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师德师风反思6点心得

师德师风反思6点心得

  • 2024-06-23
  • 6573

  师德师风反思6点心得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古人告诉我们教师不但要授业,而且应该要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传道呢?北师大的校训告诉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师德就应该从自身做起。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应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经过这学期的磨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发那个面提高我们的师德师风水平。

  1、爱在心头

  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强调爱的动机不考虑效果,一味采取讽刺、挖苦等做法,使学生出现自卑、自我否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陶行知曾告诫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充分说明,我们必须尊重并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给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建议,否则,爱将无从谈起,这也是师德缺陷的一种标志。

  2、人文关怀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3、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积极进取

  现在的学生,身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从老师那儿获取的知识只是其众多渠道之一,他们原先对老师仰视的态度也已有所改变。而我们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直接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前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一盆水”、“一池水”甚至更广。不断地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才干、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勇于开拓。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础上把学生教育为有知识,有才干的“一代新人”,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5、终身学习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6、乐于奉献

  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我会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

篇2:中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中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重要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巩固了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了我们教师应遵守什么条令法规,怎样做才是合法的行为,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师德师风,自身素质应在哪些方面提高等几方面的问题,使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每一条每一款,认真地剖析自己,按照把整改贯穿始终的要求,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边提高。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才能在业务上有新思路、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其次,多年来的从教,使我认识到: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和谐发展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

  5.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篇3: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习科学育人走出师爱误区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习科学育人 走出师爱误区

  爱是教育的本质,是师德的核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这应该是老师们的教育铭,更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标准。可是不是有了一颗爱心,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明明是为学生好,可学生就是不领情,还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致使我们班主任常常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慨。

  2000年6月《人民教育》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模范教师的悲哀》:陈老师是北京某中学的一名模范教师,他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装在他的心里,班里的每件事他都认真处理。可是有一天他收到学生这样一封信:“......老师啊老师,您真是辛苦极了。当我们看到您这些时,我们不知道跟您说些什么,因为您所付出的和您所得到的没有成正比,同学们都不喜欢您,只是觉得您很可怜......希望您尽快想想这是为什么?”

  像程老师这样整日将学生的一切放在心上,像老黄牛一样忙碌耕耘,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一些班主任们,可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自己日渐苍老的身影。究其原因,这些老师们没有注意爱的方法,爱的艺术。

  爱的误区

  误区一:苛刻的爱。

  有些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培育国家之栋梁”、“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不误人子弟”当作自己的工作信条,对学生、对社会的未来的负责胜过对自身付出的索取,将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生稍有错误就严加责罚,其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有时候会“过犹不及”,在教师严厉的训斥下,学生要么麻木漠然,要么产生逆反心理,其教育效果反而不能达到。

  误区二:溺爱。

  溺爱在初期往往易被表面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面纱所遮掩。但时间一长,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情况比那种没有情感投入的严厉管教更糟。教师的溺爱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与学生关系处得过近。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过分淡化了师生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使得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毫无威严感。有些学生,尤其是顽皮学生更是有恃无恐,乘机捣乱。这种师生关系在学生没有出问题时还好说,一旦学生有违规违纪现象,教师批评时,学生便难以接受,并可能由此造成抵触情绪。

  (2)不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我们往往把做操、扫地之类的事情看成是小事,认为学生除了学习其它都不重要,因此放纵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违纪行为。然而,正是这些小问题影响了班集体建设,自由散漫的风气得以滋长。

  (3)赏罚不分明。该批评的不批评,该表扬的不表扬,对遵章守纪者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纪律,对不良现象予以批评,才能够形成班集体的健康舆论。

  误区三:假爱。

  这种爱披着师爱的外衣,比如上课时学生向教师问好后,有的教师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不是充满真挚情感的鞠躬还礼。学生生了病也只是随便问问,以示关心,却不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一部分教师对某些学生、特别后进生的爱,往往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高姿态的“平易近人”。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教师的爱应该是明智的爱。”爱有益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这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爱学生也许每位教师都会,但教育事业绝不是浅薄的儿女情长;教师要科学地爱学生,而不是盲目的感情堆砌。因为燃烧的红烛,并不是走向毁灭,而是在被点燃火的同时,实现着人生价值的升华。

  著名教育实践家魏书生老师的治班法宝之一就是科学管理。所以说,教育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