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师德培训有感:师德教育细节

师德培训有感:师德教育细节

  师德培训有感:师德体现在教育的细节之中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每年暑期的师德培训都让我收获颇多,曾经的困惑在培训中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也让懵懂中的我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今年的培训不同于往年,市教育局分别组织了视频和现场两种形式的师德培训。三位名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特别是李逸萱主任图文并茂的给我们展示了教师一天的工作中应注意的师德细节:先校门~升国旗~记名字~阅读课~吃中餐~接手机~洗手间~争第一~仪态。同时,她提出的修炼良好师德应多读书,修炼人文内涵;多换位,彰显教师气度;多示范,建立个人口碑;多交流,积累育人经验;多反思,提升教学智慧。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使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3、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报告中的名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受人景仰。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模范老师们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名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

  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以上是我对师德培训的点滴体会。我将坚持不懈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真正做到为师三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工作得力。

wWw.234fw.com 234范文网

篇2:师德培训有感:责任平等和爱

  师德培训有感:责任,平等和爱

  “师者,传道受业解或也。”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给老师的经典的角色定位。几千年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在履行着这个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的角色定位是否还恰当呢?是否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学生真不好管。”“现在的学生真不好教。”这样的话语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口头禅。“管不了。”“管不信。”甚至还有网络爆料说有老师被学生给气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呢?是现在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好吗?不如以前的老师有能力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现在的老师不管是在文化素质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比以前的老师专业得多。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大的原因却是我们现在的老师不能还固守着几千年来老祖宗给我们定的角色。我们应该在这个传统的角色模式上注入新的内容,让教师这个角色有着新的时代内涵,让教师成为真正的能影响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新时期里树立新的教师职业道德,树立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转变教师角色模式的重要手段。建设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责任感,是能否完成一件工作的关键。一个没有责任感人

  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不会干得好。教师却是一个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人们常说教书是“良心活”,确实如此。你对学生多尽一点力,也许学生就多学一点知识。多找学生谈一次心,也许学生就少一次违纪。可是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其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新的冲击。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最初的理想呢?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只问付出,不问收获呢?以前,教师以追求金钱、物质享受为耻,以追求“园丁”“蜡烛”“春蚕”的奉献精神为荣。所以教师是清贫的,清苦的。然而现在,有一些教师却为了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而收受学生的礼品、在课堂教学中不认真,却在课外办补习班|、为了得到期末的教学成果奖而歧视差生,甚至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因此,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就是塑造教师新的角色的关键。

  要让教师“干一行爱一行”。

  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性格中的急躁、焦虑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心平气和,对待学生和谒可亲,循循善诱,将会给学生更好更理性的教育。而心理品质的不健全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会对学生实施体罚。造成教育的失败。

  二,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充实教师的头脑,更新教师的陈旧的教育观念。

  以前的老师就是权威,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亲近的,老师说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是不容置疑的。经过实施素质教育,这样的现象有所转变。但还是有许多老师采用老一套来给学生上课,来管理学生。比如课堂上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课后搞题海战术。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就用体罚辱骂或请家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勿雍置疑,这样的一些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的老师很好的来驾驽课堂,实施教育。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要有意识的去学习现代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的向同行中的高手请教,掌握符合与时代发展的教育方法,才能将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掌握一些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的技术。比如多媒体技术就是现代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令人尴尬的是,现在的许多学生的电脑技术超过了老师,面对电脑,许多教师不得不向学生请教。但这也正体现了“学商为师的道理”。所以教师也不能只以自己教师的身份来压人,而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三,用平等和爱来教育学生。

  教师不在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在是道德的唯一榜样,那么,教师以什么来和学生相处呢?凭借什么来塑造教师的角色呢?那就用爱吧。教师对学生的爱,即“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爱实际上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敦敦教诲,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循序渐进,是殷殷期待,是不吝的鼓励。

  然而,没有平等就没有真正的爱,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只是师生关系的平等,也是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平等。老师高高在上是不能做到爱学生的,必须要蹲下身子,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才能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有效的教育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公平的看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历史上真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并不都是学习优异的学生。比如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人的智力发展有个体的差别,有的早一些,有的稍晚,所以,老师不能只看眼前的学习成绩就过早的定论这个学生将来的成就。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对教师的传统定位。在新的时期,教师应该选样当,是我们需要不懈探讨的话题,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篇3:师德培训有感:爱的永恒话题

  师德培训有感:爱,永恒的话题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

  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

  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

  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如在《我们的老师》、《爸爸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有《帕都亚的小爱国者》、《伦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亚岛的小鼓手》、《爱国》、《意大利》等等。《伦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给一支骑兵小队当哨兵,为了看清楚敌军的情况,他不顾危险,勇敢地爬上树梢,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扬了普通的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诚,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是一篇爸爸写给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听了一个爱国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的内容教育、启发恩里科。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恩里科对祖国崇高伟大的爱国情意。

篇4:师德培训有感: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师德培训有感: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时间过得飞快,又是一年的暑期师德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问过自己,我是个好的老师吗?

  我认为,做为老师,首先是要把自己的课程上好。要上好课,那先要维持好学生的纪律。对高年纪学生而言,这个应该是不成问题。因为高年纪学生基本都比较懂事,他有什么错的地方,你跟他讲道理,一般情况都会听得进去。但是对于低中段的学生来说,就需要我们对注意课堂教学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比较顽皮,就需要我们以比较宽广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样的学生说不得,更不能随意责备放弃。怎么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耐着性子,跟他们交流。与个别孩子需要磨合,有些磨还是有点效果。

  与学生的交流要建立在不侮辱打击他们,对学生不要有歧视心理。教师习惯性地会比较喜欢读书好的学生,这个应该来说是无可厚非的。有时我们会无意识显现出来。有时,我们更应该重视读书差的学生。我常常与孩子谈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于学知识,但并不是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知识包括许多内容,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方面的知识。天生我才必有用。上帝是公平的,(虽然我不信他)他没有给你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机会,也许会给你在商海中博浪的机遇。或者在其他的方面会给予你突出的表现。也许现在你还不知道是哪个方面,但是总有一天你会找到自我的。

  其次,教好书。要教书,先要备课。他首先要求备好学生,了解学生个性,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以重难点入手,把一节课安排得环环相扣,勃然有序。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备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它要求知识顺序的合理性与逻辑性。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揣摩,仔细地研究。就拿为了讲好一节课,教案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即便是这样,也难免在上课的时候有遗漏。所以,我说一个教师在备课方面下的苦功夫绝不亚于在讲课上下的功夫,备课时讲好一课的前提。一个教师必然要备好每一堂课。今年暑期教师素养考试,就考我们备课时,对教材文本的理解能力。

  正确的教学方式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之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知识教育也是不能马虎。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推导的过程,而不是急于让学生记死答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远远胜于教学生背几个单词或是做会几道数学题。教师应该学会思考,学会总结,然后把既精练又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自己要熟悉业务。在上课中讲解要正确。而且教师本身要多做练习,或到老,学到老。有些题目只有自己做过了,才懂得如何处理。特别是要给学生讲解的题目,自己要提前做一遍。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该能及时、正确地解决。如果讲解错了,要及时补救,而不能将错就错。

  最后,幽默风趣也是一个好教师的特点之一。要受到学生的爱戴,将知识蕴藏在风趣的言语中,即让学生有兴趣,又提高的讲课效果。何乐而不为?

  总而言之,想当好一个好的老师,就必须有有谦逊之心、上进之心,还必须包容之心、博爱之心。

篇5:师德培训有感:老师点点滴滴的爱

  师德培训有感:点点滴滴,感受老师的爱

  暑期中中央台一直在播放“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典型事例无不打动我的内心。印象深刻的是云南边境的一位男老师,因为工作突出调任了该村的村主任,而且具备了报考公务员的资格,但是他却因为学生家长的请求放弃了大好的前程,选择继续留守在边境山区。学校里的教室破旧不堪,这位老师召集村民自己建起了校舍,水泥、砖瓦、柱子、木头都是靠村里的百姓一点点凑齐的。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男老师就靠采茶的微薄收入来给孩子们资助。这位朴实的男老师用自己最不平凡的举动真正诠释了师德的含义。

  我们身处城市,当然也不会遇到如此的情况。那我们又该如何在平凡中做一名让学生倍感温暖的班主任呢?首先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潜心观察,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情感变化,学习情况,个性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都不完全相同,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才能消除盲目性、主观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即使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有了小毛病时也能宽容地对待。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教师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循规蹈矩,对你的话言听计从。(我相信这种状况也不是老师所愿意看到的)孩子可不可以不听老师的话?可不可以犯错误?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道德评价、自我控制能力等都处于萌芽阶段,偶尔犯点小错误,完全可以原谅。在中国,当学生犯错的内在念头刚刚萌发,还未变成外在行为之前,我们就要及时加以制止,因此我们的学生觉得不自由、受束缚。但在西方国家,他们学校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前有犯错的经历,并事先告诉他们这种错误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他们认为有了这种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减少犯错误。姑且不论这种教育方式的好坏,至少我认为他们在对待学生犯错误时要显得宽容。

  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的普遍做法是批评和惩罚,我觉得应该是了解和沟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大人有大人的心灵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心灵世界。童年时期正是无忧无虑,自由嬉戏的时候,不该死死圈住他们,并强加给他们一些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能承受和理解的东西,以世俗的眼光对孩子的世界横加干涉。老师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永远生龙活虎,富有朝气,理解学生,支持学生,不陈腐、古板和守旧,以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接纳学生,包容学生。

  孩子是很脆弱的,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有不良表现,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因为他们得不到他人的表扬和肯定。如果老师对他们也缺乏感情,态度冷谈甚至随意损伤他们的自尊,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成为教育的一大障碍。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看到孩子的优点。当你用问题的眼光看孩子时,孩子满是问题,只有当你用赏识的眼光看孩子时,你才会打心眼里喜欢他们。埋怨、讥笑学生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坏,激励常识孩子,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善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决不是放纵迁就,而要以严格要求为前提,赞科夫曾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写到,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教学,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良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要求相适应。对时常犯错误的学生,我在对他们投入更多爱的同时,相应地,也对他们的各方面表现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外显行为,爱生的感情才是内含的实质。教师既不能放过学生的缺点错误,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促使学生感动而悔改,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就会把“爱”与“严”真正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