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巍山小学党支部德育导师工程实施方案

巍山小学党支部德育导师工程实施方案

  山巍小学党支部“德育导师三五七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我校党支部“创先争优当先锋,百年名校谱新篇”的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经研究,决定施行“德育导师三五七工程”。为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20**”重要思想和20**为指导,以“争当育人成才先锋”为主题,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与班主任形成育人联盟,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不使一个孩子掉队。

  3、提升党员教师的育人理念,提高党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带动每一位教师共同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促进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

  三、具体任务

  党员德育导师工作任务概括为“三五七”工作制。“三”--联系三名学生;“五”--运用“五心”工作法;“七”--每学期做好七件事。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帮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帮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帮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帮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循序渐进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帮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帮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帮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帮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帮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德育导师三五七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1、摸底调查确定三名学生。

  调查需要受帮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联系班主任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面向问题学生、学习后进生、留守学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

  2、运用“五心”工作法帮导。

  “五心”即:忠心、信心、爱心、诚心、开心。

  (1)忠心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党员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教育事业。党员要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讲团结、比奉献、精业务、求卓越。

  (2)信心对待受帮导学生。对于受帮导的学生,作为党员教师要有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帮导,学生能获得进步。同时,要把信心传递给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因材施教。

  (3)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催化剂,“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党员教师要时时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

  (4)要有诚心。在党员中开展德育导师三五七工作制,需要教师内在的自觉,如果仅仅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势必达不到好的效果,党员教师要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入党誓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正把这项活动视为提升个人人格魅力、提升个人思想修养的良好途径。真做、实做,追求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5)要运用使人开心的方法。教育不全是沉闷和严肃的,有时更需要运用使人开心的方法。蹲下身了解学生,和孩子成为朋友,其教育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党员教师要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内在发展动力,让孩子愉快获得发展。

  4、每学期完成“七个一”

  (1)一本心理笔记。随时记录学生的行为思想表现。

  (2)一次上门家访。亮明党员身份,走入孩子家庭。

  (3)一封信。与孩子沟通的良好方式。

  (4)一次谈话。面对面谈话,给学生温暖和赏识。

  (5)一项体艺特长。掌握一项体艺特长,培养意志力,增强自信。

  (6)一次户外共同活动。在开开心心的活动中增进感情。

  (7)一个帮导案例。将帮导过程形成一个案例,以便总结推广。

  六、考核评估

  党支部成立“德育导师三五七工作制”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制度。每学期在党员教师自查互查得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对德育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用定性和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对相关材料的检查;二是受帮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三是受帮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四是其他教师的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评比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改进工作的基本经验。

  山巍镇中心小学党支部

234范文网 www.234fw.coM

篇2: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树立全员德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新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局面,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结合我校实际,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特制订三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组织机构与导师队伍:

  学校成立由校长室、学校行政班子为领导的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1、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z副组长:z

  组员:z

  2、德育导师队伍

  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决定自本学期起试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导师工作,人人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导师队伍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及部分任课教师组成,其中学校领导分到各年级组,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级:分管领导:z

  二年级:分管领导:z

  三年级:分管领导:z

  四年级:分管领导:z

  五年级:分管领导:z

  六年级:分管领导:z

  四、主要职责:

  德育导师要有重点地与部分学生结对,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并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德育导师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全校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召开有关德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议,对德育导师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于学期结束时对各德育导师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

  2.德育导师工作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的支持。

  (6)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7)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集体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8)德育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相应做好有关记录。

  五、具体做法及要求:

  1.摸底调查:调查各班需要导师辅导的学生,选择确定受导,尤其是家庭教育有缺失、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

  2.成立辅导小组:每位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原则上1位导师指导1-2名学生。

  3.要求:

  (1)德育导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

  (2)导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3)导师必须做到:

  每周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谈心、辅导等;每月必须与家长联络一次,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

  定期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要帮助学生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兴趣爱好,要努力改变受导学生的现状。

  要全面了解学生,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积极进行教育引导,要尊重学生,依法执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六、德育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

  1、学校每学期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对工作薄弱或失误者提出批评。

  2、德育导师制工作考核结果记入导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

  三中心小学德育处

篇3:凤梧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凤梧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新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局面,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结合我校实际,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特制订蓬朗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组织机构与导师队伍:

  学校成立由校长室、学校行政班子为领导的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1、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2、德育导师队伍

  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决定自本学期起试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导师工作,人人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导师队伍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及部分任课教师组成,其中学校领导分到各年级组,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级:分管领导:z各班班主任z

  二年级分管领导:z各班班主任 z

  三年级:分管领导:z各班班主任

  四年级:分管领导:z各班班主任

  五年级:分管领导:z各班班主任

  六年级:分管领导:z 各班班主任

  四、主要职责:

  德育导师要有重点地与部分学生结对,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并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学校德育导师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全校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召开有关德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议,对德育导师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于学期结束时对各德育导师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

  2.德育导师工作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的支持。

  (6)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7)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集体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8)德育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相应做好有关记录,要及时积累撰写德育导师案例,每学年不少于1篇。

  五、具体做法及要求:

  1.摸底调查:调查各班需要导师辅导的学生,选择确定受导,尤其是家庭教育有缺失、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

  2.成立辅导小组:每位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原则上1位导师指导1-2名学生。

  3.要求:

  (1)德育导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

  (2)导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3)导师必须做到:

  每周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谈心、辅导等;每月必须与家长联络一次,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

  定期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要帮助学生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兴趣爱好,要努力改变受导学生的现状。

  要全面了解学生,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积极进行教育引导,要尊重学生,依法执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六、德育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

  1.学校每学期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对工作薄弱或失误者提出批评。

  2.德育导师制工作考核结果记入导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

篇4:福光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福光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构建 “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特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全员参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特点,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受导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真诚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整体性原则。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德育导师组,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展指导工作。

  三、方法和步骤

  1.组织建设。本校在区教育部门指导下,建立“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并具体落实德育导师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德育导师组,全校建立德育导师工作团。

  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各年级组长

  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德育导师的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德育导师的聘请名单;负责《“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德育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2.摸底调查。

  (1)调查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学校教职员工。

  (2)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需要导师的学生初步确定后,班主任要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形成包括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弱势、学习风格、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初步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特别要关注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

  3.选配使用

  (1)对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

  (2)确定:我校将遵循自主、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个人的特长、个性、兴趣爱好等情况选配导师,明确工作职责,并颁发聘书。

  (3)使用:德育导师人选确定后,将在校园内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原则上1位导师可指导3-5名学生,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

  四、职责与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1)关心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帮助并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特长发展,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他们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协调各方面力量帮助他们成长。

  2.德育导师工作制度

  (1)导师聘任制度。凡被聘任为德育导师的教职员工均由学校颁发聘书,德育导师与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2)学生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或每一月的表现逐一登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

  (4)谈心交流制度。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较深入的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学生每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台帐,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5)小组活动制度。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6)导师培训制度。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7)考核奖励制度。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查导师工作的日常工作运作记载、结对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和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情况反映等对受聘的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评价,并作为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评职等重要条件,学校也将对优秀德育导师给予表彰奖励。

篇5:海东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江临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全员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根据省教育厅浙教基〔20**〕284号文件和市教育局义教基(20**)5号文件《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校决定自本学期始实施德育导师制。

  一、德育导师制的含义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二、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可以跨班级选课,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会相对削弱。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提倡学生德育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四、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五、德育导师制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机构:

  (1)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由书记室、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年级部的有关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以教学组为单位,落实好德育导师人选,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等心理辅导室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2、管理制度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每个教学班为单位,教师采取个人自荐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颁发聘书。(35周岁以下的教师要人人参与)

  (2)受导学生档案制度: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原则上每班10--12人,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A、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等。

  B、定期谈心与受导学生交流。

  C、德育导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但是每月至少应有一次以上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提倡导师进行家访,每学期至少应有一次以上。

  D、每月最少两次参加受导班级的班团活动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以上有关内容必须记载在《德育导师工作手册》中。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段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每次会议都要做好记录。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第一、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20%)

  第二、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20%)

  第三、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20%)

  第四、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20%)

  第五、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评价。(20%)

  第六、考核等第分为优秀(90分以上,包括90分)、合格(90分--60分)、不合格(60分以下)。

  (6)导师奖励制度:

  A、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务会讨论后确定)。

  B、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

  C、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D、学年为合格者以上(包括合格)的导师视作半年班主任年限。

  E、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享受以上A、B、C、D的奖励制度。

  五、注意事项:

  正确处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二对关系,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可以担任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3、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