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坝坪中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坝坪中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 2024-06-23
  • 6489

  坝坪中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走进坝坪中学,问一问你碰到的任何一名学生:“你最喜欢哪位老师?”问一问你碰到的任何一位老师:“你最佩服哪位同事?”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位来校看望孩子的家长,问一问他最敬重的老师是谁,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教数学的张z老师!”

  数学王国里的“逻辑思维法”孕育了在教育这片园地辛勤耕耘了三十一个春秋的张z老师的灵性,他认为:教书育人就如同解一道几何题,要得法。凡事他都习惯于思考一个“因为所以”、“如果那么”,通过演绎推理、分解归纳并得出科学的结论,他将此运用于教学工作,也就如鱼得水了。

  练就一身绝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生活一天天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天天重复中没有新奇和希望;课堂一节节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节节重复中没有活力和兴趣。

  张z老师的数学课,有活力,有魅力。他的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随和、融洽、自然与轻松。数人一围,无尊卑之别,惟友情相处;无严肃气氛,惟兴趣使然。就某一问题或几个话题展开讨论,人人敢想、敢说,敢动,最后达成共识,或者未成共识。这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属于生理行为的求知欲望,个体创造思维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张老师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未学内容,并要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思维碰撞。于是,学生呈示了一种良好的思维态势:一个命题提出来,自己先试着判断它的真假;一个概念提出来,自己先试着定义它;一个定理或公式写出来,自己先试着证明它;一个例题写出来,自己先试着分析它、解出它。学生再不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思维始终跑在了老师的前面。正因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飞速地发展,学习的质量不断提高。

  张星同学在总结学习方法时写道:“对待数学概念,我是‘深入--发现--再深入--再发现’,概念不再是生硬的逻辑定义,而是相互关联而又融通活跃的生命符号。做错了题,我会仔细分析出错的种种原因,找出避免再错的方法。”孔子高足颜回的“不贰过”,在这位学生学习之时重现光彩。

  张老师在教学中,不追求“堂堂清,单元清”的“完善”,而是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以三年为总的目标,将每个阶段、每个过程作为完善、补充的有机组成。如果对中等生学习容易产生障碍且对后面的教学影响不大,可以暂时跳过去,朝着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前进,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张老师举了几何第二册中求“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例子。他说,教材上的解法复杂而又严密,很多学生还不知道这种作法的理由,所以就暂时跳过去。在学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再回观这一内容,学生顿生易如反掌的感觉。因此,对于部分不求完全精通,只懂八成即可,以后回过头来再达到十成。使学习数学由易到难,始终让兴趣与自己为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张老师忘情于他的数学王国里,付出了多少,只有用收获来验证。他探索并实践的“一线串四珠”教学法,让他的数学课活力四射!“一线串四珠”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以最优的学法贯穿于指导学生预习、问题的精讲点拨、学生自主活动、学生自主测试四步教学活动之中,构建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机制。这一教学法,被全校老师称为“活的教科书”。

  怀揣一颗爱心,让教育写满温情

  作为学校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张z常对老师们说,学生的智商有高低,基础有厚薄,体质有强弱,个性有优劣,家景有富贫,环境有好坏,而一到自己的旗下,教师就应当把他当成自己稻田里的一株禾苗、林圃中的一株小树,全身心地投入耕耘。品学各异的学生,都是未来的主人,哺好一片绿叶和育开一朵红花同样荣耀。

  有一名叫z的学生,偷过东西打过架,染过黄毛逃过学,分到张老师的班级后,张老师对他可谓苦口婆心,但效果并不理想。张老师对刘斌说:“我就像一个清洁工,你就像一个不讲卫生的人,你在前面不停地扔垃圾,我在你后面不停地扫,你就不能讲讲卫生吗?”刘斌却说:“老师,我习惯了。”

  一天晚上,正好是张老师在学生宿舍值班陪寝,半夜里,刘斌肚子痛得直打滚,把一寝室学生都吵醒了,也吓傻了,寝室长惊慌失措地跑到值班室报告,值班的张老师赶紧穿上衣服,骑上摩托车,把刘斌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医生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须手术治疗。可谁知,刘斌的父母电话关机,张老师没有犹豫,为刘斌办了住院手续,又把在医院工作的爱人叫来帮忙照顾刘斌。一切安排妥当后,张老师骑上摩托车连夜兼程二十多里,敲开了刘斌的家门,刘父得知情况后,一把拉着张老师的手,连连说:“张老师,感谢感谢......”刘斌手术后,张老师又专程去看望他。当刘斌病愈回校后,真应了“浪子回头金不换”那句话。

  永不放弃一个学生,在他们的迷途中,牵一把,扶一程,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良心。

  去年秋季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上有位叫刘磊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尽人意,一下子变得消沉起来,作为包班领导,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班主任胡老师多次耐心开导他,效果并不大,他纯粹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与学生闹矛盾,甚至发展到对老师故意顶撞和无理取闹。后来,他干脆偷偷溜回家,说什么也不读书了,z的母亲在家里可谓是软硬兼施,也无济无事。为了让刘磊重返校园,一个星期内,张老师和班主任往他家里跑了六趟。班主任彻底失望了,可张老师没有绝望。那天,他决定一个人再去刘磊家看看,谁知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当张老师湿淋淋地出现在刘磊的家门口时,刘磊很吃惊地望着张老师。刘磊的妈妈赶紧引燃炭火,在火盆边,张老师和刘磊聊了一些年轻人就业的现实问题,闭口不提读书的事。临走时,张老师对刘磊说:“作为你的老师,我尊重你的选择,作为学校领导,我欢迎你随时回到九(1)班的教室。”两天之后,刘磊回到了学校,并且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信心满满,成绩一路上升,今年中考,他的目标锁定了京山一中!

  十分的尊重理解,百倍的体贴关照,加之绝路险境中忘我的呵护,编织成师爱异常美丽的光环!

  20**届毕业的九(3)班的学生怎能忘记,做过胆囊手术的张老师身上挂着盛胆汁的袋子上课的情景。由于工作劳累,一场感冒后,张老师的嗓子嘶哑了。但九年级学习节奏紧张,张老师坚持讲课。每天的数学课前,讲桌上总会放着一杯有冰糖的菊花茶,旁边压着一张纸条:“老师,您辛苦了,润润喉吧。”

  农村孩子的纯朴诚挚与张z有着一种天然的维系,张老师爱他们,喜欢他们,他说,这些学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前不久,笔者在采访刘磊、张星、杨震、丁睿雯、朱元圆、张天奇等同学时,曾突发奇想地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就要毕业了,张老师不再教你们了,对此,你们有何感想?”问话尚未结束,方才还笑语不断的他们顿时静寂下来。有的学生甚至反问道:“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然后,用双手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后来我将这一情节告诉了张z老师,他好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不知何时,一行清泪,已经悄悄地爬在了他的脸上......

  是啊,把全部的理想和信念、爱怨和忧喜都倾注在育人事业上的人,虽不是大慈大悲的慈善家,也不是普渡众生的救世主,但他永远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守望一个理想,让硕果挂满枝头

  “除了教育,我一无所长。因为教育,我充实快乐。”这是在去年教师节座谈会上张z老师说的一句话。已然三十一年的坚守,还有多少年的远行,我们已知也未知,但是,可以让我们回望的是:一摞摞数学竞赛优秀辅导老师的荣誉证、一张张教科研论文获奖证书、一本本学术刊物上登载的科研文章;县“优秀教师”、“人民满意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市“骨干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省“教育科研优秀工作者”......所有这些,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教育人痴心追求所换来的累累硕果。

  张z老师在他所热爱的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以春风对桃李般的深情与期待,为教育书写着执着与忠诚,树起的是丰碑,赢得的是口碑!

篇2: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做学生心中最美的老师

  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做学生心中最美的老师

  中央电视台最近有一个栏目--《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每期节目中主人公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都感召着千万教师同行,更感动了无数学子和家长。同为一名乡村教师,多年来,罗老师一直扎根在z教育的边远地区,用智慧传播知识,用爱心播撒阳光,用真情传递温暖,梦想着成为孩子心中最美的教师。多年的执教生涯,她一直在做两件事:

  做最喜欢学生的老师

  从教以来,从来没有罗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她一直有一个观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不论现在,希望在未来。她所带的六乙班学生来自各处,农村、郊区、城里,区内区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家长有辛苦的农民工、有起早贪黑的小商小贩、甚至有游手好闲的拆迁户......孩子们在家没有学习的时间、空间,家长更不知道放学后还要辅导功课,孩子们不但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品质、生活习惯更是良莠不齐,班级情况纷繁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她深入每个家庭,深入孩子内心世界,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次次去劝导、化解、疏通,营造家庭的教育氛围,帮助家长建立起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关心。

  罗老师班里有一位叫王z的外地学生,家长在马王堆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做蔬菜生意,父母忙于赚钱,没有时间管他,他迷恋上了网络,作业经常不做,有时候上网竟然彻夜不归。上课没有精神,直打瞌睡。罗老师一次次地找他谈心,孩子当面表示改正,可转身又溜进了网吧。一天下午,罗老师发现孩子又没来学校,便立即电话通知家长找寻。五点钟,家长才迟迟回话,竟然说没有时间去寻找。于是,罗老师便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线索,在附近小区一个个网吧、游戏厅挨个寻找,终于在一个离校一两公里的不起眼的网吧中找到了玩游戏正入迷的孩子。罗老师把孩子领回学校,又一次耐心劝说,谆谆教诲。

  有的学生对罗老师说:王升的爸爸妈妈都不管他,您也不是一次两次帮他了,一点效果都没有。我们不嫉妒您对他的关爱,但我们为您爱的付出毫无效果和回报感到难过!罗老师说:王升跟你们一样,进了学校的门,就都是我的孩子,在我的眼皮底下,谁掉队了,那我就得陪着他一起赶上来,大家也应该多关心帮助他,几十年后,你们再相聚时,他就还会记得这个温暖的集体。罗老师除个别辅导王升的学习,还根据他的情况量身定做复习方案,同学们也轮流帮助和监督他的学习,20**年毕业考试,语文从来没有及格的王升语文打了78分,这不算高的分数不仅是一个难得的喜讯,甚至可说是一个奇迹。毕业典礼上,罗老师收到了王升同学的贺卡,上面写着:罗老师,我不会忘记你对我的帮助,二十年后我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王升。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们也一直在选择老师,挑剔老师的为人,挑剔老师的教学。把爱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是任何教育的基础,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学校的厕所是罗老师班级的公共区,因为学校校区属临时过渡,条件艰苦,学生打扫起来有困难,罗老师就经常和大家一起共同完成;教室地板灰土厚,罗老师就提早到校,先将地拖干净。一桩桩细小的事情,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都感受到老师对班集体的爱,对大家的爱。虽然罗老师接六乙班的时间不长,但有了这份爱,师生间的信任建立起来,沟通的桥梁畅通无阻,孩子们的心扉向罗老师敞开了,家里父母间的争吵、同学相处时的疙瘩、成长中身体的不适和学习过程的紧张等等,都在罗老师这里得到安慰和宽解。

  作为一名在讲台上燃烧青春的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做一名受学生欢迎教师的首要条件。多年来,罗老师把充分的时间用到备课上,把智慧的激情用到授课上,在课堂教学中,她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专注于教授知识,而且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品性塑造。课堂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努力使课堂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得省心,学生学得尽兴。因了罗老师轻松幽默、内容充实、充满想象的课堂教学,孩子们出现了少有的喜欢上语文课的情形,而罗老师所任课班级的教学成绩也常能位于同年级前列。如果说罗老师用身先士卒的班级荣誉感与孩子们建立起信任的桥梁,那么,她生动、睿智的课堂教学更是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她能够成为孩子们喜欢、敬重的领路人。孩子们说,罗老师是值得依赖、知识渊博的老师,也是亲密的好朋友、更是值得尊敬的长者。

  二十多年的坚守,有艰辛,有苦涩,更有收获。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特别是看着一批批不断成长的毕业学生离开校园,那份助人成功的喜悦难以言表,桃李芬芳,满园春色,这恐怕就是一个执着于教书育人事业的教师职业魅力之所在。或许,穷尽一生之力,很多教师都无法成为电视报道中那种“最美的乡村教师”,但是,在这里,在z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壤上,罗老师一定是她的学生心中最美的老师。

  罗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

  幸福在作业本上传递--群众贴心优秀党员罗老师在收取学生作业

篇3: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老师事迹材料

  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老师事迹材料

  心系教育服务“两基”

  曹老师,男,汉族,大学文化,*党员,z县z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他朴实无华,聪明睿智,怀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忠诚,在z教育战线上已经不知疲倦地奋斗了整整二十个春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教学骨干,正是由于他出色的工作业绩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连续多年承担初三语文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及格率、优秀率及人均分多次获全县第一名,曾被z县委、县政府评委“教学新秀”,先后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各类奖励十余次。在20**年的甘肃省“两基”国检中,他更是兢兢业业、率先垂范、恪尽职守,为z县z中学“两基”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两基”

  20**年7月,z县“两基”迎“国检”工作全面启动,z中学作为z县一所县城学校,很可能是必查单位,因而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学校工作需要,曹老师被学校抽组为学校“两基”工作组的专门办公人员。在“两基”迎“国检”工作启动初期,学校里的部分教师不以为然,觉得“两基”迎国检工作实际上就是走形式,学校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应付应付走走形式也就罢了。面对大家的想法和态度,曹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这次的“两基”迎“国检”工作对学校来说是一次检查,更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学校应当借此次契机,进一步规范办学,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因而他很热心学校“两基”工作。

  他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普九”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长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保障辖区内少年儿童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并使流动人口儿童同等享受全面的义务教育。为确保“两基”实效,加强“两基”管理,他建立健全“两基”档案材料,抓紧抓细“两基”工作的自查补建工作,每年写出详实的计划与自查,使“两基”工作规范化。走进家庭才能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及时了解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洞悉每位在校生家庭情况。

  为了进一步领会“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实质要求,使学校教师对“两基”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率先研读了《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及《z县“两基”工作建档要求和说明》等相关文件,借阅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学习认识到“两基”迎“国检”是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创学校特色,整体提升学校软、硬件实力的大好机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必须抓住这次机遇,抓住机遇,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上一个新台阶。曹老师这样提醒着自己。随后,他即时向学校领导建议,学校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班主任会、全校教职工大会,对领导班子、班主任及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层层培训,及时扭转了个别老师认为“两基”迎国检是走形式走过程的错误讴识。而他本人也以饱满的精神和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两基”迎国检工作中来。在这段日子里,他自己带头忘我的工作,他放弃寒暑假,放弃休息日,甚至长达一两个月没有休息一天。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别人是以校为家,而他可以说是是家校合一,无论身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他已经习惯把事业和家庭融为一体。

  “两基”重在内涵而非形式

  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几个重要的指标都必须要达标,其中就有硬件设施建设的要籂。要改善学校的硬件建设,只靠园家、政府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可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z中学睥说,学砡的经费帜十分紧张,想要拿出大量资金进行办学条件改善和硬件设施的投入,这太难了。更何况z中学是个老学校,学校里的各种设施十分落后,可是“两基”迎“国检”中办学条件又是一个硬指标,怎么办?曹老师机灵一动,学校用了几十年的课桌椅,桌面不能用了,可桌子腿是铁制的还能利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学校领导,校长当众拍板,在暑假里请来工人给所有桌椅换个面,给用旧的实验室桌子重新喷上漆,食堂的桌子翻个面修修补补,喷了漆,都焕然一新。结果这样做法仅仅花了十分之一的资金就让学校的硬件设施焕然一新。标准乒乓球台太昂贵了,学校就自己修建了简易的乒乓球台,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增加了乒乓球台的数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学生们修建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当“两基”迎国检验收工作组来到z中学检查时,感叹道:“你们才是真正理解了‘两基’工作的内涵了,这样既节约了资金,又进行了旧物利用,没有造成浪费,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和推广。”

  面对成绩,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在新的学期他又开始冷静的思考了:“‘两基’评估的本质是什么?‘两基’评估的本质仅仅是硬件建设吗?不全对,‘两基’的本质还应该是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体现的是学校的文化建设。z中学有自己发展的历史,不能像暴发户一样,买套新衣服就把旧衣服扔掉。”于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本人又开始开创本校的文化特色。每个年级部、每个教研组、每个班级、每间办公室都挖掘出自己部门的特色文化;每个走廊墙上的作品都是出自学生之手;几个课改展厅里的作品积累了课改以来学生汗水的结晶;每间教室每面墙上的布置都是班主任和学生精心设计的,而办公室则是老师自己布置的;学校的德育展厅是他本人亲自设计的展柜。学校里这样的设计既经济、实用又美观,既节省了资金又体现了学校深厚的人文气息。而这些特色也成为z中学在“两基”迎“国检”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各级“两基”督导验收组以深刻印象。

  和谐团队才能办出和谐教育

  人心齐,泰山移,学校想要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曹老师下了不少功夫,他从抓语文组教师职工的思想入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着教职工,他一门心思干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待语文组如自己家,待教师职工如自己的亲人,待学生和蔼可亲,他无私、公平,敬业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语文组全体教职工。教师们这样评价曹老师,他关心语文组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家庭、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哪个老师这段时间情绪不好,哪个老师家里存在什么困难,哪个老师婚姻生活有矛盾,他都认真观察,并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即使是退休教职工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曹老师都认认真真地对待。曹老师说:“老师也是人,也有苦恼,我们不能光是要求他们做好工作,而忘记对他们在生活上、思想上的关心,对别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不去关心的领导就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我们对老师们的关心多一点点,老师们往往会以更加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老师能更加热心地对待他身后的每一个学生。”

  作为毕业班班主任的曹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十分关爱学生,不允许任何一名学困生、贫困生失学。他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对那些学困生和贫困生开小灶,常和他们谈心,勤于家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他常说:学困生由于长期不受关心,往往表现为自卑、孤僻。而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同学的认可。因此,作为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通过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通过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育其他同学不歧视学困生,把学困生当作好伙伴、好朋友,主动帮助学困生。从而唤起学困生的学习激情。转化学困生需要细致和耐心,有一个过程。课内,要注意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多给予表现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外,要为学困生查漏补缺,积累知识,训练能力,不断进步。让学困生从内心感悟到师生的关爱。

  博大胸怀坦荡为人受人爱戴

  最平常的事情最难做好;最简单的事情最难坚持;最常规的事情最难创新,但这些曹老师都做到了。每天清晨,他坚持和他们班级的住校生一起站在操场上;每天中午,他坚持和不回家的老师一起在食堂吃饭,然后巡查午自习;每天工作中,他经常思考班级的特色是什么?班级的问题是什么?班级的未来是什么?正是他这种以身作则,凡事吃苦在前,干工作抢在前,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同事、学生和蔼可亲的作风和态度感化了全体学生。他为了孩子而忘我工作的境界和态度,老师、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曹老师的带领下,他所代班级的学生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同学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去学习之中。

  曹老师在工作中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早在20**年,他就提出:“创高效愉悦课堂”的新理念,即立足常规,重心前移,整合教材,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沟通的平台,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他虽为学校的班主任,带着两班学生的语文课程。深奥难懂的语文课,愣是被他上的跌宕起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语文课。学生们说:“最喜欢上曹老师的课,因为曹老师很有亲和力,有激情,讲课跌宕起伏,容易听懂。”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宽广,他的事业就有多大。曹老师经常与同课头教师交流,参加备课组备课活动,了解教师的想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他所在的教研组被学校评为“两基”先进集体,但他对于自己的要求却更严了。他常说:“两基”工作是关系全民的一项伟大事业,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投身“两基”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他感到很充实,很荣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一如既往,认真学习,真抓实干,为“两基”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