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学生校庆感言:生活在一中的峥嵘岁月

学生校庆感言:生活在一中的峥嵘岁月

  • 2024-06-23
  • 3410

  学生校庆感言:生活在一中的峥嵘岁月

  一九五八年,是个异乎寻常的岁月!当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半年,城郊仙岳山上,塑有超大型的巨幅标语。一个字占地有一座房子那么大!那时候,农村组织开夜工,有时一干就到深夜十二点,甚至凌晨一、二点。未满14岁的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进一中并编入初51班的。

  刚跨进一中,就看见校园内到处都有用泥土筑砌的小高炉。旁边有高中班的学生在拉风箱。我们初一的小同学先在校内搬木炭给高中班的同学炼钢铁。后又在下操场作煤,用4个格子的木框做模子,一次可以作四块。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古元丞老师。秋收季节,我们这批小鬼还参加了军训。每天,曙光初露,军号响了,我们一边穿衣服,一边跑步,到下操场做操。由高一年级的张恒庭同学任我们初一四个班的连长。每天跑步到达北门靠如今解放路门口的那个大操场,在草地上摸爬滚打,还学习队列变换等等。有时一个星期下来,罩衣上五粒扣子仅剩下两三粒。

  为了支援全民大炼钢铁,学校组织我们从官庄原程潜省长的家里(那时已改为官庄完小)挑着木炭,走三十多里的路程,经过芦佛岭,一路步行至现在的板杉铺上火车,来回五十来里山路。别说挑东西,就是走路,对今天十三四岁的儿童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挑完木炭以后,正值秋收。那时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上了两个主战场:一个是修建官庄水库;一个是到渌口镇修建京广复线。政府就组织我们这些中学生伢子,去桃花摘了七天茶籽,带队的是植物教师高进富(湖北人)老师。桃花冲内山高林密,有时不小心跌入灌木丛中,只能哭着叫老师,老半天才能从一丈多深的灌木丛内爬出来。你看,这算不算是一种锻炼!

  摘完了茶球,我们又以连营建制排着队伍到了油圳完小(现在属株洲县)。那里农村广阔,放眼望去,一个垅市有十多平方里。当时的主要农活是割禾。晚上再在如豆的油灯下搞文艺创作,写作诗词。其实对一个未满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哪懂得什么创作啊!

  割完晚稻回校,又是作煤碳。作好后要送到姜湾下正街的陶画瓷厂二车间。这段艰苦的劳动,总共是一个多月。接着学校才组织复课,又坐进课堂里去学习。这时,我才发觉陵醴一中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光图书馆藏书就超过了县图书馆。因为一中办学规模大、历史早,最先创办于1905年,到当时,已有54年的历史了!

  我从图书馆借来了《儿女风尘记》。那本书真把我迷住了。下了课,吃完饭,我便拿出来看,真有点爱不释手的味道。

  随后,我先后还借阅了《林海雪原》、《红旗谱》、《红旗飘飘》、《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山乡巨变》、《三里湾》等书,数量不下160本,这为我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些基础。当时教语文的是一位典型知识分子模样的丁立人先生,身体十分瘦弱,据说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的是中国文学,教我们是俯就、委屈,可当时我们并不感到幸运。

  那时我最喜欢学语文、历史、地理,对文科挺感兴趣,唯独外语差劲。教俄语的是杨光汉和杨逢意两位老师。由于过多地贪图课外阅读而不拿外语书,我头次俄语考试险些不及格,后来改正了上外语课偷看课外书的毛病,才把耽误的课业补回来。

  1961年我们进入初三,按照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校学生减少了。初二的6个班(52--57班),除了流失的、下放的,最后只剩下四个班,共200多人。初三也由240多人减少到200人左右。有的去了江西分宜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有的因三年自然灾害,被迫停学了。我们却一直坚持下来,安心地读到了初中毕业。61年的中考招收率极低,升入高中、中专、中师的总共才占毕业人数的15%,不足30人。后来有的中专62年停办,实际读完高中的不足10%。我当时就是其中的幸运者。1961年上期,我以较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的第一志愿--攸县师范学校。那次全县只考取15人。其中一中四个班中,只考上了3人,包括新阳的文家凤和我,而48班的女同学曾金莲虽然考取了却没有去读。

  不平凡的初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篇2:校庆感言:十年历史十年成就

  校庆感言:十年历史 十年成就

  十年历史,算不上沧桑,她正如刚学会思辨的少年;十年成就,称不上卓越,她却如涅盘的凰凤,令人敬畏;十年足迹,她坚实而铿锵,足够让我们这些学子为她振臂自豪!当远在湘江边的母校将要举行十周年校庆时,我仿佛又闻到了久别校园里扑鼻的桂花香,醉人的香气正不断地向四处弥漫,正如我们这些已扎根天涯海角的凰凤学子。这种清香不断的撩拨着我的回忆,我的思念,我的深深祝福。

  2000年,在这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上,凰凤中学凝聚着无数师生的心血与梦想,开始了她的风雨兼程!20**年,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校园时,心怀的梦想仿佛更近了一步。她到处散发着一种力量,令我求学的脚步更坚定;她随处蕴藏着一种温暖,令我年幼的心灵更感动。初中高中的那6年,那七十二个月,那三千零九十个昼夜,我们在母校的摇篮里为理想日夜奋战时,是老师如春蚕、如蜡烛牺牲自己的一切时间为我们传授知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朦胧中,老师的身影早已出现在操场,等待我们的出现;课堂上,他们竭尽全力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期盼我们能迅速成长;他们用智慧和甘露,滋润出满目的翠绿。

  仍难以忘怀母校的大食堂,那里的每一位阿姨都是那么的和善和仁慈,不管我们的饭盒有多大,她们都会装得满满的;仍难以忘怀得母校的集体宿舍,那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宿管员阿姨如母亲般的给予我们温厚而无私的爱;仍难以忘怀我高一参加演讲比赛,给我鼓励给我掌声的同学们,集体的温暖还一直在我身体存留;仍难以忘怀高三为缓解我心理压力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一次次的鼓励,一句句的安慰才有如今的我;仍难以忘怀校门口伟岸的毛主席雕像;仍难以忘怀宽阔的操场、青绿的草地;仍怀念我们当时精致的校服......

  时光悠悠,回忆绵绵,如今的我大学毕业走入了工作岗位,可对母校的眷念和感激就像喷涌的泉水,永不停息。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我们歌颂母亲,因为她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同样感恩母校,因为她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篇3:校庆感言:感念母校

  校庆感言:感念母校

  从凰凤毕业已好几个春秋,数年的功夫,弹指一挥间便过去了。今日再回望母校,母校已愈办愈好,而从前我们那段读书的青葱岁月,却只能聊以怀念了。

  忘不了大冬天的我们伴着早起的铃声一骨碌爬起床来围着塑胶跑道晨跑;忘不了大家中午下课后一路小跑去食堂打饭,然后集体一起啃饭的情景;忘不了睡觉的铃声响过后,宿管员阿姨催促我们的亲切关怀......

  太多的忘不了,如今却只能在记忆的明信片中回首。毕业几年,却恍如隔世,通过母校,我们已经顺利在成长的跑道上起跑,却距起点越来越远。再回校探望,母校已增添了更多的年轻面孔,这又是富有朝气的新一代;而教过我们的老师,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年复一年的教导着学生而两鬓更见斑白。

  回首当初,如果没有当年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如果没有任课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果没有班主任耳提面命的教导,如果没有高五十九班全体同学的战斗友谊,那我们的前程也许就不是今天这样了。凰凤是一个承载学子梦想和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有严谨的学习环境,有稳定的师资力量,有优越的食宿生活,在凰凤这几年的求学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最闪耀的亮点,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感念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