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南京十三中六十华诞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欢迎辞

南京十三中六十华诞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欢迎辞

  • 2024-06-23
  • 1380

  京南十三中六十华诞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欢迎辞

  值京南市第十三中学六十华诞暨z老师从教三十五周年之际,江苏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联袂举办z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不辞辛劳,远道赶来为研讨会增势、为语文教育谋划、为十三中校庆添彩,我谨代表十三中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35年,z老师坚守一线,大胆探索,参与教材编写,开展选修教学研究,创建语文课程基地,开发校本课程,跟孩子们一起夜读经典,和老师们践行生活语文,与美国学者展开写作对话......其育人成果和学术经历,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天,以研讨会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成长路径介绍、教育思想凝炼、专家主题讲座、特邀嘉宾点评以及多种方式,呈现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用专业的眼光、视野和洞察力来影响学生、影响教师、影响学校、影响教育。

  任何一场真正教育改革的成效最终一定体现在课堂上。z老师常常说,课堂是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一个教师一定要上出几节精彩、得意的课。为此,他静心思考、精心设计、潜心谋划,触手可及的日常教学诗意的痴迷,“在课堂上摔打磨练,铸造了合金钢般的品质与性格”,过着专业化的语文生活,收获了一个语文教师的自信和权威,成为课改中涌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典样本。

  教学,归根到底是育人。语文教学披文入情、因文悟理、因文求道、因声求气......以语文的方式达育人之目的。《语文,就是我和学生的故事》,这来自语文生活的实践与创意是如此鲜活,奠定了他的教育哲学。他感受到了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信念才更有力量,因为那是教师与学生的故事,融入的是情感、审美和生命。我看到了《高三(10)班在六楼》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故事,看到了许多语文学科活动的感人现场。于是,我就明白了,由于学习语文的学科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学生信仰、理想、责任、勤奋的种子在一天天的发芽、成长。

  凡动人的故事,从学理上说就是知识、情感,价值生长的故事。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皆成故事。作为20**年全省首批课程基地学校,物化的环境、学习的平台、丰厚的资源、具备“孵化与传播”两大功能,这些都浸透着z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省教育厅zz厅长实地考察我校课程基地,用“很深、很宽、很实、很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原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给予了“很有趣、很有用、很可爱”的点评。作为课程基地的“学科领袖”,他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非凡的思维、多元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以甘为人师、乐于奉献为人生追求和最大乐趣,把长期思考实践的成果融入基地的课程建设中,把个人的改革理念和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及实施路径整合起来,把目前被升学应试割裂的碎片化的教育和教学,改造成师生生命成长的大学堂。

  当中国青年报刊登经典阅读小组的新闻,感受央视三套点评之时,许多人才知道周末的晚上,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与曹老师在读书,在交流,在与人生的导师对话。由此我更加明白,阅读是精神的漫游,行走是身体的阅读,真理不光在我们的头上,更在我们的脚下。

  团队好,才是真的好。z老师做了近20年的教研组长,其领衔的十三中语文组,有着突出的教学业绩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有着语文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行动研究,承担过十多项的省级课题研究项目,在全校、乃至全市、全省都是一个值得称道的、非凡的示范团队。

  电影《中国合伙人》有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面对一个个精彩的语文活动,我要说,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这些活动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从而成为十三中校园的经典,成为z老师的幸福。

  z教育思想研讨会,承蒙语文界各位专家的厚爱和大力支持,其宗旨在于探讨教改对策,共享课程成果;交流发展经验,共赏教学艺术;拓展教育视野,共享教育情怀。

  面对朝夕相处的z老师,我要说:我们可以暂时做不到,但我们不能不向往!

  最后祝各位来宾在语文的教育天地里,自由的飞翔,飞向语文的理想国。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篇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二)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二)

  名师课堂带来的思考

  20**年12月3、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课的培训活动,虽然天气很冷,可是感受到了专家授课的热情,听课老师们的投入,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许多。专家就是专家,名师就是名师,他们的课没有丝毫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作秀,让人感觉很亲切,很顺畅,很自然,回味无穷,就像学生所说的:“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您的课很幽默,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专家的课优点真的很多我不想一一赘述,我想谈谈在听课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带来深刻的思考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前测:对于这个词只是听说过,在自己的课堂中,根本从来都没有实施过,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做,再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样做,今天通过刘松老师,钱守望老师还有王彦伟老师的报告,让我有了思考,课堂前测,多好的教学策略。通过前测能使自己的课更优效,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多样,能找到课堂中的难点,能直接的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可以多讲,哪些内容可以少讲,哪些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哪些知识点学生还不能掌握。只有对学生对症下药,才不会是庸师。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不仅要做课堂前测,还要做好课堂后测,两者齐抓,效果高效。

  二、课堂中不能只朝前看,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头看路:比如在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了分配律的规律后,没有继续进行练习,而是回顾以前的知识,在以前的学习8的乘法口诀时,三八二十四加五八四十就是3个8加5个8等于8个8就是64,即八八六十四;再有在口算12×3时,用10×3+2×3=36,长方形的周长公式(a+b)×2=a×2+b×2中都渗透了乘法分配律,当刘老师点拨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茅塞顿开呀!更让自己惭愧的是这几个地方都教过但是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想想知识的前后联系。这里借用钱守望老师的一句话就是:开车的怕路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学怕教材不熟,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三、倍感自己知识的匮乏:作为一名教师,不多读书,不多学习是不行的,不及时修补漏洞就会缓慢,不及时升级就会效率低,不及时充电就会死机,不及时的跟进就会掉队,真的希望能常有机会听到专家上课,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再教育的大道上能让我们欣赏到更美的景色!

篇3: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20**年12月3-4日,德州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刘松老师现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刘松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刘松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