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书笔记体悟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书笔记体悟

  • 2024-06-23
  • 1916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读书笔记体悟

  总悟

  教育,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从何起,至何终?也许,从胚胎开始,也许,从出生开始;而终点,我觉得一直没有。

  郭曼妮为父母奉献的这本《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则把教育定义为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作者提出了一个针对0到2岁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PREC看护理念和方法。

  PREC究竟是什么?

  P--Participatation,意为参与;R--Respect,意为尊重;E--Environment,意为环境;C--Crae,意为养育看护。其中,P和R为基本原则、核心理念,E则是实施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分为感官可以触及的客观环境和由看护人构成的人文环境。

  纵观全书,我理解为: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大人们慢下来,少一些功利心,在足够安全的环境内,让孩子自己来,看护者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适当的干预。扪心自问,我就不能做到100分。我们生存的环境如此,也许我本意并不是想要拔苗助长,但是可能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我已经无意识的助长了。

  参与:孩子像小树一样,慢慢的成长,慢慢的茁壮!孩子固有的那些天性,常常让我们大人们既羡慕又惭愧。特别是孩子完全不会理会所谓的"自身形象",想哭就扁嘴,想笑就咧嘴,困了倒头睡,饿了张嘴吃。所以,成人的矫饰在孩子的自然对比下格外丑陋,所以我们要参与孩子的成长,陪孩子游戏,陪孩子唱歌,陪孩子嬉水,陪孩子远行......见证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尊重:你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慢慢建立自信,才能有健全的人格,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孩子的整个身心都是开放的,没有成见,没有固守,孩子的灵气和敏锐是成人无法比拟的,学习某种技能,成人明显地不如孩子。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怎么做、做什么,而且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陪着孩子成长。

  看护:说的不是溺爱,看护也有学问,是好的习惯养成,是规则的遵守,这些都需要从小来培养,从小来引导。看护除了不让孩子有身体上的磕磕绊绊,更是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心灵的成长。思想上如何看护,精神上如何引导,从这本书上也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环境:孩子成长的环境至关重要,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认为,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温暖和谐的环境能使儿童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所以,我们应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充满关爱和自由的环境。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父母多是80后,其实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是没有章法,缺乏体系的,但是随着421家庭的出现及增多,1成为了6个成年人的中心,我们又开始接触欧美、日本的各种教育理念,放养和有意识的放养便成为整个早期教育的主旋律。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的陪伴着孩子成长。

  前言

  每天"乐呵呵"是一种快乐;平静、专注,也是一种快乐!

  所以,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学会和这个真实的世界,和平共处。

  重点方式:尽可能给婴幼儿创造"参与式"的主动探索体验!改变孩子"被洗澡""被吃饭"的"被动"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每一天的"吃喝拉撒"都是我们不可复制的天然教程,把生活中的每一次看护,都当做鲜活的教育课堂,来陪伴婴幼儿的成长。

  视频学习:低幼儿童成长纪录片(乐融儿童之家官网)

  第一章:参与+尊重+环境+看护

  婴幼儿的学习,需要重复的体验。

  2岁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语言发展+感官发展)

  重点方式:创建一个适合婴幼儿生活成长的、优良的综合环境,去适应婴幼儿的发展,在看护中"育养"。(如:陪伴读书;让他们自己拿喷头洗澡,摸摸水温;将换完的尿布给他们看......)

  第二章:尊重+参与

  (一)、尊重(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尊重他)

  如:

  1、孩子跟你说话时,不能一直盯着手机

  2、第一次跟陌生人见面,被强行与不熟悉的人拥抱。

  3、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一定要守约。(共守规则,大人要先做好榜样)

  4、当孩子哭泣伤心时,不能轻率的回答"没关系",要说出他的感受(体验肯定他的心理),然后鼓励孩子,或者引导孩子

  如何尊重孩子?

  1、事先告知,尊重婴幼儿的第一步

  这是新生儿,建立安全感的一个关键。

  2、等待回应,不要扼杀婴幼儿的主动性

  注意:我们需要等待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甚至需要去引导他们主动表达。

  3、尊重婴幼儿的哭泣。(不能哭的孩子,也很难笑得大声)

  释义:正视并接纳婴幼儿的情感需求,保留他们对真实情感的体验,参与到真实生活的细节和情感中来,协助他们更好地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并习得自我修复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下面几类情况看护人会阻止婴幼儿哭泣:(不可取)

  A、极度"操心"保护孩子(金钟罩),根本不给孩子哭泣的可能性。--坚决"不溺爱"

  B、口头禅是"别哭"或"不哭"。

  C、当孩子哭闹时,总是用其他事物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D、喜欢用"你是男子汉/你是大姐姐了"来绑架孩子的自然情绪。

  真正的生活: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去体会争夺、矛盾,体会拥有、失去。其中有欢笑,有哭泣;有强势,有回避;有努力,有舍弃;有得意,有失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当然,他们同样也会收获快乐、幸福和掌声,并且加倍珍惜。

  (二)参与

  2、参与

  A、根据孩子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尽力提供参与机会。如:

  B、在孩子体验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慢下来"。

  少一些"主观判断",才能知道孩子的真正新历;

  少一些"拔刀相助",才能让孩子获得亲身解决问题的体验。

  C、让孩子参与进来,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减压

  注意:54页-57页(郭曼妮自己的育儿方法:早上)

  第三章:孩子一个本真的成长环境

  环境的标准:

  1、真实的自然环境(户外),唤起他们对生命、大自然的爱和理解

  2、有"自然竞争"的环境,去体验快乐、失望、争抢、忍让等情感,促进心智的成长。

  一、关于婴儿房: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家里

  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主人

  1、还不会爬行的婴儿:设置安全栅栏,隔出"专属"小空间(不要悬挂纱帘)

  2、会走的孩子:

  如何创设儿童房?

  1、便捷性:

  孩子能看到、找到自己的游戏玩具,并能顺利归还。

  (落地型的书架、玩具收纳柜、小画板)

  2、舒适性

  经常使用的家具,包括桌椅、柜子等,符合他们身高。

  3、灵活性

  可以拆分拼装,根据孩子成长需要,适时更换。

  4、空间

  确保一定活动空间,满足体能发展。

  (滑梯、秋千、游泳球......)(隧道、洞穴、斜坡......满足儿童爬和探索的欲望)

  例子:

  二、关于玩具: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喜欢玩什么

  1、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是婴幼儿的"玩具"!

  2、如何给婴幼儿挑选玩具?(0-2岁)

  观念:

  重点是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玩具的具体操作中(参与性强的玩具)

  坚决不要"主动性"玩具:

  过于科技化、现代化、省心省事的玩具(电动玩具)

  最好的玩具:

  积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碗、勺子、苹果、钥匙、圆形/方形饼干盒、布娃娃......)

  注意:

  每次给婴幼儿的玩具不要超过3种,太多选择会让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

  3、音乐启蒙:多元音乐"交响"

  1、家里播音乐:固定下播音乐时间(早上国学经典/玩耍时间双语儿歌/睡前胎教音乐)

  2、现场版演唱、演奏,永远最好!

  3、玩具:打击乐器(打击鼓、手铃、空盒子)

  第四章PREC看护理念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一、用"慢三舞"的状态,协助婴幼儿养成规律生活

  1、建立规则,让婴幼儿更有安全感(从刚出生就开始)

  目标:

  帮助婴幼儿了解社会生活和与他人相处的规律,掌握如何让自己快乐也让对方快乐的方法。

  如何通过制定规则来帮助婴幼儿建立安全感?

  前提:父母首先要成为规则的遵守者。

  如何帮助婴幼儿"建立生活规则"?

  父母必备四品质:温柔、坚定、淡定、耐心

  2、学会放松,从婴儿期的睡眠开始

  观念:

  自己有自我舒缓、独立进入梦乡的能力。

  如何培养婴幼儿"睡眠习惯"?

  掌握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观察他们的"睡眠"信号。如果孩子出现"揉眼睛""打呵欠""摸耳朵"等动作,及时予以提醒:"我想你需要睡觉了。"然后带她到卧室,准备睡觉。

  A、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时间

  B、宝宝睡觉,全家一起"睡觉"

  (主要是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slow"的家庭氛围,全家都"慢下来""静下来",而不是全家都跟孩子作息时间一致)

  C、不要再床上摆放玩具,减少玩具数量

  D、到了晚上,全家都要"慢下来""静下来",为孩子"孕育睡觉氛围"。

  E、睡前仪式:刷牙、洗脸、洗澡、绘本共读+睡前音乐、"晚安,宝贝我爱你!"

  F、不一定分房睡,但应该分床睡(踢被子,就用"睡袋")

  G、宝宝反复夜起怎么办?--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全家秉承"慢下来"的原则,说话声尽量小,动作尽量轻柔,灯光尽量不刺眼。没必要,全家总动员都赶过来,切忌大家乱哄哄一团。

  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选择的干预

  大原则:慢!下!来!

  耐心等待和观察孩子的反应,冷静判断孩子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客观判断是否要干预,以及干预到何种程度。

  (黄色干预,特别适用于婴儿间的纷争;当孩子尝试独自一人完成不了的动作时,家长可以在过程中,给予小帮助,"当他的阶梯")

  4、哭闹是婴幼儿的交流方式

  如何回应孩子的哭闹?

  A、父母的情绪处理程序:

  第一,放轻松,冷静(孩子哭闹,才正常~)

  第二,接纳并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

  第三,"精简"救援团,家里人不要一哄而上,乱哄哄

  B、实例:

  "可儿,我看到你在咬手指,你是饿了吗?需要我给你冲奶吗?"

  "欢欢,你不停地在踢腿,是不是觉得尿片该换了,我帮你检查一下......你不舒服对吗?"

  "点点,我听到你在哭,请等一下,我马上过来!"

  回应语句分析:

  第一步,点明孩子的状态,让孩子知道,你已经关注到他了;

  第二步,询问孩子,表现出关爱,安抚孩子;等待孩子回应

  第三部,告诉孩子,我将如何"措施"。

  C、郭曼妮经验:面对孩子的跌倒,如何处理?

  1、从容的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来帮他放松。

  (第一时间回应,给予心理安抚。切忌"集体安抚")

  2、"我看到你跌倒了,磕到哪儿了,告诉我?"

  (帮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受伤的部位和程度)

  3、"你能起来吗,**?"(孩子努力坐起来,但没成功)

  4、给了他一点儿协助,他坐起来了。

  5、"你感觉好点儿了吗?"(孩子渐渐自我恢复了)

  建议:

  多一些语言上的沟通询问,例如:"你哪里受伤了,是怎么受伤的?"帮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痛楚,劲儿学会在困境中自己解决问题(至少告知看护人发生了什么),可帮助孩子,避免下次类似情况的发生。

  作为看护人,不要仅仅满足于孩子不哭了,而是要让他们学会阐明哭的原因,并一起学习如何减少类似境况的发生,把"眼泪"化为美好的成长机会!

  二、如何开展,有品质的看护?

  1、心无"杂念",才能保证"有品质的看护"

  (即:"不做"自己的事情+"不想"与看护无关的事情)

  观念:

  不完整的关注,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不利于亲子情感培养。

  种类与看护方式:

  A、有目的的看护,如:洗澡、吃奶、换尿布等。

  要做的--尊重、参与、耐心、慢下来,等待对方回应,换位思考,互惠互利。

  B、没目的的看护,如:孩子自由活动期间。

  要做的--让孩子成为"绝对主角",你只是一个"观众"。(专注+放轻松)

  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探索方式

  注意:切忌打扰孩子的探索活动,如:觉得孩子的玩乐方式很好玩,笑得很大声。这样不仅会妨碍孩专注力的培养,而且会让他们从小就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

  如何更好的观察婴幼儿?

  A、放松心情

  B、尽可能贴墙而坐,像壁虎那样安静耐心(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观众)

  C、全神贯注"看、听",除非孩子需要你

  D、过程中,不做任何评价

  E、每天保证至少30分钟的观察,并适当做一些记录。

  0-2岁的婴幼儿,我们需要观察什么?(137-140页)

  2、做好自己(辣妈新标准:温柔、平和,接纳,让爸爸参与进来)

  观念:

  A、接纳自己:做本真的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需求,"温柔"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就可以。

  B、接纳他人:我们需要用"温柔"的态度,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同时也要接纳自己以及其他看护人的不完美。

  3、"养"中"育",每一秒都是成长课堂(重点看实例,学习如何"育")

  A、比如,幼儿园吃香蕉活动。(149页)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吃与不吃,都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拥有绝对自主权。但只要他们愿意就餐,我们永远欢迎他们。但是同时,也要坚定我们的规则:安心、专心地就餐,不能同时干其他事,比如玩玩具;就餐前需要擦手、带围嘴,遵守基本的就餐规则。

  (只要婴幼儿可以独立坐板凳,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独立用餐/集体用餐的机会。)

  B、如何用奶瓶喂奶?(152页)

  C、如何换尿片?(让孩子参与换尿片154页)

  第五章:婴幼儿发展如是观

  1、少抱孩子!(心理独立的前提,是先拥有身体的独立)

  2、婴幼儿语言发展

  重点:让孩子成为话题的主导者,这样他才愿意打开话匣子。(例案一定看:170页)

  耐心地观察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而展开对话。

  与婴幼儿交流的注意点?

  A、互动前,提前告知"你要做什么"

  B、等待孩子回应,让孩子参与到对话中

  C、认可孩子的回应,并描述他的反应

  D、对话时,尽量使用正常词汇,尽量简洁

  E、切忌刻意教孩子说话,切忌强行纠正孩子发音

  F、营造一个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何营造不同阶段的语言环境?

  3、婴幼儿的社交发展

  0-2岁以"独处能力"为主

  2岁以后开始社交

  面对陌生人的亲抱,孩子哭闹,怎么办?

  1、不要逼迫孩子"不情愿"地被人拥抱、亲吻。

  2、慢!下!来!通过时间,让孩子熟悉这个"陌生人"。(郭曼妮婆婆的社交方式179页)

  3、父母自身做好社交的榜样,示范与他人社交的方法。

篇2:读书笔记:学习·感悟·实践·研究

  读书笔记:学习·感悟·实践·研究

  自成为太原市名教师培养对象之后,我有了向小教综合组z、z、z导师及幼教专家z 、z园长们学习的机会,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我在师德修养、专业学习、教育理念及 教育实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名教师的读书工程,给我提供了认真学习专 业理论的平台,我一口气读完《教师成为研究者》、《给教师的建议》、《中国古代教 育精粹的现代解读》、《教学设计》等书籍,积累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好似站在了 巨人肩膀上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一、读书、感悟--教师的丰厚文化底蕴

  我读了《教师成为研究者》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发现身边的问题 做起”、“让学习引领研究”、“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 剂”等章节阐述了对教师成为研究者问题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 在为我们解惑。让我深深感悟到,如果说技能和思想是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那么,“有思想的技能”和“有技能的思想”应当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技能可以训练 ,思想则必须修炼。“训练”意味着机械和次数,“修炼”则意味着沉入和思考。我们 都希望自己有“气质”,但必须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就是最好的修炼。

  1、读书,让教育理论更丰富

  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是教育向教师提出的要求。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 的必由之路。在书中,我找到了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优秀 的教师教育经验丰富,教育理论深厚,教得轻松惬意,孩子们学得愉悦舒畅,教学中, 精彩的情节,生动的描写,美丽的语言和会心的微笑,那是教师与孩子心灵的碰撞,他 们好像走进了艺术的长廊,在漫步,在交谈--和书本、和孩子,也在和社会、和自然 ......

  2、读书,能更自信地与教师研究教学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好友。好书会引领我们徜徉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能汲取 更多的文化营养。书读多了,眼界会更加开阔,心灵会更加丰富。当我因工作繁多,而 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告诉了我要笑对生活,读书可以“排脱俗气”,可以“得 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让我在和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时,更加自信、 指导教师更加有理有据,更加充满智慧。

  3、感悟,能尝试读书的别样乐趣

  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恍然大悟,但有时读完之后仍会继续自己原来的一些就习惯 ,这可能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钩吧。慢慢我认识到:书,不是看完便束之高阁的,书 是读完了要再次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反复思考和反复实践的。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 就象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再一次读这本好书,就象和朋友重逢。在反反复复读了些书后 ,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常常禁不住拿起手中拙劣的笔,在笔记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心得、反思、小结,再列出几条以后禁止的行为习惯,贴在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常常反 省,我觉得读好书就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那种欣喜的感觉,就是读书的另一种乐趣 吧!

  读书是我的学习,感悟更是我的娱乐。近几年,除了自己读书外,在导师z园长的 指导下,为激发、培养我园教师读书兴趣,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藏书丰富的“心灵绿 洲”阅览室、24小时互连网的开通等为教师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组织教师开展 了“读书沙龙”、“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利用每周五中午教研活动时间,教师按班 级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或文章,本学期又给每位职工购买了《谁动了我的奶 酪》一书、发放统一的学习笔记本,并将每周三定为阅读日。让教师逐步养成读书的好 习惯。风过要留痕,鸟过能留影,我们读书也要留痕。教师的读书笔记本简直就是一本 本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二、实践、反思--教师的高超教育智慧

  在教育研究中,现成的东西不是拿来就可以享用的,它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全身 心地“体验”。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更能准确地描述教育教学的动态过程,揭示教 育活动的意义、方式、内在关联。如此“身在此山中”的教师,有着旁观者无法取代的 优势,或许更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教师只有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将阅读所领悟的教 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时,“阅读”才能表现其价值。没有反思,就不会有进步。而没 有实践,就不会有效果。所以,很多时候,很多道理,还需要我们亲身实践,去体验了 才会有更深的认识。

  1、实践,将感悟到的理论得以验证

  作为名教师培养对象,我在读大量书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十分注重学有所用、学 有所为,将书本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将领悟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如:我在读《教师成为研究者》书中“为了解决教学而研究”一文时,受到极大启发, 联系我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把一线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普遍、典型的问题或当 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为教研研讨主题,用问题引导教师,进行了系列研究。如: 在班级环境创设研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关住门子自己琢磨的做法,探索出环境创设“ 四步曲”(即:看、想、做、讲)的新思路。看: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其他园所的环境、 观看资料片。想:人人设计方案,畅谈个人创想。做:教师们通过加班加点将自己的设 想、构思在做中进一步完善。讲:教师在互相观摩环境中讲出本班墙饰、区域创设的目 的、理论依据及对孩子的发展作用等。

  2、反思,使教育理念得以提高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学园长,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管理行为加以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使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有了本质的提高 。反思教学架起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使我认识到,只有教师的课程参与才能激发教 师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的兴趣,才能克服教育的惰性与习惯,迫使教师以一名“反思实 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身份进入教育活动中。以前,我园的课程方案都是采用权威 机构设计好的,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愿去反思教育活动中的种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经过反思,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改变了以往的策略,从我园数学特色入手,带领教 师学习理论,收集、查阅有关数学课程方面的资料,使教师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研究、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

  在名教师培养过程中,我认为,有两种途径比较适合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其一 阅读;其二研究。在这两种方式中,阅读是前提,教师只有将阅读所领悟的教学策略应 用于教学实践,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办法,确定解题策略之后,投入实践并观 察和评价实际效果时,就进入了“研究”的过程。

  我深深感到:教师只有通过自主的研究才能唤起阅读的需要,“研究才是最有效的 学习方式”。教学研究,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热情投入,需要每位教师都能把它看作是自 己应有的职责。目前,人们从理论上可以接受“教师成为研究者”了,但教师是否有从 事教学研究的可能,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经过长期的学习、思考,我终于寻找 到了答案:

  1、研究,对“在教学中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做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对数学领域进行了不 断尝试,当遇到种种“教学困惑”时,就想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教学效 率,经常思考教学的有效方法。

  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师先做一个行动者,再做一个研究者;先做一个感性教师, 再做一个理性的研究者,我从自己感兴趣的、感到困惑的问题入手,选一些比较小的题 目做研究,将教学中的感受、收获与质疑,在同事、班级中分享与研讨。找出自己发展 过程中出现绊脚石,并想办法去扫清道路,做出积极的尝试与调整,不断实现自我。

  2、提升,对教师成为研究者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学习、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中,我切实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名教师培 养对象,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外,还迫切 要求教师具有以下几种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性是区分“研究者”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名教师 要勇于开拓,对新思路、新模式抱有刨根问底的热情,能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 汇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不盲从和迷信权威。不怕暴露、不怕失败,真实地 拿问题开刀,拿幼稚磨练。敢于冒险,充满自信,对解决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在 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

  第二,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作为名教师应视野开阔,思维敏锐,眼光独到,对各种 有用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适时地把这些信息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与自己已有 的知识结为一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中,对“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一文很感兴趣,从中受到很大启发,结合我园实际 情况,我和张园长组织教师开展了一次“赞美同事,欣赏自己”的活动。即:每位教师 在赞美别人的同时,接受别人对自己优点的真诚赞美,受到极好的效果。接着又开展“ 读书是一种享受”、“夸夸我身边的优秀教师”、“怎样成为孩子喜欢的教师”、“工 作着、学习着、享受着”等主题研讨活动。这些价值理念对教师的行为倾向与选择产生 了影响,同时也成为我园教师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具有设疑能力。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能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情况 下产生疑问,发现矛盾,并对此穷追不舍,有所发现,一个好的教师,要有想法,要有 追求的目标。善于观察、善于反思,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真心去感受情感,用真 实去感悟研究。

  四、进步、成绩--教师的永恒归宿

  导师指引我方向,读书给予我知识,感悟提升我认识,实践锻炼我能力。我在名教 师活动中,始终积极参与,从未无故缺勤。通过学习、反思、实践,充实了自己,逐步 养成了学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1、积极承担各种讲座、交流、公开教学

  我身为省市学科带头人、太原市第四届导师团导师,近两年,除了自己的学习、工 作之外,先后为全市幼教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多次做了专题讲座,多次应邀为市、区保 教能手赛评委,多次参加太原市教育局组织的下乡支教活动,承担公开教学、现场评课 等。还代表名教师培养对象综合组全体人员,在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方案交流会上,做 了“5-6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方案;在名教师培养对象的读书交流会上做了“ 学习、感悟、实践、研究”的发言。

  2、努力钻研教学,发挥传帮带作用

  我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除了自己钻研教学外,我带领教师进认真解读《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内涵;分析比较课例;开展教学赛讲、观摩研讨。针对一节教学案例,组织 教师结合理论,说认识,说创意,让教师个个成为主角,人人成为主体。让教师带着问 题去学习、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让自己成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并自觉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的研究型教师。近两年,我园教师 在参加市区保教能手赛中,有2人荣获市保教能手标兵称号,有4人获保教能手称号。有 2人评为“太原市十佳优秀幼儿教师”等。自己撰写的论文荣获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 等奖。

  读书给人以知识,感悟给人以思想,实践给人已经验,研究提升了人的职业境界。 如果说这些点点滴滴的经验和成绩是成长中的一块块基石,而铺铸这些基石的就是名教 师工程的培养。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争取早日 成长为一名名教师。

篇3:读书笔记: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读书笔记: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大量的阅读是学习语言的最佳的途径,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都是如此。中国目前的语文和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依照单字、词组、句子、段落、文章这样的顺序,以语法为重点,以死记硬背、反复练习和机械训练为主要学习手段。这种 “只见树叶,不见树枝,只见树枝,不见树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育方法,完全违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非常的低效率,枯燥无味。更为严重的是,它会撕裂了人思维的连贯性,长期的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反而是要退化的,进而影响表达与沟通能力。真正的语言学习,应该是把优秀的文章整体性大信息量的输入,以培养良好的语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这种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学会基本的字词,掌握句式和语法,能够流畅自然的进行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与沟通。

  阅读也是学习科学最合适的途径之一,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阅读是满足孩子这个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的途径是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动手实践)。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有了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就像整理、施过有机肥后的土地一样,撒下知识的种子,幼苗很自然的就能茁壮成长。而现在中国教育正在做的,父母和教师们还很投入的配合,通过死记硬背、反复练习和机械训练,片面的追求成绩,就如同不注重改善土地的品质,却用化肥、农药、激素催熟,这样的生长必定是畸形不健康的,结的果实终将害人害己。

  学校教育中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是汪洋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已,为了这一滴水耗费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多么的不值。作为父母的你须知,你的眼界只有这一滴水,那么你孩子将来的成就,最大的可能也就只有这一滴水。一个能够涵养小溪小河,乃至于大江大河,甚至于大海的孩子,还惧怕考察一滴水的那几次考试吗?

  从孩子学习知识的角度看,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代替的,但是这就是孩子应该阅读的全部原因吗?不,绝不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经典著作能够有助于培养一个人形成价值观体系,拥有人文素养,有助于我们反省人生,甄别善恶,区别正义与非正义,从有用之中辨别出高贵与美,培养孩子拥有强大和积极的精神力量。这才是孩子能否真正获得幸福和快乐的基础,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的保障。这才是真正被魔法点中的孩子,如果仅仅为了学习优秀,写作文得高分之类的,那魔法也太廉价、太功利了。这样的孩子,即便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贫困,中断了他(她)的学业,也不能阻止他(她)未来成功的脚步。

  我们知道,几千年来,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其中以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影响并且得到过许多时代公认的著作,它即包容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些著作大部分是针对大人的,也有针对儿童的,尽管它在整个书籍海洋中的相对比例很小,但是绝对数量之大,是一个人耗尽一生也读不完的。可能做父母的费劲口舌也解释不清的道理,书中的一段话或者一个故事就可以让孩子轻松领会,而且很快会反馈到他的以后的行为当中。有这样一大批精神食粮,还有必要去啃垃圾吗?最有效的教育就是熏陶和浸染,阅读经典无疑也是这样一种熏陶!

  知识未必能够真正改变命运,知识不过是一种“术”罢了。如果没有内在的“道”支撑,知识能够发挥出的效果往往是要打折扣的。更坏的是如果“道”错了,那么你的“术”越高明危害就越大。经典熏陶大的孩子,才是改变文化和思想贫瘠的弱势家庭真正的出路,并且只有这种改变才真正具有传承性。

  中国教育之病已入骨髓,幻想教育从体制上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中国教育希望在哪里?在于体制内那些良知未泯并且正在身体力行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更根本的还是在于每一位父母身上。但是每每想到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我心里就很担心。这些缺乏思想,缺乏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人云亦云,非常盲目,心态很急,喜欢攀比,而又不自知,很容易误入歧途。希望本文能够起到这么一点正本清源的作用。在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只能自救,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帮一个是一个。但是如果您实在是留恋泥潭,喜欢拖着孩子自沉,那您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