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学校课改参观学习心得:山高人为峰

学校课改参观学习心得:山高人为峰

  课改学校参观学习心得:山高人为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1月6日至11月7日。耳闻目睹的一切让我们一行不无感慨。结合自己在田稻工作的这段经历我还真是颇有感触。

  外在--古典的文化氛围

  这次参观学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步入校园,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感染了每一位来访的客人,俯拾皆是的名言警句,能让人感同身受,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真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日复一日的晨诵、午读、暮省使每一位师生有了深厚的传统经典文化积淀。每一幢建筑,每一张路牌,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户都能成为宣传校园文化的阵地。书香阵,诗意情,文墨浓,底蕴深。“砺耕楼”,“致善楼”;“知书识礼尊师教、明理通情鉴世言”,“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博古通今治学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成才全赖少年时”......漫步校园,仿佛置身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游览胜地,一所学校竟然能够承载祖国源远流长而又厚重的文化史,真让我留恋忘返。相比之下,我们虽称百年老校却看不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人文、历史、风俗、地域等教育资源的挖掘上还做得很不够,我觉得我们在提升办学品味方面应该是有自己的丰富的内涵的。而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后劲的。我们应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我们自己的学校文化特色。

  内在--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田稻既非重点也非名校,可谓天生不足,而学校要办好,要出成绩,要办出名气靠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办出自己的特色。常德五中的办学特色是什么?我的记忆有点模糊不清了,但我知道平庸的校长就只知道每天为上班而上班,忙于无聊的会议。看似忙碌,可他却不懂得思考,更不知道怎样为自己学校长远的发展而去提炼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办学理念。因而学校周而复始地办着却没一点起色。聪明的校长却知道要“一切为了孩子的终极发展,把简单做到极致”。这口号既有目标,又有包含了策略。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而学生读书不应是读死书,死读书。我们要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终极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学校提出了“三主合一”的高效课堂。而“把简单做到极致”我想这应该是根据田稻的特点深思熟虑后提出来的。中学的知识比不上象牙塔里的高深,自然是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却又不是四大名校及周南,明德那样一、二流的学生,因此只能“把简单做到极致”才能培养出合格乃至优秀的学生来。

  据我所知,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口号,有的有口号也不过是干巴巴的模仿,如”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空且大,让人无从下手。这干巴巴的口号又怎能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呢?而田稻的办学理念则不同,“一切为了孩子的终极发展,把简单做到极致”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还告诉我们要怎样去做。

  光有理念还不行,还要落实,要落实到每个人,而且要持之以恒。有的学校在校门口也竖立着本校的教育理念,可因为只是流于形式而变成学校的一处“装饰”了。这种“理念”大多两种命运:要么无从落实,要么落实的不彻底而销声匿迹了。其实教育理念的落实来自于学校行政监督:校长督促各行政人员,各行政人员通过随堂听课及对教育教学常规的检查来落实本校的教育理念。

  因此这种坚持来自于领导者的认真与坚持!记得本学期为迎接“开放日”磨课,张娟主任负责听我们年级的外语课,她的细致认真让我感到“震惊”,比如我用灯片做“魔眼”的游戏时,学生说没看清,我就按鼠标右键选中“上一张”从新闪了一次,课后,张娟主任跟我说:要返回上一张灯片你可以直接点左下角的“返回”箭头啊.(这样节省时间)连这么个细微的举动她都注意到了,我当时心理只是暗暗吃惊于她的细致与认真。后来王泉展示学案给我们看,让我们检查看还有什么漏洞没有,当我们左看右看觉得没问题时,张娟主任居然又语出惊人:第三道选择题B选项右下角的圆点没有(即B.).囧囧囧。。。。我真正理解到什么叫“把简单做到极致”。遇到这样细致又有耐心的领导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她本是教数学的,可评我们的外语课专业又到位心中很是钦佩。

  教育是需要胆识的。育人德为先,山高人为峰。在田稻的这些日子,我领略到领导的魄力与魅力,我目睹了老师们的敬业与尽责;我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集体。我相信,在有魄力的教育管理者的科学引导下,又有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我们的学校会更诗情画意,我们的孩子会更阳光灿烂!我们的事业会更绚丽辉煌!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课堂因你而精彩

  “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课堂因你而精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已到了全面实施和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省通许县在课改推进过程中,把《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县教师推进课改的指导性报纸,真正学习、研究、应用,并围绕《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课堂质量。

  以学带培,钻研课改

  《中国教师报》拓宽了我县教师的视野,为我县的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宝贵的技术支持,赢得了一线教师的高度赞扬。

  《周刊》是课改思想的大舞台,是课改的指南针。《周刊》让校长、教师们足不出户即可走近课改名校,了解新课堂教学策略,每一次学习等于接受一次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化培训。据我了解,很多老师都有详细的读报笔记。农村一线教师每天都有三四节课,剩余时间整理学案,辅导学生,很少有时间阅读长篇大论,《周刊》的文章短小精悍,实际实用,如《精彩导入10招》、《课堂结尾6例》等文章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玉皇庙镇二中 范月敏老师说,《周刊》是农村教师免费学习、培训的窗口。小组活动如何高效?如何编制使用导学案?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策略和途径是什么?所有这些,《周刊》上都有明确的答案,“拿来”即可以服务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同时,《周刊》对课改典型学校进行报道或邀请问道嘉宾阐述观点,让一线教师切实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变化。

  通许第一初中娄淑君说:《周刊》的《问道》栏目,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课堂现场》栏目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期一个主题,理论结合实际,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剖析,非常实用。《周刊》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同行在干什么,在研究什么,有何收获......

  深入研读,解决“即时”难题

  我认为,推进区域课改既要以点带面又要整体推进--点面结合,整体联动。

  为此,通许县第一初中、历庄乡第一初中、玉皇庙镇二中等学校组织有学习内驱力的教师,间周或每月对《周刊》进行学习、研读和探讨。我在一次偶然探访中,看到历庄乡第一中学校长正组织班主任学习“学生合作力”的系列报道,当时他们正遇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建设的困惑,经过深入研究讨论,从中获得了优化小组合作的办法。

  玉皇庙镇二中班主任娄青春说,《周刊》的“学生自主力”、“学生合作力”、“学生探究力”等系列选题,贴近一线,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特别是策划的形式,既能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又引领教师向纵深思考。

  学中用,让变化发生在学生身上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有一个模式。模式可以把理念转化为流程,避免漫无章法、顾此失彼。通过对《周刊》的学习,通许县各个学校的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杜郎口模式上好预习、展示和反馈课。经过不断的实践,通许第一初中探究出适合本校发展的“以学定教,双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校张红丽老师执教的展示课--《那树》中,学生们身心投入,或读,或析,或演,想象丰富,表达自信,展示自主,体现了通许第一初中课堂模式的效果,更是《周刊》的课改理念在通许教育的集中展现。

  如今,《周刊》已经成为我县建设高效课堂的“教材”,为我县课改之路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我们研讨,我们专注,我们成长,我们提高。

  通许人坚信:课堂兴,则教学兴,教育兴。我们期待:以课堂为突破口和主阵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奠基一生的幸福,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觅得教育生活的诗意栖居。

  20**,让我们以课堂为起点,以《周刊》为依托,扬帆远航!

  (作者系河南省通许县教体局局长毛颖贞)

篇3: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以先进理念引领课堂改革

  “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以先进理念引领课堂改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一语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课改路上,《现代课堂周刊》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推动了我校的课改进程。我们把对《周刊》的“学思”、“研悟”、“应用”称为“课改三宝”。

  启迪我们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校刚涉足高效课堂改革时是“学而不思”,只追求课堂的“花样翻新”,效果如同邯郸学步。痛定思痛,通过《周刊》,我们认识到:我们学来的只不过是形式,并未得其精髓,孰不知别人的模式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基础的,我们盲目拿来与模仿,最终只能是水土不服,半路夭折。故而,必须拿来与创新相结合,打造适合自己特色的课堂流程模式。《周刊》让我们六中人学会了思考,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引领我们研悟同行

  20**年9月10日是六中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日子。*总理在我校听课后评价:“学习气氛很好,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得好。”可是我们深知离杜郎口还相差很远,于是通过《周刊》“透视杜郎口”,那里的“严、细、实、活、爱”让我们震惊之余对课改有了更深的感悟。

  管理出效益。在课堂教学基本功达标培训中,我校实行了“一谈、二警、三停”的措施。“一谈”即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谈话提醒;“二警”即第二次不达标者,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即第三次不达标者,该教师停课学习一周,专门进修课堂教学技能。

  细节定成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对学生从行为习惯到常规管理,从吃饭穿衣到宿舍就寝,做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职责,在责任制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产生荣誉感、成就感,形成相互依托的团队意识,造就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

  指导我们应用至上

  跟随着《周刊》的步伐,我们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运用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供条件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系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张玉坤)

篇4: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一刊在手教学无忧

  “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一刊在手教学无忧

  我们学校连续订阅《中国教师报》多年,它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而《现代课堂周刊》对于我校课改推动作用尤其显著。《周刊》是我们及时了解全国各地新课改、新课堂的窗口与平台,是我们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良师益友,老师们一致认为:一刊在手,教学无忧!

  为发挥《周刊》的最大功能和作用,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通常把《周刊》作为学习研讨材料,由教研组长主讲,各位组员结合学习体会与教学实践,畅谈看法、做法。作为学校分管科研与师训的负责人,每收到一期,我都要认真研读《周刊》的内容,领会其精神,把握其精髓。之后,再把一部分操作性、实用性强的课堂教学文章与实录等复印给同事,方便大家学习。此外,我们还通过校园论坛交流经验,畅谈心得体会,坚持学以致用。教师在互动、分享中提升了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

  不仅如此,我还精选《周刊》的文章推荐给外校的朋友。记得有一次,一名年轻教师要参加区里的教学比赛,正为备课、上课和说课犯愁,她给我打来“求助”电话,我随即将平日积累的《周刊》中的相关资料快递给她。在那次大赛中,她获得了区级一等奖。此后,她便对《周刊》情有独钟。

  其实,学习《周刊》的收效不止以上所述。如果你也想像我们一样及时、准确地把握今后课改的脉搏和方向,让你的课堂教学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就请与我们一起订阅《中国教师报》,一起与《周刊》成长吧!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程立海)

篇5: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我校课改的指路明灯

  “课改说明书”使用心得:我校课改的指路明灯

  课改知易行难,如果缺乏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导就容易误入歧途。而《中国教师报》的《现代课堂周刊》,以丰富的理论和翔实生动的案例为我校课改指明了方向。《周刊》是我校课改工作的一帖良方,根治了课改初期的迷茫困惑;也是一剂良药,滋补了课改后期的长足发展。

  一读。为了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确立了《周刊》在我校课改中的指导地位,规定每周四下午为理论学习时间,每次两小时,由校长主持带领,重点阅读课改的文章。集中学习,营造了学校全员参与的课改氛围。

  二研。我们课改组每两周举行一次研讨会,学习研究《周刊》中的优秀经验,精挑细选符合我校课改实际的文章,重新录入编排,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位课改老师进行详细研究学习。重点研讨,促进了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三模。在课改初始阶段,我们以《周刊》推荐教学模式作为尝试模仿的对象,由课改老师进行模仿、实践、反思、总结,不断探索切合我校师生和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模仿借鉴,孕育出了全新的课堂模式。

  四创。我校每三周进行一次课改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磨课,不断实践创新,总结提炼,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情的学案引导下的“八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即:精彩导入--学习目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教师精讲及点拨--课堂练习与检测--小结与提升。

  读、研、模、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见证了我校课堂模式改革从迷惘到坚定,从自发到自觉,从模仿到创新的全过程。良方济世,良药利病,感谢《现代课堂周刊》,为我校课改保驾护航!

  (作者系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慕清泉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