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师德体会:责任在右爱在左

师德体会:责任在右爱在左

  师德体会:爱在左,责任在右

  20**年8月24日,“双台”拉开了暑期师德培训序幕。我们仔细聆听了厦门教育局副局长任勇做的《师者:做最好的自己》的报告,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发展,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只有这样你的学生才会敬佩你。我们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做的《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更让我感受到教师身上肩负着的艰巨使命。谢局长说:

  教师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你对学生的爱,

  教师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你的爱。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我深深地感悟到这句话的背后所凝集的是一代代教师用爱与智慧,责任塑造民族未来的希望。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些虽然读尽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得多。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热爱学生不能作为一句大话、空话挂在嘴上,它是具体的、细腻的、真诚的、纯洁的、持久的行动。

  1、爱是一份尊重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人、成才、成功。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学生,教师就必须放下传统的架子,不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一位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保留一份纯真,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问题出后,要给与孩子思维的空间。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分层辅导。教师要不断洗脑充电,转变教学理念,爱岗敬业,用高尚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喜欢你,他就一定能学得好。

  2、爱是一种奉献

  奉献是一种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奉献使无形的爱变得有血有肉。奉献是一种境界,是爱的升华。由于教师总是和劳累、清苦长相守,于是人们便用春蚕和红烛来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不能将自己的付出向家长索取回报,这是世上难以计量的一种回报。

  (二)没有责任就当不好老师

  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忠诚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就当不好老师。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教学内涵与目标日趋丰富,教学活动的事业已经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方面。责任心,作为教师的最重要的品质,则显得越来越重要。正是全市广大教师的强烈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支持着我们光荣神圣的教育事业的精神大厦,一步步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责任是爱的动力。

  人的一生,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当一个教师把这份责任刻在自己的人生词典中,他才能产生动力和激情,用心去呵护每一个灵动的生命。作为一名21世纪的“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责任是爱的生命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事业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真诚与智慧奉献给学生,因为教育是人,他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当一个教师触摸着自己的责任心,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祖国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爱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

  每年的暑期师德学习,犹如给人的一次精神洗礼。它能让我们每一位老师认识更清醒,目标更明确,更有使命感。让我们不负众望,好好工作,努力做一名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234范文网-Www.234fw.com

篇2:师德心得体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心得体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篇3:师德体会:修师德铸师魂,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师德体会:修师德铸师魂,做优秀的人民教师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这不仅因为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播种文明的神圣使命,更在于他们以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应该怎样去面对那群天真的孩子,怎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每一个学生,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近年来党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使我感到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高尚的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懂得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而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每当我读到“教师职业道德”这一词时,都不免会正襟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懈怠。

  一、师品,德高为师

  江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原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的语言美好,心地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代教育中,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有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将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都付出,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

  二、师能,技高为师

  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并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育方法,使教育内容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探求新的教育模式,开拓视野,提练技艺,升华师技。

  三、师智,学高为师

  除了拥有渊博的学识,还需拥有独特的教育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艺术,建立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灵光。

  四、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作为高尚事业的奠基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起新型的师德观念,明辨是非,立言立行,促进师德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学生时时刻刻做好垂范。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要有这样的威望和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对师品、师能、师智、师表的探讨,使我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得到升华,深感责任重大,可以用“良心似枕”来形容我的心态,鞭策我的一言一行,让我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乃至付出全部心血投入到我心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如何提高我的学识,勤练师功,来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需求,是我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立志奉献,爱教爱校

  社会赞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蜗居”,也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不遗余力,甚至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事实证明,只有那些立下终身为师,乐于奉献的崇高志向的教师,坚守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的教师,才能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甘守清贫,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才,贡献力量。

  (二)勤于育人,修德爱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可见,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多强的感召力呀!在与学生交往中,老师必须要有崇高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己的精神,用自己广博的爱心当法宝。“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打动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困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理解学生。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需要换位思考,让学生从心底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勤练师功,精于教书

  切实有效地落实学生“减负”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举,关键在教师,要求教育增效,要求教师充电。

  1、夯实基本功,方能游刃有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书本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迎接挑战。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教师只有尽快地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3、进修培训。通过不断的进修培训,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四)强树师表,言传身教

  1、有形的榜样--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2、无声的命令--老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道德力量,一种无声的命令。教师板书一向认真规范,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也会规范美观;教师坚持“候课”,再散漫的学生也会尽快克服迟到的毛病。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善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当前社会上正在营造“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谋发展”的社会风气,作为将来社会栋梁的基石铺垫者,我们将积极倡导良好的师德氛围,赋予师德新的内容,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孩子们心灵是一张无暇的白纸,就看你画上的是灰色的墨点,还是亮丽的彩虹。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人,都成为高尚的人,教师的德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篇4:中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中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重要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巩固了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了我们教师应遵守什么条令法规,怎样做才是合法的行为,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师德师风,自身素质应在哪些方面提高等几方面的问题,使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每一条每一款,认真地剖析自己,按照把整改贯穿始终的要求,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边提高。

  1.加强学习,依法执教

  首先,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才能在业务上有新思路、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其次,多年来的从教,使我认识到: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并自觉遵守《教师法》,以它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这样的人生才会过的充实有意义。

  2.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将校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具、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设计活动,并做好记录。

  3.热爱学生,和谐发展

  关心、热爱孩子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

  5.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篇5: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德高为范学为人师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德高为范 学为人师

  陶行知先生是现代教育的创始人,是我们当代教育的楷模。他生长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改革旧教育,创建人民大众的现代教育,谋求以教育革命配合政治革命,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百折不回、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改革中国教育,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过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乃至今后仍是光彩依旧。

  暑假,我认真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得益非浅,特别被陶先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所折服。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育人“真经”是他从几十年教师生涯中总结出来的,这句话,道破了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观。一个“真”字扫清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师求真做起。

  一、以真教人,感化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责,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注重“包装”、“推销”的现代社会里,诚信应该是永恒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诚信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活动时,有时,由于自己的疏忽或其他原因,学生时常会提一些令你措手不及的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令教师出尽洋相,在所难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掩饰,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认真听取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学生会更敬重你,从你的身上学到诚实,学会求真。

  时下,整个社会的公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就是假冒钻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蒙骗社会,蒙骗人民,真伪莫辨,尽管“打假”已经喊了多年,而深受其苦,深受其害者却不计其数。这“假” 害人害己,容易将人引入歧途。我们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活生生的人,然则,青少年时期又是人的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的意志较脆弱,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

  可见,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同师德求“真”关系十分密切。老师是他们无影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为他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师德的求“真”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的是真道,不是伪道;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

  二、以真待人,感戴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抓机会’。”平日里,我对待“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也好,对待个性比较张扬、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也好,都始终不渝地做到一视同仁,铢两悉称,不宠爱有加,不另眼相看。因为,如果教师压抑学生的个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在这些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所以,你要想使学生平等地受教育,你教师必须真诚而又公正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你要学生真诚地对待老师,你就得先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是我常常告诫自己的话。要既关心金凤凰,又关爱丑小鸭。这就需我们教师利用机会,抓住机会,以真待人,才是真教人,才能使学生学会做真人。

  对待后进学生,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人间的温暖,才能将外在道德和行为规范转化为他们内在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只有善待、尊重学生,才能触摸到教育的真灵魂,领略到教育活动中那种春潮涌动的真情景,这实际上是在撒播师爱。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纸上的教育改造能有多大效力,大家近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我认为宽容、善待,热爱学生应该是新世纪教师的从教之德。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善待,就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宽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为路灯,以聪明的才智做护栏,惟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虹桥上面才会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对学习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体验,真心换真情,方能教人学真求真。

  三、以真做人,感召学生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希望今后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同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我从教二十多年无时不刻地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平时言行谦逊,规行矩步,从不出口脏言,无论在教师中间,还是在学生中间随时注意文明用语。受学生尊敬贵在语言文明,不恶语伤人。

  语言是教师用心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如何来使用这个工具,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只有用文明的语言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古代的《礼记·仪礼》中就这样说过:“言语之美,穆穆皇皇”。这就是说我国很古的时候,就提倡说话要尊重对方,谈吐要文雅,态度要和气。这是在处理一般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为人师表者,自然也不例外,而教师对学生说话,更应该使用文明、规范、平和、温柔的语言。

  课堂上,用“请”字让学生回答问题,平时见到同学主动问好,在同学和老师中间不讲伤人的话。教学生使用礼貌语言,教师得首先使用;要学生讲文明,教师得首先讲文明;要学生改掉不健康的口头禅,不给同学起绰号,我们教师首先不使用某种不正之道的脏言秽语。语言是心灵的写照,教师的语言美,反映着教师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

  加里宁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这里所说的对教师的“严格的监督”,不仅来自他们的学生,而且来自社会,因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把他们的子女托付给学校的教师,很自然就会在许多方面,特别是道德品行上向教师提出比常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严格遵守法纪法规。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

  学为人师,德高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以人教人,以自己的真心感人,以真诚来榜样学生。工作中独人一处,坚持不懈地以*的“慎独”精神为心灵的镜子,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持之以恒地做到上下班守时敬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工躬亲共守”,这样的事虽微乎其微,不足挂齿。然而,此时无声胜有胜,使学生懂得学做真人还得从细微之处开始。正像*所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样,学做真人,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也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时间的考验。

  总之,用凯洛夫的话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仿效的榜样。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诚于中”才能“形于外”,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是无法给予学生的。作为一位教师无论在其言语上,还是在行为上只有处处率先垂范,真心诚意地捧着一颗心来,为学生、为学校、为教育,竭尽全力,敢做真事,善说真话,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所以,我们要牢记陶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教学生学做真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只有时时处处教真、做真,做现代德育教育的“传真机”,学生方能真才实学,学真成真,真正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