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参加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班心得体会

参加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班心得体会

  • 2024-06-23
  • 6148

  参加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班心得体会

  参加整个培训班整整10天,收获颇丰,中间既有大学教授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给大家展示的理论,也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的实践层面的宝贵经验,每天感受着这些新鲜的知识更换的快乐,也感受着一起学习学员的学习热情。面对着这么多的人不同的表现,朋友之间闲聊于是有不少感受,现在采撷几个印象深刻的写来留作纪念。

  爱笑的教授

  在众多讲课教授中有一位李同胜教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起他,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李教授那满面的笑容,给人感觉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每个报告及案例都在他带笑的讲述下缓缓流入学员的心田。课下大家都谈论说李教授的讲座真好,娓娓道来,丝毫没有大博士的架子,并且从所举案例中可以看出李教授一定是一个很善于研究的人,他的案例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丰富的案例可以证明教授一定没少到一线调研。

  教授给我们做了两场报告,一是<教师的教研观念及其更新>---以新课程的实施为例。看题目时,以为又要是那些大道理大口号了,可听下来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大道理被教授赋予了生动的内容,结合老师/教学/国内外现状等实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最后以“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的永不停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结束报告,赢得了满场的掌声,让人感动。

  二是<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技能>,这个报告是专门对小学数学班的,从教学目标的陈述到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能和变式练习技能到课堂总结和反思的技能,最后升华到指导老师要学会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李教授就这样一点点地把自己对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地阐述,使老师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日里每天都在实践,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这么多学问,还可以有这么多好的办法可以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平时我们都说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第一次听到从四个纬度来阐述目标,它就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结合一个具体例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目标的呈现,让我忽然感觉原来确定目标并不是挖空心思地去套什么理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层次!

  同学边听边相视一笑:教授讲得真好!

  让人钦佩的勇气___当堂推销玩具的女孩

  一天课间,上课时间快到了,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子走到讲台前,手举一个玩具样品,大声地对着全体同学说:“各位老师好,我这里进了一批小玩具,有2元的/3元的价格不一,本来是想批发了回县城卖的,结果有老师说好,如果有哪位老师想要可以到。。。房间来找我,现在我先发部分给大家,随便看看啊,别耽误上课。“然后女孩就每排发了几个让大家试玩,原来这也是个来学习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学呢。结果不得了,老师讲课的时候课堂上竟然时不时地发出那个小电动玩具发出的“嘶嘶“声,引得大家不时观望。看看这情形,笑笑。

  钦佩女孩的勇气,钦佩女孩的行为,只是觉得心里稍有那么点怪怪的。

篇2: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计划

  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计划

  根据浙教师[20**]288号文件《南乐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的需要,我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将以“师德教育和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设计、新课堂”为重点,按每年完成三分之一培训任务,3年内计划完成全县2000多名中小学教师144学时的培训任务。为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特制定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2、通过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一个专题,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3、通过学习帮助教师了解E-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师研修网上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4、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逐步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与讨论,共享课堂教学体会、学生管理经验与培训学习收获,进一步促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二、培训对象

  全县所有在职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其中两类人员可以免修:一是参加省市骨干校长培训的校长,二是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师。2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以只参加校本培训,不参加统一考试。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质量标准”的要求,我县中小学素质提升培训的课程如下:

  1、师德与教师职业

  2、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

  其中《师德与教师职业》属于公共课程,《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属于专业分科课程,包括二块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研修理论与操作和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前面部分属于公共内容,后面部分属于学科内容,兼有多门教学任务的中小学教师,经校长同意后可申请主修一门学科。

  四、培训形式

  ①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力求将教师面授、自主学习、分组研讨、教学观摩、课题研究、观点报告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既要根据培训教材设立专题进行培训,又要强调教师的个人研修,完成集中培训的作业,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②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个规定的课时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它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要加强实践的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学习与研讨的能力。

  ③按计划分期、分批、分课程、分学科培训。

  五、培训安排

  1、 准备阶段(20**年8月--20**年10月)。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拟定培训计划。

  2)召开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会议,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3)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报名造册,征订教材资料等。

  4)各校根据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要求、内容和培训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报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要求在20**年10月底前完成。

  2、实施阶段(20**年11月--20**年8月)。主要工作:

  1)分班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辅导。“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学习理论和操作”两级培训;其他学科课程分期分批分班集中培训。

  2)实施校本培训。由教师所在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组织培训。各校要围绕学习的重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反思创新,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新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与研讨,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3)加强对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各校要成立“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分管领导,组织校本培训,定期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3、考评阶段(20**年5月--20**年7月)。主要工作:

  1)培训考核。集中培训的考核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校本培训考核,由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所在学校联合进行。主要有各校考核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考核,并由“南乐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情况进行督查评估。

  2)学分登记。经课程考核与校本培训考核合格后,进修学校登记继续教育相应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3)总结评价。分析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六、培训考核与管理

  1、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实行教考分离的培训制度。省建立全员培训课程试题库,并统一考试标准,统一命题,统考工作由省统一制定政策。

  2、教师素质提升培训采取过程考核与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到课率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培训过程恰当的综合性评价。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过程考核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按40%的比例计入总分。统一考试的书面成绩以60%的比例计入总分。按比例折算,过程考核成绩与书面统考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3、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统考工作,按照省统一安排,原则上每年一次。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允许有1-2次补考机会,每次补考前必须重修不合格课程。

  4、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实践考核,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进行。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教学案例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评价依据。

  5、培训成绩和结业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并按照省教育厅师范处和师训中心的统一安排,凭借结业证书和统一收费发票,以学校为单位到财政报销培训费用。

  6、分批培训结束,由“南乐县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各校校本培训工作作整体评估验收,并分“优秀、合格”两个等级,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经费奖励。

  附件一:《南乐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教学计划》

  附件二:《南乐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时间计划表》

  附件三:《南乐县教师素质提升校本培训考核登记表》

篇3: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师德

  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师德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

  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

  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