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诗经〉三首》质疑与反思

《〈诗经〉三首》质疑与反思

  • 2024-06-23
  • 8943

  高中第三册语文新教材《〈诗经〉三首》中有几个解释和课前的提示我觉得有点不妥,现表述如下,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

  疑一

  《卫风。氓》中有一条对“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注释。教材释为“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我认为释为“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边际,反衬女子怨愁的无边无际”更妥。由“岸”“泮”联想到女子自己的无边的怨愁,从逻辑上是很自然的;而且“怨无边”从文意上看,更能同上一句的“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吻合。理解为“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虽说是照应了下文,但是不能更好地体现女子那种对男权社会的朦胧的反抗意识。陈起源《诗经直解》里说:“氓本窭人,乃此妇车贿之迁,及夙兴夜寐之勤劳,三岁之后,渐至丰裕,及老而弃之,故怨之深矣”,从此我们也能得知理解为“怨无边”更合情理。王力的《古代汉语》理解为“自己的愁怨没有尽头”,也可一证。

  疑二

  《 邶风。静女》把“贻我彤管”中的“彤管”释为“红色的管乐器”,我认为不妥。朱熹《诗经集注》对之释为“未详何物”。《词海》里对“管”有这么一条注释:“泛指细长的圆筒形物,如竹管,自来水管,又特指笔管,《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我认为词海对“管”的解释只对了半句,即“泛指细长的圆筒形物”,而最终把“管”理解为“笔管”则是不妥的,我不太明确笔管产生在何年代,但如果要送爱情信物,绝对送笔而不会送笔管。山西古籍出版社的《诗经》普及本把“管”释为“竹管”我认为也不妥;王力将“彤管”释为“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就是下文的‘荑’”。我认为王力先生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释为“铜乐器”不太符合女主人公的身份,而且同后文的“自牧归荑”不能照应。根据诗歌的原义,那个漂亮女子送“我”的不是铜管乐和“荑”两样东西,而只能是一样,也就是说“荑”和“彤管”是同物,即“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诗经》惯于重章叠句,个别字词变换一下,其意思不变,“管”和“荑”即属此种情形。郭璞《游仙诗》里有“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之句,如果和“彤管”相比较,我们可以断定“管”就是“荑”。当然我们把王力先生的“红色的管状的初生的草”再体味一下的话,觉得表达上也有不妥之处,管是管状的草,此种解释犯了概念判断的大忌。其实,管状的草应该是中空的,这种草如果用嘴去吹的话,可以发出声响,很有乐感。这里的“彤”红色无疑,是初生草的颜色,另外也象征着吉利,象征了甜美的火红的爱情。

  疑三

  如果上面说的有道理的话,那么另外的一条注释也是值得商榷的。“荑,茅草芽。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民俗”。从诗歌的上下文看,这里的草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东西,越是普通的东西越是显得珍贵,就越能体现出那位姑娘在小伙子心目中的分量。而白茅则是非常珍贵的东西。《诗经。野有死麇》里有这么两句:“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诗中那个年轻的小伙子用白茅紧紧捆扎他那射死的野鹿,他是想把那野鹿送给那纯洁如玉的少女。因为在古代,白丝茅不但坚韧可以当作绳索使用,而且以其色白柔滑、隔热防潮还是很好的保鲜材料。《左传。僖公四年》里提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这里的“包茅”就是白茅,可见在当时丝茅草还是必不可少的贡品。既然“荑”是一种很普通的东西,可见“荑”理解为“茅草芽”不妥,而且如果理解为“白茅”同“丹荑”相比较颜色上也有出入。因此把“荑”同样理解为“红色的中空的初生的草”比较适合。

  疑四

  课前提示里这样说道:“《邶风。静女》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写男子的回忆,表现男子对姑娘的深情。”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是“前八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四句描写男子的回忆”。从整首诗看。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跟那位小伙子约定在墙角相见,那位小伙子兴冲冲地去约会,不料到了约会地点后,见不到心爱的姑娘,小伙子犹豫彷徨,内心非常焦急。那么很自然第二段应该是姑娘出现了,送给了我一棵红色的空心草,可见第二段仍然是在描写现实情景。而第三段才是描写男子的回忆,诗中的“自牧归荑”的“自”也告诉我们文章从描写现实自然地向回忆过渡。

篇2: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数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引向课堂。

  课始当我打开课件,呈现的是一个由多个长方形组成的一个大长方形,学生们马上就兴奋了。“老师,这是什么啊。”“老师,这下面有什么啊。”我说:这个长方形下面有一个很特别的数看看谁能猜出来。当一个个小长方形不断飞走数字一步步凸显一直到8.9这个数出现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探究

  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前我增加了让学生在熟悉的人民币单位背景中探究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个环节。具体的作法是:(1)出示一张一元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角钱。有学生说去买九角钱东西就还剩下一角钱;有学生说把这一元钱换成10角钱再拿一角就行,我请这个学生上台示范给大家看。然后再问:一角钱用元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学生很快写出了1元=1/10元=0.1元。。(2)我又拿起一张一角的人民币问:谁能从中拿出一分钱。将上一个环节重复。学生又写出了1分=1/100元=0.01元。渗透了这种等量替换思想后让学生自学书上关于1分米=1/10米=0.1米......内容。让学生感悟十进制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四位小数。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那该多好!

篇3:小班体育活动《爱跳的大皮球》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活动《爱跳的大皮球》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背景:

  小班的孩子很喜欢跑跑跳跳,但动作还不够协调,很容易摔跤。为了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我设计了一节户外活动《爱跳的大皮球》。因为球对幼儿来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就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发展。这次活动设计是借助皮球的弹性以及帮助大皮球通过迷宫路去找红、黄、蓝三个好朋友的情境,让幼儿学习双脚行进跳,并让幼儿通过游戏,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探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学到新的玩法。

  案例描述:

  在一次晨间活动时,很多小朋友都在玩跳呼啦圈的游戏,王妙可小朋友手中抱着球参与到跳呼啦圈的游戏,边跳边说:“老师你看,我和皮球一起跳起来了。”其他小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也纷纷得抱着球跳起来,到晨间活动结束时,小朋友还“斗志昂扬”,嚷着还要玩............

  十一月份正好要上体育公开课,所以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生成了一节户外体育活动《爱跳的大皮球》。这堂课我借助皮球弹跳的特性,让小朋友学着皮球跳,跳过用呼啦圈铺成的迷宫路和高度不一样的障碍物,并利用情境大皮球找红球、黄球、蓝球三个好朋友的游戏贯穿与整个活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小朋友掌握双脚行进跳和跳过障碍物的动作技能,学习认识三原色,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和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探索欲望,所以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增加活动难度来挖掘幼儿的潜力。例如:在迷宫路中投放许多的箭头,让小朋友自己按箭头提示去探索、思考下一步该往哪里跳才能跳出迷宫,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跳过障碍时,不断增加障碍物的高度,引导幼儿挑战自我极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分析:

  体育游戏不单单是对动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还能帮助幼儿树立、引导正确的运动观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

  在游戏中,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进步。在活动中,对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宜的用语言去引导他们,帮他们理清头绪,分析问题。当发现幼儿有胆怯行为出现时,应该鼓励、支持他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

  教学反思:

  针对本次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我想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及时地总结教育经验,更好地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一、活动选材方面: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要掌握跳的动作技能,而且还能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目标方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动作发展中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制定了符合本班幼儿的目标,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定位正符合幼儿的发展能力。

  三、活动效果方面:紧围绕活动目标,我将幼儿帮助大皮球寻找好朋友这么一个情境游戏贯穿与整个活动中。层次十分清晰,一环扣一环。由于我把游戏贯穿与整个活动,所以幼儿特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所以说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教育手段和应对策略方面,这也是我的不足之处,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幼儿游戏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介入给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才能保持幼儿游戏的更大兴趣和持久。课后,经过认真的思考,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小班孩子由于理解能力比较差,他们经常会因为不理解意思而不遵守规则,这时教师要及时介入,给予指导。

  2、幼儿不专注且在各个游戏中转换,或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

  3、在运动中幼儿达不到一定技能难度,无所适从时教师可以介入。

  4、当幼儿游戏中出现攻击或危险行为时,我们要及时介入。

  以上几种情况下老师巧妙地介入,既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又能体现老师的指导。

  附教案: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爱跳的大皮球

  执教:

  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很喜欢跑跑跳跳,但动作还不协调,很容易摔跤。为了锻炼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我设计了一节户外活动《爱跳的大皮球》。想通过本次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让每个孩子学习到新的玩法,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行进跳,并学习双脚向上跳过障碍物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颜色对应,并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游戏。

  3、激发幼儿积极勇敢地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行进跳的动作技能,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初步感知颜色的对应。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的动作技能。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音乐《小星星》和《宝宝热身操》、红黄蓝颜色皮球图片各三个、红黄蓝色的海洋球若干个、草莓、苹果、香蕉图片各一个、一个带哭脸的皮球。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听音乐“火车开了”跑进场。

  --教师: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来,我们开着火车一起去玩游戏。

  2、根据音乐《宝宝热身操》进行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以情境“找朋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双脚向前行进跳的兴趣,并介绍活动场地。

  --教师: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皮球)它怎么啦?(哭了)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哭吗?因为它想自己的好朋友红球、黄球和蓝球了。你们能帮助它吗?(能)

  2、教师带领幼儿延着箭头来到活动场地并介绍:小朋友,要到达红球、黄球和蓝球的家,得经过一条像迷宫一样的路。哦,你们看,有三条路,一条草莓路,一条香蕉路,一条苹果路,它们都能到达好朋友的家,你们可以自己选择路。现在我们该怎么过去呢?

  3、幼儿自由探索寻找到达好朋友家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边示范边总结玩法:首先我们要双脚并拢,膝盖稍弯曲,然后向前跳,跳过障碍物也是要双脚并拢,膝盖稍弯曲,然后双脚并拢向上跳 ,最后原路返回排队。

  5、游戏:帮小皮球找朋友。

  --教师进行示范并提出要求:让所有的小朋友自由选择香蕉组、苹果组、草莓组,然后让他们分别都站在相对应的起始点上,再双脚并拢向前跳过每个呼啦圈,然后再双脚并拢向上跳过障碍物,最后随手从地上的筐里拿起一个海洋球并放进与它们颜色相对应的筐子里,并迅速的返回到起点继续游戏。并告诉幼儿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

  --教师请能力强的几个幼儿进行示范。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适宜的指导。

  5、小结:小朋友刚才表现的都很勇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帮小皮球找对朋友没有,不对的及时纠正。游戏可以反复玩2--3次(这时香蕉组、草果组、草莓组可以调换路线,而且可以增加障碍物的高度与此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三、放松活动。

  幼儿听音乐做放松之后离开操场,回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