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搬经中学社区服务制度

搬经中学社区服务制度

  • 2024-06-23
  • 3639

  经搬中学社区服务制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区文明建设,美化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培养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与社区双方决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校区文明共建活动。为保证活动积极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以下社区服务制度;

  1、学校活动制度必须有利于学校和社区的文明建设,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服务社会居民,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文明素养。

  2、学校广大学生必须发挥自身优势,以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点为基地,以志愿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

  3、学校团委负责社区服务活动能力,加强组织管理,并逐步建立管理机制,以确保社区服务活动不断发展和完善。

  4、学校社区活动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敬老助残、文体娱乐、社区公益劳动、社会调查活动、精神文明宣传等等。

  5、活动形式:(1)以课余时间的分散活动和节假日的集中行动相结合,深入社区开展定点服务;(2)对特殊对象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

  6、社区团组织负责协调社区各单位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活动,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同时,社区努力创造条件,便于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居民、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适应时代,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7、社区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抵制不良文化,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8、社区服务期间双方采取不定期互访,及时了解对方情况,通报各自的有关信息,不断总结社区服务活动中的经验及问题,以利于推动社区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9、为使社区服务活动能长期开展,双方应共同努力,争取得到驻区单位的赞助与支持。

篇2:小学教育进社区服务站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进社区服务站”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创建服务型学校为活动抓手,以“红烛光义工队”为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团员示范岗”、“教工志愿者服务队”等团队的服务功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通过“名师助学”、“党员义工”、“政策宣讲”、“教育问计”等具体服务工作的开展,拓展学校教育发展内涵,提升教育服务效能。

  二、领导小组

  组长:z

  组员:z

  三、服务社区

  z社区z花园

  四、分工安排

  1、z社区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联络员:z

  2、z花园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联络员:z

  五、巡视员:z

  六、宣传报道工作:z

  七、活动安排:

  1、活动内容:

  (1)为小区群众,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家长开展教育培训,提供教育咨询;

  (2)校区携手,开展文明小区创建工作;

  (3)开展助学进社区工作;

  (4)开展党团员及教工义工进社区活动。

  2、工作步骤:

  (1)制定“教育进社区服务站”工作实施计划,落实教育内容与具体时间安排。学校主动联系社区,商讨活动方案,择机召开教育咨询会,广泛听取群众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2)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利用周六、周日、寒暑假、节日等围绕工作要求开展教育服务工作;

  (3)学期结束时,要总结社区教育服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特色做法,梳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图片及活动资料及时上报存档。

  八、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务求实效。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监督,认真做好调研工作,促进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争取小区干部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3、加大宣传“教育服务进社区”的活动意义和活动成效,形成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4、时刻着眼于构建社区教育的长效机制,及时做好总结反思,促进活动的良性发展;

  5、小组联络员组织好培训对象,注意学生安全,确保活动室卫生;

  6、小组负责人做好活动资料的组织、整理、归档工作,建立好教育进社区服务站工作台账;

  7、巡视员了解各组活动情况,拍摄活动照片。

  z市麻东中心小学

篇3:瑞安中学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的精神,按照我省高中课改要积极稳妥地逐步深化、逐年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安瑞中学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校本发展的特色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观和课程观的更新,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课程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各种专题研究,共15学分

  社区服务

  不少于10个工作日,2学分

  社会实践

  三年,每年一周时间,6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其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8个必修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有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领域的学习也有着明显的作用。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

  (一)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的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第四部分 课程管理机构

  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陈良明,组员:程志强、薛祥林、叶显国、孙建新、叶向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制订并统筹管理。学校政教处和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第五部分 课程内容和实施办法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社会现象,发展思考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1、活动内容:

  主要包括三大类:

  (1)社会行业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学商、军训、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等。

  (2)校园实践活动。值周班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成人仪式;团委、学生会活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3)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等。如实地参观和考察某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基地、社区企业村落、各级博物馆、科技馆等,可结合春游与秋游活动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与友好学校学生互访;访问知名学者等成功人士;其它游学活动。

  2、时间安排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安排如下:

  高一,以国防教育为主题,体验军旅生活,时间为一周。

  高二,以高一学年末的暑期社会实践(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等)和校园实践活动为主。时间为一周。

  高三,以外出参观学习和参与学校义务劳动、学校管理工作为主,完成值周班工作。时间为一周。

  3、课程实施

  (1)组织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社团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社团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社长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小组长负责统筹和管理。

  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班级、社团或年级、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

  ②小组活动。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根据兴趣爱好、居住地情况组成活动小组。每组3~8人为宜。

  (2)活动前教育

  各班级、社团、小组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和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瑞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3)活动规划

  学生在进行暑假和寒假的校外实践活动时,可根据学校设计的社会实践清单、建议择优实施,也可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选好小组长,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将小组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征得他们的同意。

  (4)活动实施

  学生必须携带学校介绍信和《瑞中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到实践地报道,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实践结束后要填写《瑞中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并撰写实践报告或活动心得。所有材料经班主任汇总后上交政教处保管,并在每年的10中旬组织测评。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1、活动内容:我校的社区服务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校内服务主要有食堂就餐管理、图书馆管理、实验室等场所卫生保洁活动。

  校外服务主要有“文化进社区”、“科技进社区”、“环保进社区”、“温情进社区”和“体验在社区”这样的“四进一体验”系列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1)文化进社区

  以社团为主体,各班团支部配合,在社团和班级中选拔骨干力量组成若干支社团文化服务队。

  ①各社团和团支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小规模的英语口语、书法、绘画、电脑、街舞、话剧、小发明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辅导和技巧的培训。

  ②各社团和团支部可以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环保”、“法律”、“禁毒禁赌”、“反***”等宣传,刊出墙报、宣传栏和简报。

  ③开展“一帮一”、“一帮多”幼儿、小学生、初中生结对家教辅导活动。

  (2)科技进社区

  开展通科普图片展览,赠送科普图书,小发明作品现场展示及讲解,加强青少年学生科普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举行公德知识竞赛、大手拉小手诚信演讲赛、学生小记者主题活动,活跃社区文化,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3)环保进社区

  开展美化家园、公共环境宣传;开展保洁护洁活动,清理乱张贴、回收废弃物。开展养绿、植绿、护绿活动。

  (4)温情进社区

  ①开展敬老爱幼、帮残助教活动宣传。

  ②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定期到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等地上门服务,帮助社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

  ③开展社区各类义卖、爱心助学等送温暖活动。

  (5)体验在社区

  让优秀班、团干部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体验白忙官角色。主要活动内容有:

  着手整理、完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统计“计生”等各类数据;开展社区各种调查;根据社会形势、社区工作需要发放各种倡议书和宣传资料。

  2、时间安排

  社区服务高一每学期至少安排三个工作日,高二每学期至少安排二个工作日。社区服务可由学校集中安排在暑假期间或重要的节假日,也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里自主安排,但学生的自主安排必须以班级、社团或小组为单位,事先填写《社区服务活动申请报告单》得到团委的批准认可,接受团委的指导和管理。

  3、课程实施

  (1)组织形式

  社区服务主要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再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在学校附近社区或家庭所在社区(村居、街道)范围内开展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一般为三人以上,各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学生可在一个固定的活动小组完成所有的社区服务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或组织不同的活动小组。小组服务活动的目标和方案应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

  (2)活动前教育

  各班级或社团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和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瑞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3)内容选择

  学生根据本班级的特点,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学校也可为学生开列社区服务活动清单,供学生选择。

  (4)精心规划

  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老师,并将活动计划上交团委。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或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认可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5)活动实施

  学生必须按计划开展活动,接受服务地负责人的领导、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每项服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安瑞中学学生社区服务登记表》,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组织班级、社团、小组活动的,活动组织者或负责人还须填写《安瑞中学学生集体社区服务登记表》。并将表格交被服务单位或个人签字认证。所有材料经班主任汇总后上交团委保管,并在每年的10中旬组织测评。

  (6)校内服务

  学生要积极参与校内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结束时要认真填写《安瑞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登记证》,并由组织者或被服务对象签字认可。

  第六部分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一、社会实践的学分配置与学分认定

  1、社会实践学分配置

  高一,以国防教育为主题,体验军旅生活,时间为一周,达到要求者,得2学分。

  高二,以高一学年末的暑期社会实践(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等)和校园实践活动为主。时间为一周。达到要求者,得2学分。

  高三,以外出参观学习和参与学校义务劳动、学校管理工作为主,完成值周班工作。时间为一周。达到要求者,得2学分。

  2、学分认定办法

  (1)学生军训的学分认定:

  考勤记录、个人体会、相应辅导员(教官或相应的见证人)签名。

  军训结束后,每一位学生认真填写《安瑞中学学生社会实践(军训)活动记录及学分认定卡》,各班将学生军训的考勤情况统一上报政教处,由政教处汇总后提交学分认定委员会讨论,并在学校公示栏中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者,予以认定学分。

  由于身体原因的确不能参加军事训练的,若能在军训期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并上交活动体会者,也可予以认定学分。

  (2)校外参观、考察、调查与访问的学分认定:

  A、每小组于活动前上交一份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书到班主任处;

  B、活动后每人上交一份《安瑞中学学生社会实践登记表》和实践报告或心得体会;

  C、至少上交2张活动照片或摄影材料,

  D、所有材料先上交班主任,经汇总后上交政教处

  E、社会实践单位对本次活动表示不满意的,实践时间不计入学分认定的有效时间。

  (3)校园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

  学生参加值周班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成人仪式、团委、学生会活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以小时累计,一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达到5个工作日者,得2学分。

  学分认定依据:政教处的值周班安排表、值周班分工表、团委的社团社员证、青年志愿者服务证等相关证明。

  3、学分补修办法

  (1)因故不能参加军训者,于次年补修,达到相应要求的,给予相应学分。

  (2)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与同社团或同班同学参加同时段社会实践者,可在其他时间自主完成,符合要求者,予以认定学分。

  4、优秀等第的获得:

  (1)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的,获得优秀等第。

  (2)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在小组被评为先进的,所有小组成员都可以获得优秀等第。

  (3)社会实践活动引起社会的关注,被有关媒体正面报道或推广的,视同集体或个人获得先进。

  5、学分认定时间:

  学分认定的时间为每年10月中旬。(或根据上级教育部门下达时间认定)

  6、学分认定程序:

  政教处将保管的材料下发到班级,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考核结果报政教处,政教处审核后将结果提交校学分认定委员讨论认定。并在学校公示栏中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者,予以认定学分。

  三、社区服务的学分配置与学分认定

  1.社区服务学分配置

  社区服务可由学校集中安排在暑假期间或重要的节假日,也可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里自主安排,满10个工作日并经考核合格,方能获得2个学分。

  2.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

  (1)学分认定依据:

  《安瑞中学学生社区服务个人登记表》、《安瑞中学学生社区服务集体登记表》、《安瑞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登记证》,内容包括参与人员、服务对象、服务地点、服务时间、活动主题、服务内容、活动体会或工作总结、服务对象对活动的总体评价并签名或盖章。

  (2)学分认定时间:

  学分认定的时间为每年10月中旬。(或根据上级教育部门下达时间认定)

  (3)学分认定程序:

  团委将保管的材料下发到班级,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考核结果报团委,团委审核后将结果提交校学分认定委员讨论认定。并在学校公示栏中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者,予以认定学分。

  3、学分补修办法

  对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后仍未取得学分的同学,学校将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并监督其参加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应证明,获得学分。

  4、优秀等第的获得:

  (1)在各类社区服务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的,获得优秀等第。

  (2)在各类社区服务活动中, 所在小组被评为先进的,所有小组成员都可以获得优秀等第。

  (3)社区服务活动引起社会的关注,被有关媒体正面报道或推广的,视同集体或个人获得先进。

  第七部分附则

  一、本实施办法为试行稿,解释权归安瑞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对其中的部分条款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并通过班级或社团告知同学。

  二、本办法自20**年4月1日起开始实验,对20**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实行此办法,20**级学生参照执行。

  安瑞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安瑞中学政教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