的保证。一个幼儿园的科研管理水平,对 教育科研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对园长的科研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怎样应对这 种挑战呢?

  1、园长自己能主持一、二项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从申报、立项到实施到鉴定 的过程,从论证到实验结题评估,能对教师指导、咨询,为教师作辅导讲座。定期召开 课题工作会议。在课题的研究中人们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建立“变”的 观点,更要有应“变”的方略,园长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引导教师不断地反思自 己、检讨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修订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自己,以至提升自己 。

  2、坚持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幼儿园教育科研方向上,园长要引导教师 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为主,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找课题。注重应用和实践 ,使教育科研能见到实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以教育教学工作带动科 研工作,以科研促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还应该从教职工的基础和已有条件出发,从范围 较小的、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力所能及,逐步提高。最好是人人都有研究的课题 ,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开展工作。既能让教职工尝到成功的喜悦,又有利 于教职工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每学期要对全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定期检 查指导,使得幼儿园形成全员参与,依靠科研求发展,借助科研求提高的良好氛围。

  3、重视情报信息资料“软”、“硬件”的建设。对于教职工来说,要进行教育科 研,没有或缺少教育科研情报信息资料是不可能的。教职工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这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手材料,但为什么进行教育科研仍有 不少的困难呢?除了欠缺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工作繁忙以外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更宏观的背景材料、情报信息的了解和占有,所以幼儿 园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视教育科研情报信息资料“软”、“硬件”的建 设。“硬”件,指的是幼儿园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库的建设及计算机的联网,使教职 工有资料可查。“软”件指的是要调动教职工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并制定一些制度,为 教职工查阅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在“硬件”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想办法购置与 收集新的书籍、报刊、情报资料,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使沉 睡于学校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资料被激活,使保存于个人手中的文献资料得到共享。 选择称职的图书管理员和资料管理员,他们要负责宣传最新信息、收集图书与情报资料 ,推荐图书。在“软件”建设上,要建立相关制度和奖励机制。可以要求教职工必须定 期去查阅资料,检查教职工记录的资料卡片,规定固定的学习、查阅时间,培训教职工 上网等等。

  以上是我对如何做科研型园长的一些粗浅认识,这样的认识使我在“科研兴园“的 征途上迈步启航,我知道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但我有决心,有信心, 在名校长工程的引领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为“动力”、为“支撑点”,让幼儿 园、教师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促使全园上下形成以有研究课题为荣,以 谈课题研究为誉的风尚,也使自己发展成为一名科研型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