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德昌中学北校区留守学生管理制度

德昌中学北校区留守学生管理制度

  • 2024-06-23
  • 5544

  我校从实际出发,针对留守学生多的特点,不断建立和健全留守学生的管理制度,为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奠定基础,特拟定以下具体措施:

  (一)不歧视留守学生,老师要时时关心关爱留守学生。

  (二)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班建立每位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三)从学校到班级都设立“留守学生家长热线”。 留守学生的家长咨询其子女的各种状况,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交流,要诚恳、耐心、细致地解说,并建议外出家长每月与留守孩子通一次电话。

  (四)主动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向监护人提供教育性建议。

  (五)建立关爱责任帮扶制度。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学生,班主任及生活老师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对非寄宿留守学生,班主任应定期家访,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其做好孩子的管护和教育工作。

  (六)建立“谈心日”制度。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七)对重点留守学生如贫困型、大龄型、文盲型家庭要建立一定的帮扶关系,把帮扶措施具体落实到位。

  (八)随时收集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类书籍,向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咨询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九)每学期要对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把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经验向外界推广,加强此项工作的社会效应。

  (十)学校将把每位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与其绩效考核挂钩。并作为其评先、晋级的依据。

  昌德中学北校区政教处

篇2:《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行动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行动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留守学生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学生。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学生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留守学生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学生与农村的留守学生。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的农村中学(主要是初中)留守学生,其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德育,是指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广义的德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而狭义的德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

  3、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留守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留守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奠基。

  4、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指的是农村留守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同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教育机构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学生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学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学生的现象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正式研究国内农村留守学生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学生现象也有各有差别。

  04年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

  (2)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更没有把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作为专题进行研究。

  (3)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4)以舆论宣传代替问题探究,对如何解决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县乃至全市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

  (1)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作出贡献。

  (2)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

  (3)在综合效益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发掘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的积极因素,提出利用教育优势与资源的策略,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2)展开面向过去和未来山区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纵向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教训和前瞻性指导。

  (3)构建面向于宜昌市农村小中学留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2、研究内容;

  (1)“留守学生”的内涵理解及其价值研究

  树立并确立学生发展观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留守学生现象研究意义的思考。

  (2)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的分析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获教育状况研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研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特质研究。

  (3)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与发展的途径研究

  教育教学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影响研究;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影响研究。

  (4)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

  3、研究的重点

  (1)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个案研究

  (2)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与发展的措施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从学校处于经济落后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出发,切实找准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学校教育功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累研究经验,作为以后工作的指导。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年9月-20**年4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通过调查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并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年5月-20**年5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年6月-20**年12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6)实践法。通过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比、实验班的开设等,论证教育途径的有效性。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

  (3)、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六、研究的保障措施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领导下,参与了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获奖,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而且“十一五”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研究经验与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3)地区优势明显。我校处于经济欠发达的鄂西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学生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篇3:农村留守学生厌学现状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学生厌学现状分析报告

  20**-20**学年度,我校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问题研究》这个子课题,对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作专门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对留守儿童的个别谈话、调查问卷等渠道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分组搜集材料并集中讨论,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基本表现、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调查情况统计:

  (一)坝坪中学学生厌学情况调查问卷

  1、你学习的目的是()

  A、为自己的前途B、父母之命难违C、大势所趋D、自己的兴趣

  2、您学习的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A、家庭B、 学校C、社会D、自身

  3、你觉得读书很累吗?()

  A、是的B、不是C、不知道

  4、你的成绩的排名在班级处于?()

  A、排名靠前B、中等C、排名靠后

  5、你是否有厌学的状况?()

  A、有B、无

  6、你厌学的程度是?()

  A、严重B、轻微C、有点萌芽

  7、你厌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小学六年级B、七年级C、八年级D、九年级

  8、你觉得厌学的这种状况对你的影响是否很大?()

  A、很大B、一般C、没什么影响D、不太清楚

  9、你对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C、不知道

  10、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高吗?()

  A、是的B、不是C、不知道

  11、你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好吗?()

  A、是的B、不是C、不知道

  12、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你认为哪些诱惑导致厌学。(可多选)()

  A、看电视B、上网C、玩手机D、听MP3、MP4

  E、看流行小说F、QQ聊天

  13、你认为学习风气对产生学生厌学现象()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影响不太

  14、产生厌学现象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可多选)()

  A、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B、家长外出打工,难以教育孩子

  C、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D、家长放纵孩子的要求

  15、你认为哪些学科容易导致厌学(可多选)()

  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E、化学

  F、生物G、政治H、历史I、地理J、其它

  16、你认为现行教材哪些方面容易导致厌学(可多选)()

  A、陈旧B 、偏难C、不实用

  17、你认为最容易产生厌学的时候是()

  A、考试成绩不理想B、老师的批评C、家庭父母争吵

  D、父母管教太严,每天唠叨E、自己的心情不好时

  18、您厌学的原因是什么? (可多选)()

  A、家长期望过高B、学习压力过重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

  D、基础太差跟不上E、 学习太单调太无聊F、不喜欢某老师

  G、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二)调查情况统计

  题号 数据

  人数

  比率

  二、留守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进学校只是应付长辈。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压力大,学习被动,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或者是学校人多好玩,不得不每天背著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只求初中能毕业,在他们看来爸妈文化低,在家务农,在厂里打工照样挣钱,很舒服.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学习无兴趣,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教师上课他们一句也听不进去,只是讲小话,做小动作,睡瞌睡。作业无法完成,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3、下课精神大振,东跑西逛,墙上都是脚印,教师都进了教室,他们还在后面恋恋不舍,拖拖拉拉。

  4、受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不考虑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5、独立生活,生存能力差,依赖心理强,抗挫折能力,抗外界压力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弱,易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6、多数学生道德意识薄弱,缺乏忠爱,奉献精神,社会公德意识差,文明习惯未养成,尊爱生命意识差。

  三、对留守儿童厌学情况的分析

  我校大部分留守学生都有厌学心理。在学习上,他们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会写作文,阅读能力差,字体书写不工整,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对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自觉性差。那么留守儿童为什么产生厌学心理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父母监督教育而失去自控能力,即缺乏家庭良好的教育导致心理问题严重,存在行为缺陷,并且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形成或转化的时期,而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与引导,这样就使他们的性格容易变得内向、孤僻、胆小怕事不合群,有的暴躁自卑,有的自私骄傲自大等,对生活对学习不感兴趣。留守儿童多数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甚至由亲戚代为监护,这些监护人年纪都较大,他们本身也许是文化水平较低,能力有限,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做任何指导,心理上不能有正确沟通与教育,每天仅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甚少,往往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走向放任自流或过分宠爱。还有监护人打骂孩子现象使孩子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整天蒙在阴影里产生恐惧心理。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抚慰、沟通与温暖,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压抑,形成不健康心理,对学习产生厌倦。

  (二)道德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因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听监护人管教。在学校表现为常常违规违纪,上学常迟到旷课,对老师说慌,常与同学打架。严重的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青年混在一起,迷恋网吧游戏厅。造成留守儿童产生道德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与引导,导致逐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监护人有时监护不到位不及时,对于留守儿童的小小错误不采用正确的沟通教育与控制,让其行为任意发展。所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往往一时把握不住自己,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有“偷盗”行为。总之,经调查可知,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存在问题,是非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在家不尊敬长辈,待人没礼貌;在校违反各种规章制度,有“读书无用论”思想。生活中有攀比现象。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模仿成年人喝酒吸烟打群架,甚至存在敲诈勒索行为。

  (三)社会问题

  隔代抚养的弊端 。虽不排除其他亲属抚养“留守儿童”的情况,但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故本节将祖父母抚养“留守儿童”作为分析的基础。我们分析“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必然不能脱离“留守儿童”脱离父母、由祖父母抚养这一最大特点。隔代抚养存在以下各种弊端:第一、老人的精力已经无法承担起日常教育孩子的重任。很多老人抚养的“留守儿童”不是一两个,因为他们有好几个孙子孙女。一边要耕种农田、一边要忙于家务,六十岁的老人还能有多大精力照管孩子的学习呢?他们可能在孩子落下功课的时候进行辅导吗?大多数老人的心态是:我只能管个孩子吃饱穿暖,剩下的就顾不上了。我们无法苛责老人,将他们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放在他们的肩上,毕竟父母抚养子女而不是祖父母抚养孙子女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第二、限于各种因素,老人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老人们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生活在乡村,虽然不能说是“与世隔绝”,但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已经落后于时代还是公平的。因为认识的限制,他们已经无法真正理解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又因为孩子的父母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他们为了给父母宽心,一般不会说自己的疲惫和苦恼,只会说在外打工的好处。这样以来,老人们对打工生涯还存有一种不太准确的认识,他们以为“打工也不错嘛”,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也会用这种心态安慰自己。孩子的父母接触外部世界较多,能够深刻领会教育、知识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他们远离孩子,在一年中和孩子在一起的有限时间内,他们的教育在孩子耳中只能是枯燥的说教。

  第三、在对儿童的态度上,因为“隔代亲”,老人一般对孩子过于溺爱而疏于管教。从童年开始,老人便开始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的要求,无论有理无理都能得到满足,而种种毛病却得不到纠正。长此以往,毛病转化成习惯,习惯演变成性格,这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第四、“代沟”的存在和影响。社会心理学中有“代沟”一说,指不同年龄的人对社会认知的不同。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代沟”,会影响交流和沟通,但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代沟”显然要更大。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留守儿童”认为祖父母不理解自己,是“老顽固”、“老古董”,而祖父母也不能理解“留守儿童”,认为他们穿奇装异服就是“痞子”。巨大“代沟”的存在,使得很多问题在祖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无法得到有效沟通。从小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抚养人对教育的认识偏差和限于精力无法进行有效教育,“代沟”阻碍交流,这已经使得部分“留守儿童”滋长了厌学情绪。

  社会环境的影响。我校是乡农村小学,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市场地开发,各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不断投入市场。比如黑网吧、游戏厅等在农村不断出现。由于乡下治安环境管理较差,这些黑网吧、游戏厅违反国家规定,允许留守儿童随便进出甚至收留孩子过夜,提供各种生活方便,让孩子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导致留守儿童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迷恋而不能自拔。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薄弱,无法抵制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容易使思想品德出现偏离,行为出轨迷恋网吧而无心学习。

  (四)教育问题

  1、启蒙教育缺少方式方法,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现在,农村不少幼儿园教师是请的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有的初中毕业,而有的连初中都未能毕业,当然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更谈不上钻研幼儿心理学,他们教学是学拼音,数字、汉字、读、写、背,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对学习缺乏信心,在路上逗留,甚至逃学,讨厌学习。

  2、学校受应试教育惯性大,办学思想未能体现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这样,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模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是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特别是忽视后进生,必然会加剧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3、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也忽视了教育应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教学中主要重视学习优,中等生,而忽视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厌学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抱着很高的期望,重点保护,甚至还有些偏袒,而对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不闻不问.教师的教育态度上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总希望成绩好的学生能优上加优,而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有些教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只顾自己教,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题海战术,熟能生巧;这样,大量挤占了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这种重负担,低效率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加了厌学情绪.

  4、从学生自身来看,这些人抗挫折能力,抗外界压力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弱,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产生自暴自弃,意志消沉,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5、家庭教育欠方法。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有的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没有起到言传声教的作用,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有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他们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

  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但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本身存在着缺陷,心理出现问题,社会管制不严等各种客观原因,使留守儿童在心理思想行为发展上都存在着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各方面素质地发展需要学校教育与引导,需要老师的沟通与抚慰,需要同龄人的帮助和交流。但由于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较薄弱,出现学校与监护人缺乏沟通或无法沟通的现象,致使不能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双管齐下形成共识管好留守儿童,出现教育缺陷。

  四、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对策

  从以上分析来看,导致留守儿童厌学有各种因素。那么,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呢?

  (一)着力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港湾,是良好性格形成的主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思想品德行为是孩子学习模仿的良好对象,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庭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打工的父母应经常与孩子联系或与学校沟通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家或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每听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彻底消除孩子心中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让孩子得到父母关心与抚慰,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

  (二)要形成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

  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思想行为的发展,不仅要靠家庭学校的教管,也应引起社会的重视,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积极的配合,形成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在乡村治安管理方面,政府应按国家规定严管游戏场所,让留守儿童远离网吧。加强政府职能工作,加大力度对学校的投入,不断扩建和完善校舍设施,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在校寄宿,形成统一的教师管理制度,让他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从厌学转变为好学的信念。

  (三)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思想品德的优劣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学校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教师是专门教育人才,应全面高效地关爱留守儿童,应担当留守儿童的第二任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有效采用各种教育措施,让他们能顺利地走出心理误区。老师要给留守儿童设立家庭背景档案,常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在家与社会上的思想行为倾向。组织本班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手拉手”、“一对一”帮扶活动。同时,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找到温暖和快乐。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能经常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便于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消除孩子的消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亲情的存在,让他们忘掉孤单与自卑,重新树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快乐的学习生活之中。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成绩的好坏思想品德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识。为了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健康与快乐让他们学习步步升高;为了培养国家优秀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一切,给他们一片广阔地成长天地。

  坝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