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宁波中学培育实验班办学模式实施方案

宁波中学培育实验班办学模式实施方案

  • 2024-06-23
  • 6363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科教兴国,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进入新世纪又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后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21号)中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六十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他不仅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建设。

  波宁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学术主张,一直致力于探索普通高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和探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时就开始就创办浙大实验班,从而迈出了创新教育道路上的坚实一步。浙大实验班是波宁中学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是浙江省首个理科创新教育实验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经省教育厅批准,享受两项待遇,一是免会考,二是经浙大测试可于高二提前进入竺可桢学院。后因地方招生体制调整,1992年开始,波宁中学理科实验班取代浙大实验班,并被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加以打造,实验班中不仅集中了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也配备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并提供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着力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努力使其成为学校培养理科资优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办学成果显著,理科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重点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的积累为波宁中学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开办理科创新班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了基于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实践研究,专门组织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实施的波宁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实践研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置与培养途经,以形成具有波宁中学特色的创新素养培育模式。

  一、项目目标

  根据创新人才的特征,我们认为创新素养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三个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创新意识就是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对认识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改善的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奇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创新能力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如洞察力、专注力、质疑力、想象与直觉能力、批判力、动手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开放思维和灵感等;创新品质是一般思维活动中所逐渐形成并呈现出的的创新精神面貌,创新品格包括自信心、冒险精神、抗逆意志、独立精神、判断精神、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基于这一认识,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3个中心概念、4个学习领域。3个中心概念是:兴趣与好奇心,思考与想象力,直觉与洞察力;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培养目标是:

  1、培养学生有自觉的责任意识、使命感、担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的教养、诚信、执着等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兴趣与潜能的匹配,提升学生特长学科内的研究能力。使之能成为全面发展与理科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在理科学科领域内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理科学习考试、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后,与同年级大学生相比,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有明显优势,各方面脱颖而出。

  3、培养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其养成终身健身的意识,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实施该项目,由此衍生至我校的整体育人模式建设:

  1、探索一种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模式。

  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素养培肓选修课程的走班制教学,以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与学校理科实验班为龙头,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肓。整合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索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生人生发展和课题研究,一方面负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等领域的教育,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在3年内完成2-3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素养,获得创新体验。

  2、初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潜能发展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和课题研究能力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加大课程校本化力度,增加课程选修量,增加动手、实验和研究要求,加强综合实验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批适合创新素养培肓的课程资源。

  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尽可能多的开设校本课程,同时整合开发一批新的校本课程,以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等学习领域为主,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宁中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二、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宁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梳理和反思学校已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规定性要求,学校初步设计课程框架,并根据课程框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一)基本素养课程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培养学生规划与选择能力。

  在学校原有必修、选修课基础上,目前先行开设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研究》苏许辉、《高中物理基础问题分析》李建明陈波、《材料与化学》孙姝萌、《人体中的化学》芦岳锋、《化学思维训练》陈旭霞、《图式表征方法简介》芦岳锋、《数学文化》包勇雷、《生物与环境科学》吴琪、《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王科慧、《生物进化历程》徐江平,并进一步开发了:

  1、《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资源,由李惠荣老师组织英语老师实施,强调“有趣,有益,有理”。

  2、《高中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了职业规划中重要的三个方面: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人职匹配;课程不仅包含大量的职业信息,告诉同学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资源,而且还从心理训练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和个性特征,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要会思考,能参与练习,并积极体验和实践。由徐儿老师组织实施。

  3、《身边的环境科学》课程(科技创新活动月)。从身边的科技开始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具体地了解学科知识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和运用、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为主题的讲座:《宁波东部新城及综合管沟工程》主讲:潘伯林( 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主讲:马家双(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办公室副主任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垃圾焚烧处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实践》主讲:崔德斌(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宁波城市中的桥梁设计》主讲:虞险峰(宁波城建设计研究院市政综合二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理科知识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主讲:张莺(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新周污水处理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研究生 助理工程师);第二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实地参观,参观宁波市环保推广基地、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处理基地、东部新城综合管沟建设工程。由教务处林晓萍老师组织实施。

  (二)创新实验课程

  在学校基础性实验室基础上,又建成数字综合实验室、数字显微实验室和数字地理实验室等拓展性实验室,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好平台;已开设了实验数学《用几何画板探究数学》王洁陈荣、《探究性物理实验》李建明朱俊杰陈波宋贤、《创意物理DIY》史再、《化学微型实验初探》钟军辉、《化学定量分析研究》钟军辉,目前正在开发两个专项研究性实验室课程:

  1、基于平台的软件开发实验课程。整合童丹娜和沈科进老师的课程。

  2、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由宁波大学郑岳青教授领衔,宁大博士生和宁中老师共同开发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固化材料的前沿,进入动手实验的新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三)大学先修课程

  普通高中承担着大学预备教育职责,为给创新实验班学生和部分其它优质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有接触最新学科前沿、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会,我们借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课题资源,先行从数学学科开始,已经组织开发实施了两门大学先修课程:

  1、《中学数学建模》课程。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立足教材,积累适合高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立足案例,总结数学建模教学的模式;立足学校,形成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课程体系。邀请宁波大学罗文昌副教授指导,对接宁波大学数学建模,学研一体评价。由熊丰羽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2、《线性代数初步》课程,由王国梁、周 瑜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四)领袖领导课程

  《中学生领导力》课程。该项目依托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校的社团课程。《中学生领导力》课程以开发同学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评价的原则,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要认可并学会自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组织和管理团队,学会在团队中成长和发展;课程采用真实的“项目学习”的方式。由翁伟彬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三、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坚持“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原则,由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实施。

  1、设置教学对比班级。

  设置20**级、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学校传统的理科实验班进行对比教学,以期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整合课程课时。

  在理科创新实验班课时中整合原来地方课程(每周一节)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二节),确定每周一第八节,周二第八节,周三第七、八节,每周共四节课进行选课走班的拓展性课程教学。(20**学年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三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五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

  3、开设创新课程。

  20**级在一学年期内共提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33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20**级已初步形成了理科创新实验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课程图谱。20**级在一学期内提供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4、规范选课授课程序。

  期初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备课组提供可选的拓展性课程,每门课程要求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案、课程评价(包括试卷测评和问卷测评)。其后教务处将课程简介下发给学生,供其自主选课参考;然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开设的课程门数,再给予极少数需要调整选课的学生二次选课的机会;最终确定创新课程门数、选课人数、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授课次数等。

  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情况,确定22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十一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20**级确定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7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

  四、项目的资源与保障

  1、政策支持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

  2、办班资源

  波宁中学自1992年创办浙大理科实验班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理科实验班已是波宁中学一大品牌,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理科实验班办学经验。

  高教园区的大学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和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

  3、组织保障

  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班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实验班的方向把握,政策研究,组织领导实施工作。成立科研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科研攻关小组,担负实验班的理论与思想研究,操作实施策略研究,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研究,课程开发与评价制度研究等,从学理层面保证实验班的科学运转。

  成立财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资源保障小组。配置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微格教室,为创新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

  4、师资保障

  师资结构。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团队战斗力强。校级管理班子理科特色优势明显,理科专家占80%。学校各学科教师优势互补,均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

  管理团队。我校管理团队专业搭配合理,学术特长互补,团结协作,为领导好实验班的研究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5、子课题或基地支持

  《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基地资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资源。

  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基地资源。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

  《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筹备申报课题。

  6、研究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由市教育局每年200万的内涵发展专项经费支持。

篇2:宁波中学培育实验班办学模式实施方案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科教兴国,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进入新世纪又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后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21号)中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六十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他不仅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建设。

  波宁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学术主张,一直致力于探索普通高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和探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时就开始就创办浙大实验班,从而迈出了创新教育道路上的坚实一步。浙大实验班是波宁中学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是浙江省首个理科创新教育实验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经省教育厅批准,享受两项待遇,一是免会考,二是经浙大测试可于高二提前进入竺可桢学院。后因地方招生体制调整,1992年开始,波宁中学理科实验班取代浙大实验班,并被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加以打造,实验班中不仅集中了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也配备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并提供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着力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努力使其成为学校培养理科资优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办学成果显著,理科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重点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的积累为波宁中学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开办理科创新班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了基于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实践研究,专门组织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实施的波宁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实践研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置与培养途经,以形成具有波宁中学特色的创新素养培育模式。

  一、项目目标

  根据创新人才的特征,我们认为创新素养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三个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创新意识就是在学习和认知活动中对认识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改善的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奇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创新能力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如洞察力、专注力、质疑力、想象与直觉能力、批判力、动手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开放思维和灵感等;创新品质是一般思维活动中所逐渐形成并呈现出的的创新精神面貌,创新品格包括自信心、冒险精神、抗逆意志、独立精神、判断精神、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基于这一认识,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3个中心概念、4个学习领域。3个中心概念是:兴趣与好奇心,思考与想象力,直觉与洞察力;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我校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培养目标是:

  1、培养学生有自觉的责任意识、使命感、担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的教养、诚信、执着等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全面、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兴趣与潜能的匹配,提升学生特长学科内的研究能力。使之能成为全面发展与理科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在理科学科领域内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理科学习考试、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后,与同年级大学生相比,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有明显优势,各方面脱颖而出。

  3、培养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其养成终身健身的意识,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实施该项目,由此衍生至我校的整体育人模式建设:

  1、探索一种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模式。

  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素养培肓选修课程的走班制教学,以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与学校理科实验班为龙头,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肓。整合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索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生人生发展和课题研究,一方面负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等领域的教育,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在3年内完成2-3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激发兴趣、培育创新素养,获得创新体验。

  2、初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潜能发展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和课题研究能力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加大课程校本化力度,增加课程选修量,增加动手、实验和研究要求,加强综合实验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批适合创新素养培肓的课程资源。

  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尽可能多的开设校本课程,同时整合开发一批新的校本课程,以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等学习领域为主,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宁中创新素养培肓课程体系。

  二、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宁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梳理和反思学校已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规定性要求,学校初步设计课程框架,并根据课程框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4个学习领域是:基本素养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和领袖领导课程。

  (一)基本素养课程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培养学生规划与选择能力。

  在学校原有必修、选修课基础上,目前先行开设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研究》苏许辉、《高中物理基础问题分析》李建明陈波、《材料与化学》孙姝萌、《人体中的化学》芦岳锋、《化学思维训练》陈旭霞、《图式表征方法简介》芦岳锋、《数学文化》包勇雷、《生物与环境科学》吴琪、《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王科慧、《生物进化历程》徐江平,并进一步开发了:

  1、《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资源,由李惠荣老师组织英语老师实施,强调“有趣,有益,有理”。

  2、《高中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了职业规划中重要的三个方面: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人职匹配;课程不仅包含大量的职业信息,告诉同学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资源,而且还从心理训练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和个性特征,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要会思考,能参与练习,并积极体验和实践。由徐儿老师组织实施。

  3、《身边的环境科学》课程(科技创新活动月)。从身边的科技开始拓宽学生科技视野,具体地了解学科知识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和运用、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为主题的讲座:《宁波东部新城及综合管沟工程》主讲:潘伯林( 宁波东部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主讲:马家双(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办公室副主任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垃圾焚烧处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实践》主讲:崔德斌(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宁波城市中的桥梁设计》主讲:虞险峰(宁波城建设计研究院市政综合二所所长 高级工程师),《理科知识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主讲:张莺(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新周污水处理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研究生 助理工程师);第二阶段 “科技改变生活和环境”实地参观,参观宁波市环保推广基地、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处理基地、东部新城综合管沟建设工程。由教务处林晓萍老师组织实施。

  (二)创新实验课程

  在学校基础性实验室基础上,又建成数字综合实验室、数字显微实验室和数字地理实验室等拓展性实验室,为学生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好平台;已开设了实验数学《用几何画板探究数学》王洁陈荣、《探究性物理实验》李建明朱俊杰陈波宋贤、《创意物理DIY》史再、《化学微型实验初探》钟军辉、《化学定量分析研究》钟军辉,目前正在开发两个专项研究性实验室课程:

  1、基于平台的软件开发实验课程。整合童丹娜和沈科进老师的课程。

  2、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由宁波大学郑岳青教授领衔,宁大博士生和宁中老师共同开发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固化材料的前沿,进入动手实验的新领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三)大学先修课程

  普通高中承担着大学预备教育职责,为给创新实验班学生和部分其它优质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学生有接触最新学科前沿、敢于挑战学术难度、明确学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会,我们借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的课题资源,先行从数学学科开始,已经组织开发实施了两门大学先修课程:

  1、《中学数学建模》课程。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立足教材,积累适合高中的数学建模案例;立足案例,总结数学建模教学的模式;立足学校,形成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课程体系。邀请宁波大学罗文昌副教授指导,对接宁波大学数学建模,学研一体评价。由熊丰羽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2、《线性代数初步》课程,由王国梁、周 瑜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四)领袖领导课程

  《中学生领导力》课程。该项目依托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校的社团课程。《中学生领导力》课程以开发同学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评价的原则,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要认可并学会自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组织和管理团队,学会在团队中成长和发展;课程采用真实的“项目学习”的方式。由翁伟彬老师组织开发、实施。

  三、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坚持“在确保浙江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必修,切实加强选修,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原则,由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实施。

  1、设置教学对比班级。

  设置20**级、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学校传统的理科实验班进行对比教学,以期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整合课程课时。

  在理科创新实验班课时中整合原来地方课程(每周一节)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二节),确定每周一第八节,周二第八节,周三第七、八节,每周共四节课进行选课走班的拓展性课程教学。(20**学年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三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在每周五下午半天进行走班选修课教学。)

  3、开设创新课程。

  20**级在一学年期内共提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33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20**级已初步形成了理科创新实验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课程图谱。20**级在一学期内提供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供学生选择。)

  4、规范选课授课程序。

  期初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等领域的备课组提供可选的拓展性课程,每门课程要求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案、课程评价(包括试卷测评和问卷测评)。其后教务处将课程简介下发给学生,供其自主选课参考;然后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开设的课程门数,再给予极少数需要调整选课的学生二次选课的机会;最终确定创新课程门数、选课人数、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授课次数等。

  20**级理科创新实验班与理科实验对比班,根据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情况,确定22门拓展性课程和12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十一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20**级确定9门拓展性课程和9门研究性课程进行走班教学,并成立7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小组。

  四、项目的资源与保障

  1、政策支持

  2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

  2、办班资源

  波宁中学自1992年创办浙大理科实验班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理科实验班已是波宁中学一大品牌,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理科实验班办学经验。

  高教园区的大学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和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

  3、组织保障

  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班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实验班的方向把握,政策研究,组织领导实施工作。成立科研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科研攻关小组,担负实验班的理论与思想研究,操作实施策略研究,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研究,课程开发与评价制度研究等,从学理层面保证实验班的科学运转。

  成立财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资源保障小组。配置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微格教室,为创新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

  4、师资保障

  师资结构。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团队战斗力强。校级管理班子理科特色优势明显,理科专家占80%。学校各学科教师优势互补,均有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教师。

  管理团队。我校管理团队专业搭配合理,学术特长互补,团结协作,为领导好实验班的研究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5、子课题或基地支持

  《典范英语》课程,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课题批准号DHA070148)基地资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IA100062)《西南联大教育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资源。

  中国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基地资源。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20**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编号110102)。

  《应用固体化学实验室课程》筹备申报课题。

  6、研究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由市教育局每年200万的内涵发展专项经费支持。

篇3:中学治安保卫安全防范工作实施方案

  中学治安保卫安全防范工作实施方案

  深圳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召开在即,为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维护学校内部的安全稳定,为大运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教学生活环境,学校将把安全工作当作首要工作来抓,继续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校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安全防范和自护素质,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特制订如下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加大安全防范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师生的安全,保证实现“零死亡”“零事故”“零犯罪”目标,保持学校安全的持续稳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1、成立学校安全保卫及防控安全事故工作领导小组。

  确定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安排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解决工作经费,完善工作条件,建立相应机制,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防控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学校安全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成立光明中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由XX副校长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电话:1XX6

  下设安防办公室,人员组成:XX管)、朱X

  X(校园护卫队)、兼职内保人员(X)。

  2、健全安全工作台帐资料,确保安全工作有台帐。

  安全工作台账资料包括安全工作组织网络、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安全工作责任状、安全工作计划方案、安全预案、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安全工作检查情况、安全工作整改情况、安全工作教育内容、安全工作活动和培训情况以及相关图片资料、安全工作有关文件和要求等。力争做到台账资料规范、齐全。

  (二)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1、建立学校警务室,加强门卫安全管理。

  按相关要求完成学校警务室的硬件建设,安保人员的警棍等安防装备保证配备齐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落实门卫工作制度,把好校园入口关。加强门卫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材,使其不仅能防偷防盗,还具备一定的防暴抗暴能力;严格校外人员进出校门登记制度,非本校学生和工作人员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和正当的理由方可进入校园,对不能说明情况的人员应责令其离开学校,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应通报公安部门及时处置。

  2、加强校园视频监控及入侵报警系统的建设管理。

  充分利用好校园视频监控及入侵报警系统的设备使用工作,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齐全,措施到位,严防侵害、盗窃等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