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高三适应性测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适应性测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 2024-06-23
  • 1716

  城沙高中高三适应性测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注重双基凸显综合应用能力

  1.试题的特点

  物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了物理除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题既突出了力学和电学这两个重点,也顾及到热、光、原部分,所考知识均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之列,偏题、怪题没有。每个题目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知识点分布很恰当合理。

  (2)试题区分度高,易、中、难三个台阶清楚,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真实水平。

  (3)试题力图考学生的能力,与日常生活、工业能源、自然现象联系紧密,汽车驾驶考试的场景等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靠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都是难以奏效的。

  (5)传统的必考内容占的比重还是较大的,同时坚持了与实际问题挂钩的方向,题目题干长,介绍背景材料多的这一出题特点还在延续,计算题第23题、选择题第15题、第18题都有这样的特点。

  2.存在的问题

  三个计算题都不简单,第23题是是个纯运动学问题,但由于题目文字的表达不够简练明了,使许多学生不能明白题目表达的意思。而24、25涉及的过程和计算都较复杂。

  3、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

  题号

  正答率

  答A人数

  答B人数

  答C人数

  答D人数

  答AB人数

  答AC人数

  答BC人数

  答BD人数

  答CD人数

  答AD人数

  答ABC人数

  答ABD人数

  答ACD人数

  答BCD人数

  (2)实验题部分

  本题由一道光学实验题和一道电学实验题组成,安排合理。第21题光学题源于高三课本上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1)排序错误,特别是“G”位置(教材中无G项)(2)游标卡尺估读了一位

  第22题:(1)答题卡设置有问题(2)有效数字错误,图中坐标选择不恰当,没有画出相应的截距。(3)该题有较大错误的原因是由命题不当引起的:电动势范围太小,纵坐标的选取不合理,答卷上22题(1)误以为有两空。

  (3)计算题部分

  第23题:(1)情景描述不够简单扼要,不能将题中所描述的转化为物理模型,而这里还要注意到车身的长度。(2)计算匀减速阶段位移时间出错,比如应为。(2)符号不用题中给定符号,造成混乱出错,有的不通过文字运算只有数字运算,一个公式都没有,只要错了一个数字,全题就会得零分。

  第24题:这是一道力和能量题,从比较广的范围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1)审题不清,物理过程与物理情景不清,过程选择错误。(2)摩擦力大小计算错误:正压力中漏了电场力的分力,重力或电场力未分解,三角函数用反了。(3)第一步中:动能定理位移长度。第二步:水平面光滑计摩擦。第三步:最终停在B点,路程漏掉部分较多

  第25题:这是一道电磁场的典型题目。(1)第一小题表达不到位。第四小题图对答案写错。(2)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不知道如何求解,错误以为E已知,特殊条件不会使用(即从a点射出的粒子),图没作。(3)几何关系不清(4)想当然,

  不能对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3.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1)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上。纵观今年高考的物理试题,考查内容都是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好的考生对基本题能很好解答,对难题能把握住题目要考什么,能仔细分析物理过程与物理情景,并正确运用相应规律解题。总复习中,努力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物理素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注重物理基本规律与物理前沿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常规实验的复习

  (4)在解题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解题规范。这包括①物理量符号一定要用题目中给定的。②解题先列方程,解得文字解,再代入数据得到最后结果。③电路图元件的表示、仪器的连接、符号的运用等都要规范,否则分扣完了,自己还认为正确。④数学表达式规范,这是一些小问题,平时训练不注意,考场上丢分很多,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篇2:物理老师课堂教学总结:行走在追梦的道路上

  物理老师课堂教学总结:行走在追梦的道路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之间,四百多个日子又从我的指缝间溜走。时光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了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刹那之间,才愕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具有一年教龄的“老教师”。无意之间,竟发现我那群可爱的学生,少了一份刚入校时的稚气,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顽皮,多了一份拼搏。是的,随着时光机的旋转,他们在成长。那作为教师的我,也在成长吗?任教一年,我的教学水平有进步吗?细细想来,自己也确实改变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少了一份刚站上讲台时的紧张,多了一份稳重;少了一份慌忙,多了一份淡定。

  去年,我实现了自己心怀已久的教师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来,我又给自己编织了另外一个美丽的梦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现在我正豪迈地行走在圆梦的道路上。这是一条迷茫的路,行久了,我必须停下来细细思考才不会迷失正确的方向。

  在这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很多点点滴滴值得自己总结与反思,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也只有不断的反思,才知道失败的原因,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一、教学总体情况分析

  随着年级的升高,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我们仍处在八年级,但为了保证以后有更充分的时间迎接中考,在学校的整体战略部署下,我们班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目的地加快了教学进度,希望能在本学期将八年级的新课结束。现在,本学期教学时间已经过半,但是我们并没能按照计划顺利结束八年级上册的新课教学,而是将比计划多花两周左右的时间。这主要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放缓了教学进度,因为如果只是一味地赶进度,而不顾实际的教学效果,最终将得不偿失,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查漏补缺。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深浅,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甚至是否高效。而反思自己这半学期的教学,可以说是有效的,但却远远谈不上高效。

  二、教学中稍令自己满意的地方

  1、课堂气氛较活跃

  由于本学期教学任务较为紧张,因此和上一学年相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精简课时,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得不丢掉很多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有时不得不粗略地处理教材上一些篇幅较大的阅读性材料。将这些东西丢掉后,课程的知识性、逻辑性变强了,教学进度也加快了,但是教学的趣味性却大大减弱了。而令很多学生感到遗憾的是,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将上一学年教学中设计的一个环节--《洋葱小讲坛》也割舍掉了(备注:该讲坛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由老师或学生来讲一个主题,而主题的类型分为了八个模块,分别为励志人物、各级名校、生活常识、科学常识、趣味实验、趣味题目、趣味视频、科技前沿,旨在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的成长),该环节的实施深受学生欢迎,至少也确实起到了吸引学生的兴趣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非常担心本学期的课堂气氛会变得很沉闷,毕竟过于沉闷的课堂,学生是很容易走神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半学期过来后,回首瞻望,课堂气氛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这主要归功于班级内部几位活泼分子,但也需要老师对他们的调控,也不能让他们过于活泼。而有时,也需要老师自己来调节课堂气氛,如说话语调的强弱变化、一番充满激情的讲话、一句小幽默、一个小故事、又如教学时一些夸张的比喻等。

  2、关注每一个学生

  课堂教学又称为班级授课制,与个体教学相比,有很多优势,如: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等。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认为虽然我们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但至少要意识到教室里每位学生的存在,也就是要关注每位学生,尤其是要关注班里的学习特困生。一方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上一学年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授课方面,而这方面无法顾及,而本学期有了很大好转,我能及时发现情况,并予以恰当地处理:如果发现有学生趴在桌子上,我会及时走过去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一下,使他集中注意力;如果,有学生实在是困意浓浓,那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否需要站立听课几分钟,从而清醒一下头脑;如果发现有学生在看课外书或者做作业,那我会走过去敲敲桌子,示意其停下自己的活动。另一方面,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习惯性的抽那几个最爱举手的同学来回到问题,而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改变了思路,既要抽那些活跃分子回答问题(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也要找那些性格较为腼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或者思想不是很集中的同学来回答问题。

  3、板书设计更加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将自己要写的每一句话都事先打在了幻灯片上。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设计板书、书写板书。但是我认为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板书可以弥补语言讲授的不足,把教材脉络结构方面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通过板书,实质条理地、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板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和整理,科学地、艺术地加工而提练出来的教学内容的精华。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而板书的艺术正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精湛的板书是教师劳动创造的结晶,它渗透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教学艺术,融入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审美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我在备课时,都非常注重板书的设计,尽量做到简洁、美观、条理性强、知识框架明显。而在课堂教学时,我每节新课都会书写事先设计好的板书,而板书的内容基本囊括了该课的主要知识点,这样我能利用板书很好地总结新课,并且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板书也是我班学生科学笔记本记录的主要内容。在迎接考试时,他们只需要看看自己的笔记本,就能迅速的将备考范围的主干知识有效地进行复习。

  三、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1、过于依赖PPT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又如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目前,我国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过于依赖多媒体。这在高校里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回想自己在师大遇到的很多老师,上课已经不用带课本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非常熟练,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把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差地打在了幻灯片上,而上课时也没有任何技巧,只是一字不漏的读幻灯片上的内容。

  而目前,自己在教学时,感觉也过于依赖多媒体了,在备课时,花了很多时间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将大部分材料、概念、含义都打在了课间上,因此每节课的课件容量都非常大,总会几十页。而且不管该课程是否适合用课件都要用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认为需要看课件来提醒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讲授知识时,自己按照课件来讲,和学生之间少了一些互动。同时,由于课件内容太多,造成了信息泛滥,根本不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巧用课件、用好课件。首先要考虑该节课是否需要用课件,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回归到原生态教学中去;在选择设置课件内容时一定要精挑细选,可以将一些图片、动画、文字材料以及例题和习题的题干放在上面,而像一些定义、概念等重要内容应该直接书写在板书中,这样也方便学生记笔记。

  2、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我反思自己在这半学期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总是过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得环环相扣,过多地注意了自身教学行为的设计和执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虽然有互动、有探讨、有提问,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在讲解。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细想之下,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是我“帮”学生提出疑问,甚至当发现他们没什么反应时,自己主动给出了问题的答案。有时讲完新课,给出了一些练习题,为了节约时间,我只留给了学生很短的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就结束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留点时间给他们小组探讨或者个人演算,然后可以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或投影仪下展示一下自己的答案。比如在学习电路的设计时,出了要让学生谈设计思路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下电路图。纸上谈兵是相对简单的,等他们真正展示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存在很多问题,而出现的每一个小问题其实都是很重要的,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3、没有掌握真实的学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猗说过: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进行教材分析,接着就要进行学情分析。需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不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学习能力怎么样等方面。在这半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经常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很不准确,经常都是高估了他们的学习能力。鉴于我的分析,我在新课讲解结束,讲例题时,就筛选了一些比较典型,有代表意义的题目让他们思考,但是几分钟后,课堂还是鸦雀无声,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解题的思路。甚至很多情况,我自己将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叙述后,他们好像还是不懂。渐渐地,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太高估我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了,或者说是我自己太急功近利了。

  例如,当我讲完阿基米德定理时,给出了一道例题“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铝块,其中C为正方形,D为圆球体,B为梯形,A为长方体,且C的表面很光滑与容器底密闭接触,在这四种情况下哪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原本以为这道题目对他们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只需要用刚学的阿基米德定理公式进行分析,可实际情况是几乎没有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是因为本体有一定的综合性,而且学生对于刚学的知识本来就没有掌握,更谈不上熟练的运用。又如,在讲解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时,给出了这样一道例题“配制2000g20%的稀硫酸用来除锈,需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给出题目后,看学生没有什么反应,我给出了该题的解题思路,即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来列方程求解,可是过了几分钟还是没有学生能给出正确的解答,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我亲自讲解完了过后,还是有学生表示无法理解。课后,我细想了一下,也许主要是因为学生才刚学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还不会熟练地运用其变形公式,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于是,我又换了两道最基本的例题,学生普遍都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答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基础题训练,从而巩固基础知识,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稍有掌握后在讲解一些难题,有了这样的例题梯度,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4、问题设置不够科学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存在很多问题。(1)问题没有启发性,如问学生“对不对啊”、“是不是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2)问题设置没有层次,使得问题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回答,如在学习电路图时有这么一个问题“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会怎么变?”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教室内鸦雀无声,因为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于是我将该问题拆分为了五个问题“①该电路是一个什么电路;②当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会怎么变化;③Ro的电压会怎么变化;④Ro的电压与电压表测的电压有什么关系;⑤电压表的读数会怎么变化。”这样拆分后,班里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能完整地进行作答,并能做到举一反三。(3)问题表述不清或者指向不明,使得学生不知从何答起(4)问题偏离教学内容,没有回答价值,浪费了教学时间;(5)追问过少,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而很多情况下丰富的课堂生成就是源于追问,上次聆听了冷老师的公开课《能量的转化》,他那节课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设置了很多科学的提问,并且在学生回答时不时进行追问,而这正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6)秒杀了学生的提问主动权,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学生能提出好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在课堂上当学生真正提出问题时,自己却招架不住,有时只能告诉学生课后再来探讨,这种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提升的地方。

  5、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观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非常单调,肯定的时候就说“很好”、“不错”,否定的时候就说“嗯,不太准确,我们换一位同学试试”。这样的评价语言根本不能起到上述效果,对于一些心态不太好的同学,可能反而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这样单调的课堂评价语言,学生听起来会觉得没有新意,甚至他们也会评价了。因此,我最近找了一些关于课堂评价语言的材料,如《挥公实验中学课堂评价语言集锦》、《浅谈如何用好课堂评价语言》等文章,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每节课能学一句,不过实践时发现连“你真棒”、“你能提出怎么好的问题,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样普通的评价语言都难以说出口,因为担心学生认为老师过于做作。以后空余时间,可以多看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录像,看看他们是怎么自然地使用那些巧妙的课堂评价语言的。在自己课堂教学时,也争取做到准确得体、机制巧妙、生动丰富,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诚心、真心。

  教学是是一门艺术,虽然我们无法到达艺术的巅峰,但是我们要有追求完美艺术的理想。教学时一门学问,虽然我们无法掌握所有博大精深的原理,但至少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是一门技术,虽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暂时没有高超的技艺,但至少要有孜孜不倦的信念。教学是一条艰难的路,其中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同时也伴随着光荣与梦想。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相信还会发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还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只要自己多总结、多反思,终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从而无愧于学生那声虔诚的“老师好”,无愧于站立在那神圣的三尺讲台。

篇3:市名教师(物理高级教师)先进事迹介绍

  市名教师(物理高级教师)先进事迹介绍

  王z, 男,1966年1月出生,*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毕业于z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毕业,先后任教于z中学、小港中学和zz实验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区学科骨干、区名教师。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他能善于抓住科学教学的精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课堂讲解条理清楚、深入浅出,追求高效、轻负,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身心的发展。近年来有多堂课在区、市示范,并在z区、z市、台州市等地讲学、交流,反响很好。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初中科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生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热心指导年轻教师是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科导师。

  课题《注重探究学习,发展个性特长》发表于《初中生个体化发展与优质教育》刊物,市级课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荣获市三等奖,是多篇学科书刊的合作编委,并且有多篇论文案例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如《交手》、《爱,其实不难》、《习题反思--<科学>学习的重要策略》、《“节外生枝”叶茂盛》等。

  他在教学中一直坚持:投入情感、融入生活、巧妙设计,使科学课产生巨大的学习感召力,把科学课变成师生共同的舞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是我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