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师德随笔:代代传承的师爱

师德随笔:代代传承的师爱

  • 2024-06-23
  • 9902

  师德随笔:师爱代代传承

  爱心可以传递,师爱亦可传承。写下这题目,耳边便响起那首词曲深情的名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口中不觉哼唱起来:“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 如歌中所唱,师爱,在学生的心目中美丽而又神奇,它以不同的方式和符号温暖着幼小的心灵,镌刻在众多的记忆深处。

  师爱,在母亲的记忆中是一盆火辣辣的辣椒水

  这是一个每到冬日寒风吹起时,母亲便会向我深情讲述的故事。母亲打小就有长冻疮的毛病,每到冬日,母亲的手脚便会隆起一个又一个大包,红肿甚至溃烂见肉。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六七十年代,冬天自然成了母亲最难熬的日子。然而,1974年和1975年的冬天却记载着母亲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当年,母亲在五七干校学习,她的班主任王忠强老师发现她和另一位女同学有长冻疮的毛病,便嘱咐妻子每天晚上熬上一锅火辣辣的辣椒水。下晚自习时,他便等在教室门口,招呼这两个“胖手胖脚”的姑娘到他家去泡辣椒水。火辣辣的辣椒水为母亲减轻了痛苦,驱走了严寒,激起了她好学上进的热情。因此,母亲在校期间学习特别优秀;也因此,回乡以后,母亲放弃了成为诱人的村干部和实惠的铁路工人的机会,安安心心地当上一名清贫而又艰辛的民办教师。

  这份浓浓的师爱也在母亲那儿得以传承。我已记不清自己的童年里,有多少次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漂亮的衣服穿到母亲的学生身上,也记不清多少次在夕阳中牵着妹妹的手,站在家门口的电线杆下等待或去家访、或去为学生补习、或去筹措资金维修校舍的母亲回家。有一次母亲回来太晚,黑暗中,妹妹忍不住大哭起来,我一边安慰妹妹,而自己也一边巴哒巴哒地掉着眼泪。母亲回来后抱着我们一声又一声地说:“对不起!对不起!”那以后,为了能早点赶回家,家中添置了一个大件──自行车。可是,母亲回家的时间并没有因为交通工具的改进而提前......

  对于母亲的付出,淳朴的乡亲们没有什么讴歌和赞美的话语,只是在多年以后,母亲曾经的学生再一次把自己的孩子辗转送到母亲的班上读书。母亲说,这便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师爱,在我的记忆中是一碗热腾腾的姜糖水

  读初中时,我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仅能回家一次。记得那年10月份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家里返校途中,原本晴朗的天却突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猝不及防的大雨将我淋成了“落汤鸡”,冷风吹来,不禁打了几个寒颤。我一路小跑到学校,发现同学中不少与我有着相同的遭遇。匆匆擦洗一下,便到了晚自习的时间。走到教室门口,摆在那儿的一口大锑锅特别引人注目,锅里盛的竟然是满满一大锅热腾腾的姜糖水,锅边的一个菜碟上放着一个口杯。同学们用自己的饭盒盛上一碗热腾腾的姜糖水,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着,教室里暖意融融......

  那碗热腾腾的姜糖水和讲台上班主任赵敬峰老师慈爱的微笑,已定格成我人生中一张最美的记忆图画。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我感动于美丽而神奇的师爱。初中毕业时,母亲与我一起在报考中专的志愿书上填上一所师范学校。三年后,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也许,今天我在课堂上动情的讲授、耐心的引导;我给孩子们每一丝鼓励的微笑,每一个赞赏的拥抱;我在教室的“小家务”里备的纸杯和纸巾......会让那份曾经温暖过母亲、也曾经温暖过我的浓浓师爱代代传承下去......

篇2:师德新说心得:师德与师爱

  师德新说心得:师德与师爱

  著名教育家林崇德先生曾经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别人的孩子”,要教给他们知识,倾听他们的想法,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面对“别人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能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兴平气和地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呢?在“教师职业素养和精神成长”系列培训会议上,范耿泉校长结合当前的教育事件,给全校的老师做了一场关于师德与师爱的讲座。

  范校长首先提出“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人格的直接体现。“爱岗敬业”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载体,“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古人很早就总结出作为教师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这里的每一个词语都告诉我们,教师的魅力哪里来?来自于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自己的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核心则源自于对孩子真诚的爱。

  范校长希望老师们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爱学生吗?”“你会爱学生吗?”“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要给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一个完美的答案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味地表扬学生就是爱学生吗?紧紧地盯着学生的成绩就是爱学生吗?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就是爱学生吗?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切都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更健康地成长作出努力的是“会爱学生的老师”。

  公正也是令人信任的师德要素。我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把握以下五个方面: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公正的前提;体现平等权利是教师公正的基础;合理进行评价是教师公正的核心;把握差异原则是教师公正的升华;倾听学生言所是教师公正的亮点。这里的公正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教师要关注到学生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所需要的。

  就如一位家长曾经讲过的一个事例,她的孩子一直在默默地和班里一个非常能干的孩子竞争,有一次她的孩子终于和那个孩子一样考到了100分,但是因为书写不好,要被扣掉1分,这样她的孩子又比那个孩子少了一分,所以这位家就主动与老师沟通,能不能先不扣那一分,老师答应了,后来这个孩子一直把这张试卷贴在他的书桌前,这既是自己努力的见证,也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在这个事例里面,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扣分标准来评判分数,但我们能说这位老师不公正吗?不能。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就是我们所要努力的。

  最后,范校长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让师德成为一种阳光心态”一语作为此次讲座的结束语,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让老师们更正确地理解师德与师爱,“让师爱成为学生心灵的阳光雨露”。

篇3: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习科学育人走出师爱误区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习科学育人 走出师爱误区

  爱是教育的本质,是师德的核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这应该是老师们的教育铭,更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标准。可是不是有了一颗爱心,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明明是为学生好,可学生就是不领情,还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致使我们班主任常常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慨。

  2000年6月《人民教育》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模范教师的悲哀》:陈老师是北京某中学的一名模范教师,他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装在他的心里,班里的每件事他都认真处理。可是有一天他收到学生这样一封信:“......老师啊老师,您真是辛苦极了。当我们看到您这些时,我们不知道跟您说些什么,因为您所付出的和您所得到的没有成正比,同学们都不喜欢您,只是觉得您很可怜......希望您尽快想想这是为什么?”

  像程老师这样整日将学生的一切放在心上,像老黄牛一样忙碌耕耘,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一些班主任们,可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自己日渐苍老的身影。究其原因,这些老师们没有注意爱的方法,爱的艺术。

  爱的误区

  误区一:苛刻的爱。

  有些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培育国家之栋梁”、“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不误人子弟”当作自己的工作信条,对学生、对社会的未来的负责胜过对自身付出的索取,将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生稍有错误就严加责罚,其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有时候会“过犹不及”,在教师严厉的训斥下,学生要么麻木漠然,要么产生逆反心理,其教育效果反而不能达到。

  误区二:溺爱。

  溺爱在初期往往易被表面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面纱所遮掩。但时间一长,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情况比那种没有情感投入的严厉管教更糟。教师的溺爱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与学生关系处得过近。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过分淡化了师生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使得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毫无威严感。有些学生,尤其是顽皮学生更是有恃无恐,乘机捣乱。这种师生关系在学生没有出问题时还好说,一旦学生有违规违纪现象,教师批评时,学生便难以接受,并可能由此造成抵触情绪。

  (2)不注意细节问题的处理。我们往往把做操、扫地之类的事情看成是小事,认为学生除了学习其它都不重要,因此放纵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违纪行为。然而,正是这些小问题影响了班集体建设,自由散漫的风气得以滋长。

  (3)赏罚不分明。该批评的不批评,该表扬的不表扬,对遵章守纪者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纪律,对不良现象予以批评,才能够形成班集体的健康舆论。

  误区三:假爱。

  这种爱披着师爱的外衣,比如上课时学生向教师问好后,有的教师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不是充满真挚情感的鞠躬还礼。学生生了病也只是随便问问,以示关心,却不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一部分教师对某些学生、特别后进生的爱,往往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高姿态的“平易近人”。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教师的爱应该是明智的爱。”爱有益于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这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爱学生也许每位教师都会,但教育事业绝不是浅薄的儿女情长;教师要科学地爱学生,而不是盲目的感情堆砌。因为燃烧的红烛,并不是走向毁灭,而是在被点燃火的同时,实现着人生价值的升华。

  著名教育实践家魏书生老师的治班法宝之一就是科学管理。所以说,教育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爱心是基础,也是我们要给学生的内容,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再好的爱心也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