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在泰州实验中学春学期期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泰州实验中学春学期期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24-06-23
  • 8375

  在州泰实验中学20**年春学期期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面临的新形势

  1.从全省看,艺术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三星高中错位发展的选择,宿迁、扬州、徐州等地艺术教育热气腾腾,市局从去年开始将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年终考核,而艺术教育越来越难考,先天优势的存量正逐渐变小,如何在进一步挖潜增存基础上另辟蹊径,比如小语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2.从全市、市直看,兴化一中在20**年首次超过我校,成为全市艺术生的第一大户,州泰三中、泰兴二高、民兴中学等紧随我后,稍不注意就会被赶超。

  从文化考生上看,州泰三中发展势头强劲,本届高三联考达线有大幅度提高,我们面临着五严放松后的严峻考验。

  从办学条件看,州泰二中、实验中学正面临好的发展机遇,办学条件将明显改善。

  3.从我校目前的状况看,一年有起色,二年显成效的目标已经实现,连续两年考核都是优秀等级,让兄弟学校刮目相看,各方面工作正在恢复元气,但是,离二次腾飞、超越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个学校要办成名校,没有10年拿不下来,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积淀、认同、归属,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否则只能是飘荡的无所依靠的灵魂。

  微信上有一则关于成为一颗大树的5个条件,对办学很有启示。

  1.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体验的积累和廷伸。

  2.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不动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而 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就大树。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

  3.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4.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5.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二、今年的工作主题:规范+提升

  规范是个阶段性任务,指向问题。提升是个历史性任务,指向过程与结果,是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一方面学校的各项工作推进效果显著,已经达到了提升的阶段,提升层次,提升品位,提升品牌,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需要及时补课,有的制度缺乏,有的执行不到位,规范化程度不高。

  1.规范的内容

  与绩效方案配套的教职工请假制度、教职工*制度、教职工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行政办公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教职工加班、补贴课时管理办法、职称有关政策的落实等。

  2.规范的方式

  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实现知行统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设定处理流程图,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实行问责。

  3.提升的内容

  (1)提升德育工作的品牌影响力。应该说,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班级文化建设、一日常规等方面抓得实抓得细,但是距离德育品牌还有距离的,所谓品牌,就是要有体系化,有影响力,在区域内有美誉度,我们的田家炳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完全可以做成德育品牌,首先是可视化、成果化,编印田家炳精神教育读本、新生入学教育读本、文明手册等等,其次要成序列,针对高一、高二、高三提出不同要求,呈现梯度,同时又是一体化的,再次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有针对性集中宣传,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力。

  (2)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设“三个基于”的课堂:

  一是建设基于学情、了解学情、研究学情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周彬在《让课堂教学更亲近学生》一文写道:“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当一个小孩走得很快时,教他走路的这位教师可能要跟上他的步伐,这时候走得快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当一个小孩走得很慢时,教他走路的这位老师也一定要慢慢的陪着他走,这个时候走得慢就成为教师的另一种优秀。所以判断教师优秀与否,并不是教师自己走得快还是慢,而是教师是否帮助学生走得更快。如果一味的评价教师自己走得快还是慢,而脱离学生本身的成长实际,教师在教好部分学生的同时,可能错过了教好更多学生的机会,甚至会因为教师旨在表现自己的优秀,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的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下的求知欲,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于是他们更看重对当下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享受,对于学习的结果究竟是什么,他们没有我们那么功利,也不可能象我们那样坚守,更不要说对学习过程的忍受了。从某种程度来讲,今天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内在的,才是过程性的,我们当时的学习动机才是外在的,才是功利性的。只不过因为他们和我们不同,我们就去指责他们眼光不够长远,就去指责他们不愿忍受学习过程的痛苦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学生不再为外在的利益而学习时,教师对课堂过程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求知欲的满足,对学生成就感的照顾,都显得份外的重要。”“不论是为了深入地了解学习需求,还是为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都必须全面地感知和接受学生本人,而不仅仅是他的学习需求。”

  二是建设基于问题、提升思维能力的课堂。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问三学思维课堂指向思维这个能力核心,要全面理解,不能机械化、模式化,以问导学,是主要方式,用问题引导学习,而不是用问题导入学习,以问导学贯穿教学的始终;自问促学,是最高阶段,自问必须从问导、导问再到自问,自问的水平越高,思维的等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设问测学,是核心环节,课堂留足时间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对于高中课堂,设问测学尤其重要,是大面积提高质量的重要教学方式。20**年省高中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中,宿迁中学的董健老师上的《鉴赏家》赢得好评,他运用的正是问题教学法,他用四个问题串联起整个教学

  问题一:小说第一段说“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但叶三真能称得上“第一个”鉴赏家吗?

  问题二:小说题为《鉴赏家》,却用大量笔墨来写叶三卖水果和他的两个儿子,这是否为作家的败笔?

  问题三:叶三既然真心热爱季匋民的画,为什么不让这些画流传百世却要带进棺材呢?

  问题四:叶三只是“卖果子的”,却有如此鉴赏力,是否有失真实?作者借助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呢?

  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是学习中的真问题,不是假问题,把这四个问题说清了,学生就学懂了,学会了,思维水平绝非一般。

  三是建设基于常态的“三实”(扎实、朴实、落实)的课堂。树立三个观念:树立常态课出成绩的观念,表演课、公开课不是常态课,学生出成绩还是靠常态课;树立在常态课中见功夫的观念,把功夫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备、上、改、辅、考,常中见不凡,常中见变,比如高国平、梅娟、凌云的课,朴实中见功夫;树立上好每一节课就是负责任的表现的观念,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就是安安静静教书,安安静静育人,安安静静研究,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无怨自己的良心。

  (3)提升精神境界。什么是好教师?黄进兴在《哈佛琐记》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他致谢。罗尔斯教授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他走出后许久,掌声依然不衰,学生们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我们对他的敬重。”我觉得,好教师就应如罗尔斯教授那样在遥远的地方还能听到掌声,就如斯霞那样“绅士”,就如李叔同那样智慧,就如于漪那样负责。所以说,好教师贵在人格。“布鞋院士”李小文光脚穿布鞋低头作报告,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问,“布鞋院士”到底触发了教育的哪根神经,我想恐怕就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还有教师能如此执着于研究、执着于教学。人们怀念他的胡子、怀念他的布鞋,其本质是怀念他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

  我刚到学校工作时,在《州泰教育》上发表了一篇卷首语:做一个守住内心宁静的教师,现在看来还不过时。节录如下:

  教师是培养人的人,培养人需要坚守与纯粹,教师应该平和与专注。学校需要宁静的环境,教师需要宁静的心态。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宁静既是个人修养,也是工作境界。内心宁静,本质上是一种审美人格,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处于平衡和谐之中。

  教师的内心宁静,就是尊重、敬畏教育的规律和价值,有等待的耐心,有精耕细作的恒心,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就是坚持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动、主动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是尊重了教育规律;就是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心学生的做人、做事、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关心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当前,而且关心学生的长远,就是敬畏了教育价值。在“应试教育”还很顽强的当下,尊重教育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畏教育价值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回归本原,守住宁静,是一种高尚的工作境界。

  教师的内心宁静,就是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安安静静教书,老老实实育人,不浮躁,不庸俗,不放弃。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问题,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育工作做得踏踏实实、高高兴兴、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教师的内心宁静,就是把根本守住,把过去好的东西守住,不见异思迁,不随波逐流。任凭各种思潮、模式、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坚定自己的教育信条,坚守自己的成功做法,在反思、总结、扬弃、升华的基础上,有坚守、有变化。专注做教育,既知且行,既行且恒,既恒且乐。

  内心宁静是另一种强大与力量,内心宁静的教师多了,教育就会更厚重、更丰满、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4)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要转型:从教好一门课向教好每一个学生转型,从拼论文向教学实绩转型,从要我成长向我要成长转型,从结果管理向过程指导转型。今年在原有新生态骨干教师项目基础上,又设计了156项目、名师月度进校园、三年成长规划项目等,着力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提升。20**年我校教师论文获奖、赛课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让我们信心倍增。

  (5)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巡课制度,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坚持抽签听课制度,及时了解和纠正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发现和推广课堂教学的新收获新成果;加大集体备课的检查力度,坚持校领导不定期参与集体备课的督导方式,细化集体备课的备课环节、研讨内容,进一步突出集体备课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考试纪律。做好考试后的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备课组着重分析教学内容有无缺漏,重点是否得到强化,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下一阶段如何改进提高等,年级组与教务处则进行总体数据分析,把握总体教学情况,发现问题,遴选先进,提出下一阶段的修正方案,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加强对高二、高三教学的指导工作,力争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双丰收。充分认识做好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工作对于学校事业发展和品牌打造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两考备考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对于高二,加强必修学科的教学指导和监控,在不同学科间注意平衡,互相协调,在同一学科中要求教师互相配合,团结奋斗,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逐步提高学科达标率。对于高三,强调两个环节:一是研究并准确把握高考考试说明出现的新要求,通过针对性强的复习课和高效训练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坚持校长结对班级、教师分包学生的制度,做好提优和转化边缘生工作,提高尖子生数量,提高高考本二上线人数。

  (6)提升特色品位。按照“宽底面,强主干,明方向”的策略,在学校现有音乐、美术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形式,着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开展书法、美术、舞蹈、声乐、器乐、戏剧,摄影等艺术活动,逐渐形成规模,使学校的艺术教育渠道得以拓宽,提高艺术教育的普及率。准确把握艺术类高考改革的政策导向,深入研究艺术特长生培养和指导的规律,有效开展特长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双能双会”(能说会写、能画会唱)课程化工作。

篇2:在泰州实验中学春学期期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州泰实验中学20**年春学期期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面临的新形势

  1.从全省看,艺术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三星高中错位发展的选择,宿迁、扬州、徐州等地艺术教育热气腾腾,市局从去年开始将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年终考核,而艺术教育越来越难考,先天优势的存量正逐渐变小,如何在进一步挖潜增存基础上另辟蹊径,比如小语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2.从全市、市直看,兴化一中在20**年首次超过我校,成为全市艺术生的第一大户,州泰三中、泰兴二高、民兴中学等紧随我后,稍不注意就会被赶超。

  从文化考生上看,州泰三中发展势头强劲,本届高三联考达线有大幅度提高,我们面临着五严放松后的严峻考验。

  从办学条件看,州泰二中、实验中学正面临好的发展机遇,办学条件将明显改善。

  3.从我校目前的状况看,一年有起色,二年显成效的目标已经实现,连续两年考核都是优秀等级,让兄弟学校刮目相看,各方面工作正在恢复元气,但是,离二次腾飞、超越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个学校要办成名校,没有10年拿不下来,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积淀、认同、归属,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否则只能是飘荡的无所依靠的灵魂。

  微信上有一则关于成为一颗大树的5个条件,对办学很有启示。

  1.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体验的积累和廷伸。

  2.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不动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而 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正是无数次的经风霜,历雨雪,最终成就大树。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

  3.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4.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5.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启示: 要想成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二、今年的工作主题:规范+提升

  规范是个阶段性任务,指向问题。提升是个历史性任务,指向过程与结果,是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一方面学校的各项工作推进效果显著,已经达到了提升的阶段,提升层次,提升品位,提升品牌,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需要及时补课,有的制度缺乏,有的执行不到位,规范化程度不高。

  1.规范的内容

  与绩效方案配套的教职工请假制度、教职工*制度、教职工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行政办公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教职工加班、补贴课时管理办法、职称有关政策的落实等。

  2.规范的方式

  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实现知行统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设定处理流程图,对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实行问责。

  3.提升的内容

  (1)提升德育工作的品牌影响力。应该说,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班级文化建设、一日常规等方面抓得实抓得细,但是距离德育品牌还有距离的,所谓品牌,就是要有体系化,有影响力,在区域内有美誉度,我们的田家炳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完全可以做成德育品牌,首先是可视化、成果化,编印田家炳精神教育读本、新生入学教育读本、文明手册等等,其次要成序列,针对高一、高二、高三提出不同要求,呈现梯度,同时又是一体化的,再次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有针对性集中宣传,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力。

  (2)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设“三个基于”的课堂:

  一是建设基于学情、了解学情、研究学情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周彬在《让课堂教学更亲近学生》一文写道:“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当一个小孩走得很快时,教他走路的这位教师可能要跟上他的步伐,这时候走得快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当一个小孩走得很慢时,教他走路的这位老师也一定要慢慢的陪着他走,这个时候走得慢就成为教师的另一种优秀。所以判断教师优秀与否,并不是教师自己走得快还是慢,而是教师是否帮助学生走得更快。如果一味的评价教师自己走得快还是慢,而脱离学生本身的成长实际,教师在教好部分学生的同时,可能错过了教好更多学生的机会,甚至会因为教师旨在表现自己的优秀,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的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下的求知欲,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于是他们更看重对当下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享受,对于学习的结果究竟是什么,他们没有我们那么功利,也不可能象我们那样坚守,更不要说对学习过程的忍受了。从某种程度来讲,今天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内在的,才是过程性的,我们当时的学习动机才是外在的,才是功利性的。只不过因为他们和我们不同,我们就去指责他们眼光不够长远,就去指责他们不愿忍受学习过程的痛苦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学生不再为外在的利益而学习时,教师对课堂过程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求知欲的满足,对学生成就感的照顾,都显得份外的重要。”“不论是为了深入地了解学习需求,还是为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都必须全面地感知和接受学生本人,而不仅仅是他的学习需求。”

  二是建设基于问题、提升思维能力的课堂。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问三学思维课堂指向思维这个能力核心,要全面理解,不能机械化、模式化,以问导学,是主要方式,用问题引导学习,而不是用问题导入学习,以问导学贯穿教学的始终;自问促学,是最高阶段,自问必须从问导、导问再到自问,自问的水平越高,思维的等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设问测学,是核心环节,课堂留足时间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对于高中课堂,设问测学尤其重要,是大面积提高质量的重要教学方式。20**年省高中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中,宿迁中学的董健老师上的《鉴赏家》赢得好评,他运用的正是问题教学法,他用四个问题串联起整个教学

  问题一:小说第一段说“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但叶三真能称得上“第一个”鉴赏家吗?

  问题二:小说题为《鉴赏家》,却用大量笔墨来写叶三卖水果和他的两个儿子,这是否为作家的败笔?

  问题三:叶三既然真心热爱季匋民的画,为什么不让这些画流传百世却要带进棺材呢?

  问题四:叶三只是“卖果子的”,却有如此鉴赏力,是否有失真实?作者借助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呢?

  四个问题环环相扣,是学习中的真问题,不是假问题,把这四个问题说清了,学生就学懂了,学会了,思维水平绝非一般。

  三是建设基于常态的“三实”(扎实、朴实、落实)的课堂。树立三个观念:树立常态课出成绩的观念,表演课、公开课不是常态课,学生出成绩还是靠常态课;树立在常态课中见功夫的观念,把功夫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备、上、改、辅、考,常中见不凡,常中见变,比如高国平、梅娟、凌云的课,朴实中见功夫;树立上好每一节课就是负责任的表现的观念,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就是安安静静教书,安安静静育人,安安静静研究,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无怨自己的良心。

  (3)提升精神境界。什么是好教师?黄进兴在《哈佛琐记》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他致谢。罗尔斯教授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他走出后许久,掌声依然不衰,学生们说:“让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我们对他的敬重。”我觉得,好教师就应如罗尔斯教授那样在遥远的地方还能听到掌声,就如斯霞那样“绅士”,就如李叔同那样智慧,就如于漪那样负责。所以说,好教师贵在人格。“布鞋院士”李小文光脚穿布鞋低头作报告,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问,“布鞋院士”到底触发了教育的哪根神经,我想恐怕就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还有教师能如此执着于研究、执着于教学。人们怀念他的胡子、怀念他的布鞋,其本质是怀念他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

  我刚到学校工作时,在《州泰教育》上发表了一篇卷首语:做一个守住内心宁静的教师,现在看来还不过时。节录如下:

  教师是培养人的人,培养人需要坚守与纯粹,教师应该平和与专注。学校需要宁静的环境,教师需要宁静的心态。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宁静既是个人修养,也是工作境界。内心宁静,本质上是一种审美人格,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处于平衡和谐之中。

  教师的内心宁静,就是尊重、敬畏教育的规律和价值,有等待的耐心,有精耕细作的恒心,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就是坚持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生动、主动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是尊重了教育规律;就是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心学生的做人、做事、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关心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当前,而且关心学生的长远,就是敬畏了教育价值。在“应试教育”还很顽强的当下,尊重教育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畏教育价值就更显得弥足珍贵,回归本原,守住宁静,是一种高尚的工作境界。

  教师的内心宁静,就是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安安静静教书,老老实实育人,不浮躁,不庸俗,不放弃。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问题,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把教育工作做得踏踏实实、高高兴兴、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教师的内心宁静,就是把根本守住,把过去好的东西守住,不见异思迁,不随波逐流。任凭各种思潮、模式、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坚定自己的教育信条,坚守自己的成功做法,在反思、总结、扬弃、升华的基础上,有坚守、有变化。专注做教育,既知且行,既行且恒,既恒且乐。

  内心宁静是另一种强大与力量,内心宁静的教师多了,教育就会更厚重、更丰满、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4)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要转型:从教好一门课向教好每一个学生转型,从拼论文向教学实绩转型,从要我成长向我要成长转型,从结果管理向过程指导转型。今年在原有新生态骨干教师项目基础上,又设计了156项目、名师月度进校园、三年成长规划项目等,着力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提升。20**年我校教师论文获奖、赛课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让我们信心倍增。

  (5)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教学巡课制度,随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坚持抽签听课制度,及时了解和纠正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发现和推广课堂教学的新收获新成果;加大集体备课的检查力度,坚持校领导不定期参与集体备课的督导方式,细化集体备课的备课环节、研讨内容,进一步突出集体备课的优势;进一步强化考试纪律。做好考试后的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备课组着重分析教学内容有无缺漏,重点是否得到强化,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下一阶段如何改进提高等,年级组与教务处则进行总体数据分析,把握总体教学情况,发现问题,遴选先进,提出下一阶段的修正方案,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加强对高二、高三教学的指导工作,力争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双丰收。充分认识做好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工作对于学校事业发展和品牌打造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两考备考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对于高二,加强必修学科的教学指导和监控,在不同学科间注意平衡,互相协调,在同一学科中要求教师互相配合,团结奋斗,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逐步提高学科达标率。对于高三,强调两个环节:一是研究并准确把握高考考试说明出现的新要求,通过针对性强的复习课和高效训练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坚持校长结对班级、教师分包学生的制度,做好提优和转化边缘生工作,提高尖子生数量,提高高考本二上线人数。

  (6)提升特色品位。按照“宽底面,强主干,明方向”的策略,在学校现有音乐、美术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形式,着力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开展书法、美术、舞蹈、声乐、器乐、戏剧,摄影等艺术活动,逐渐形成规模,使学校的艺术教育渠道得以拓宽,提高艺术教育的普及率。准确把握艺术类高考改革的政策导向,深入研究艺术特长生培养和指导的规律,有效开展特长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双能双会”(能说会写、能画会唱)课程化工作。

篇3:名师创新团队授牌仪式讲话稿

  名师创新团队授牌仪式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在此发言,我感到诚惶诚恐。与其他创新团队特级教师领衔人相比,我既没有丰厚的专业成就,更没有声名远扬的影响力,尤为汗颜。好在,在我看来校长不是一个官,学校的特殊性和教育的复杂性迫使校长必须是一个懂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管理者,校长岗位一定有着很强的专业性。正因为这一点,我发言也就有了一些底气和动力。

  今年我县第二轮中小学名师创新团队组建把我们部分校长也纳入其中,我首先要感谢县局领导卓越的见识,能够让我们基层学校校长紧紧靠拢一起,整体联动,抱团发展。其次要感谢我们团队八位校长的支持和信任,是你们的加入,才让这个团队有了存在的意义。当我还在担心有没有那么多45周岁以下校长报名参加时,是你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友谊之手。再次,我要感谢其他创新团队,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相信有你们相伴,路途风景一定无限美好。

  自从着手组建创新团队开始,我就在思考:作为小学管理创新团队,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以为重要的不在于校长自身的成长,不在于校长发表多少篇管理论文或做多少个报告,而在于通过思想创新,促进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创新,有效改变教师从教行为,给学校带来变化,为学生的一生充分、和谐、全面发展奠基。

  当前,我国xx开放逐步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后的反思,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们常常徘徊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也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中。与十多年前相比,老百姓不仅仅需要优质的教育质量,希望孩子在学校有个好成绩、高分数,同时他还需要学校能够有安全保障,期盼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健康快乐。独生子女的唯一性让广大家长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家长期盼教师比其他行业人员具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不得教师身上有任何污点。类似这样的思考还有很多,我在这里也不再赘述。但有这样一幅场景常常让我陷入沉思:每次经过省道223线,从通州往掘港的路上,一进入如东界,我们都能够远远地看到十多块高高耸立的红色牌子,其中一块上面书写“全国基础教育名县——如东欢迎您”。什么是全国基础教育名县?那就是基础教育扎实,在全国都有名气。在我看来,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素质高,有良好的品行。然而,我们从生活的一隅可以窥探一些状况:街头巷尾依然有乱丢乱倒的现象、十字路口集体闯红灯、中心市场嘈杂纷乱……我知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并不是学校教育能够解决的。但我们校长是不是都能想到这一点,并反思我们的办学行为,追问教育宗旨,立足从当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抓起。教育的征程虽任重道远,但我们已经觉醒,这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

  上面的思考似乎与我今天发言的主题远了一些,但这确实是我的思考,这种思考时时刻刻让我有一种焦灼和不安,相信在座的同仁也一样与我有着同样的责任和使命。我庆幸的是县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和空间,这就是小学管理创新团队,让我们可以聚在一起关注这些问题,共同思考和破解这些难题。

  我非常喜欢这样两句话:“与其孤独行走,不如结伴而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组建创新团队,无疑给我提供了结伴同行的机会,我给自己的定位不是领衔人,而是同行人;不是师傅,而是伙伴。我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不仅走得很快、很远,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还能够跟得上身体。灵魂跟得上身体,必定让我们拥有教育的信仰和追求,这样如东教育的未来才能拥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最后,告诉我们团队八位校长一个好消息,上周五,我带领团队其中五位校长到**参加了全国义务教育联盟年会。昨天联盟主席姚**先生打来电话说,由于我们团队学校积极参与全国义务教育联盟,经过主席团讨论,将我县选定为由广州客家商会赞助的全国100个接收资助县之一,连续资助三年,每年资助我县10所小学。我们团队的所有学校都成为接受资助学校,除受赠送省级刊物《基础教育论坛》100套合计1.2万元外,还将通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引领、参观考察名校、课题研究等途径,培训100位老师。这也算是献给今天创新团队授牌仪式大会的一份礼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