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体会

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体会

  • 2024-06-23
  • 1547

  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科学;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他的学科也很难学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可见学好语文是多么地重要,然而,要学好语文,就要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语文知识。下面我就谈谈如何积累语文知识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

  一、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积累,逐渐聚集,积少成多。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由音、形、义、字、词、句和篇,一点一滴学起,逐渐积少成多,并成为各种学科的工具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如何,对种类知识信息摄取、传递和迁移创造能力能否有效形成,直接决定着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学生语文学习、运用的关键,所以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为今后吸收、消化、创新知识打下基础。在做好积累语文知识方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1)做文摘卡片。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有用的资料摘录在卡片上。学生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可将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文章等摘录下来,这样,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帮助。

  (2)做好读书笔记。即“一边读,一边批注或作札记、摘要、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既读也要动笔”。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增加知识,收集资料,又可锻炼笔力,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

  (3)多写读后感:即将在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接触到的有用资料,如感想、启发、联想等等,随时记录下来.以作为今后写作、研究中的素材。因为写作与生活紧密相关,“处处留心皆学问,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学会观察和思考。

  (4)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将网上下载的相关资料,复制后存盘保存。

  (5)要经常与他人交流沟通。

  二、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学会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加强语文能力训练,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1、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一节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的制定,是语言文字训练到位的前提。

  2、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一节课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语言文字训练得以落实的重要条件。

  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下功夫,花力气,精备教材,精备学生,设计安排好每一堂课,运用生动活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施教,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语文课。使语言文字训练得以落实。

  导入有趣,才能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动手动脑,读、画、想、写。

  3、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语文能力的重点。古人也曾经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形成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选准训练点,设计适合学情的训练程序,使得语言文字训练强化、优化,才能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阅读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想像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动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丰富表象,唤起想像。

  想像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遥远,如山村、大海、森林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学习障碍,使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想像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像。

  2、填补空白,发散想像。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异想天开,拓展思维。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边的。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篇2:班级管理心得体会: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初探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初探

  当前,教育工作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又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因而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在我当班主任期间,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独立能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建立班务日记制度

  班务日记制度包括值日生值日和班干部值周制度。班务日记由值日生每天认真记录。班务日记将班级管理分为出勤纪律、学生作业、行规仪表、劳动卫生、突发情况等五方面,落实到人,而值周干部只记录每天班上出现的现象和大体情况。这样值日生和值周干部就能互相监督和牵制。经过两年时间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班务日记制度的几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即全班每名学生均有机会参与管理班级一切日常事务。利用班务日记能使每位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表现自我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管理能力。

  2、经常性原则。即班主任每天审阅签字。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值日生在第二天上第二节课之前交来班主任审阅签字,这样可以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和班干部工作情况;班主任每天审阅班务日记能使班级平稳发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规范性原则。即班务日记的记录要规范,不走过场。班主任在召开班会时进行班级管理的培训,强调记录的规范;班主任应及时以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工作,促使班级和日记制度向预定的轨道发展。

  4、公开性原则。即班务日记定点放置,供师生共同检查监督。一般情况下放在值日生处,任课老师也可以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共同管好班级;另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及学生通过班务日记互相监督和自律自省。

  5、针对性原则。即班主任要根据班务日记所反映的突发事件及不良倾向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处理,绝不拖拉或遥而不控,置之不理。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如谈心、家访、电话联系等,不放过一切机会,不遗留一个漏洞地做好工作。

  6、考核性原则。即将班务日记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班干部考评结合起来。一是借助舆论以建立激励机制,鞭策学生培养更好的自律意识和自省能力。二是进行学期工作总结,给学生“论功行赏”,以激励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班务日记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体化,并强化班级内部舆论作用,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运用班务日记制度能贯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使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从而充分挖掘班级人力资源,使全部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觉自主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使班主任节省了时间,能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科研等工作中去。

  二、制定班级目标和班规

  班级目标是聚拢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共同的奋斗目标,于是,本学期我确立 “为了我们共同的大学梦一起奋斗” 和“不管你来自哪个班,我们都是232班家庭中的兄弟姐妹”。 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自主管理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由原来的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这主要是通过校纪班规来实现。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制定可以体现奖惩的公平性,排除班主任奖惩学生的随意性。这样可以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同时,也可以化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三、做到“三多”、“三少”

  “三多”即,多沟通,多关心,多表率。

  1.多沟通。由于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的时代的差异,对人生的价值、对社会生活的看法方面,存在观念上的不同,于是产生了代沟。如果让这种所谓的“代沟”在两代人中间长期顽固地存在甚至发展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势必会造成一种各自“封闭”的状态。形成顽固的“逆反”。在相互的沟通当中,弱化他们对上代人不同意识的“警惕”与“抵触”,能敞开胸怀,这样,我们才能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多关心。这代年青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由于生活条件优裕,从小许多自己做的事多为父母包办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没有,心理承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所以要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他们多关心是必不可少的。在关怀当中,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会增强。

  3.多表率。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一千,道一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教师的言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无疑都是学生效仿的典范。“为人师表”是千真万确的。教师时时事事率先垂范无疑会激发学生的自觉性。

  在“三多”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三少”:少空话、少批评、少包办。

  教师说空话,只会造成“狼来了”的效应,使学生放任自流。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动辄“严加批评”,而不是疏导、诱导,只能导致对方逆反心理的形成,而不利于良好心理的形成。

  教师对任何事无论巨细,完全包办,只能产生“保姆”效应,是与培养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