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科学教学后记《垃圾的处理》

科学教学后记《垃圾的处理》

  • 2024-06-23
  • 2518

  《垃圾的处理》科学教学后记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处理,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科学教学后记

  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后记

  我在讲《我看到了什么》这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回答现象,他们虽然知道一些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但当真的来到一棵大树前,他们却没有用上这些方法,只是随自己的意思,盲目的看着,把他们自己所说出的方法都抛在脑后了,我让学生把这些方法抄写下来,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按照这几个方法去观察,

  结果还是很好的,但因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的太少了,所以没有观察记录完,我建议学生课后回家去继续观察。

  教完这课后让我深深思考的是,我们在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观察等方法之后,学生好像没有把这些方法记在心中,遇事还是想当然,方法和实际相脱离,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教一种方法,就要扎扎实实的落实一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在科学课上学到自己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我在讲《我看到了什么》这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回答现象,他们虽然知道一些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但当真的来到一棵大树前,他们却没有用上这些方法,只是随自己的意思,盲目的看着,把他们自己所说出的方法都抛在脑后了,我让学生把这些方法抄写下来,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按照这几个方法去观察,结果还是很好的,但因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的太少了,所以没有观察记录完,我建议学生课后回家去继续观察。

  教完这课后让我深深思考的是,我们在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观察等方法之后,学生好像没有把这些方法记在心中,遇事还是想当然,方法和实际相脱离,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教一种方法,就要扎扎实实的落实一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在科学课上学到自己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篇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奇妙的静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奇妙的静电

  活动设计意图:

  在干燥多风的秋天,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些现象,如:幼儿会发现梳子梳过头发后头发飘起来了;衣服上沾满了白色灰尘;脱衣服会发出啪啪的声音,并有小火花。但他们对其中的奥秘还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奇妙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幼儿在实验中,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以下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学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主动、积极地寻求帮助。

  3.初步了解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碎纸、尺、铅笔、梳子、、丝绸、塑料袋、硬币、钥匙等实验物品。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出示梳子)这是什么?(梳子)介绍桌上的纸屑。

  师将梳子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梳子是否有变化;然后在肘子底下边摩擦边口中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和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幼儿说,看到了什么?

  二、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摩擦起电

  师:小纸片主动跳到我梳子上,猜猜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的猜想。

  师: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你们自己试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请个别幼儿示范:谁会变这个魔术,请你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4.师再次示范,揭晓答案。

  师: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变这个魔术的吗?(在做一次)请幼儿看清楚是怎么变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5.幼儿再次实验,并小结:梳子经过摩擦好,靠近纸屑,纸屑就会被吸起来。

  三、幼儿实验并记录,观察静电现象,教师进行指导。

  1.师介绍实验材料和记录表(幼儿用书)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在看看,桌子上还有什么,除了梳子在绸布上摩擦后能把纸屑吸起来,看看这些东西会吗?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实验,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3.集体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说实验结果?有谁的结果不一样?

  4.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对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再次进行实验,分享结果。

  5.师总结,简单解释静电现象。

  为什么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不能呢?能吸起来的说明他们之间产生了静电。

  四、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常用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1.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静电现象吗?感觉怎样?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防止静电呢?(脱衣服时,用梳子梳头发时,刚关闭的电脑、电视等)

  2.师总结:我们要尽量穿棉质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注意擦护肤霜,及小朋友说的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