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巍山二小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巍山二小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 2024-06-23
  • 2723

  城海二小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环境教育绿心灵特色创建谱新曲

  我校自****年12月开始,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加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20**为指导,启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在市区教育局与环保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根据《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得分199分,达到省级绿色学校评估标准。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情况报告如下,敬请审核。

  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概况

  龙湾区城海第二小学坐落于壮美的城海华麓山下,是此山下的绿色奇葩。校园总占地面积17444.5平方米,建筑面积3866.66平方米,绿化率达90%以上,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小学。校园建设布局合理,教学楼、实验楼相互通连,环形操场、别致的内操场、花坛、喷泉、鹅卵石小路等建筑错落有致,每一角落的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

  近几年来,学校以20**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目标,坚持“造就高水平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规范管理走内涵,狠抓质量凸特色”为办学理念,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行动指南,努力构建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先后通过了温州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教育信息化达标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获得温州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从20**年至****年连续四年荣获区雏鹰红旗大队的称号,****年被评为浙江省雏鹰红旗大队;20**年12月,被确定为龙湾区绿色学校,****年12月,顺利通过了温州市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

  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是实施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校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方法,更是环境教育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以“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区”为环保工作理念,重视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深入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和衷共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勤奋扎实的作风为绿色意满校园而不懈努力。

  第二部分 学校自查情况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位,领导有力,网络健全,规划科学,措施得当,活动落实,成果显著。对照《浙江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30条标准,我校通过认真自查,共得199分,其中学校管理33分,教育活动59分,环境友好43分,校园环境25分,教育成果34分,特色加分5分,具体说明如下:

  一、学校管理(35分,自评35分)

  1、机构设置(5分,自评5分)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绿色学校”的理念有了正确的认识,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胡树良为组长、副校长董德柱、曹高龙为副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有总务处、教务处、教科室、工会、大队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以“责任制”的形式将工作落实到各处室和班主任,大队部负责行为实践,开展课外、校外绿色活动;教导处负责各学科环保渗透及环境教育课、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教科室负责环境教研组有序开展;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各班主任负责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形成班级特色。每学期对班级开展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对在创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予以整改,围绕“用绿色环境熏陶人,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行动影响人”的理念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2、创建计划(5分,自评5分)

  学校将创建省绿色学校列入学校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和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项目之一。在每学年计划中把创建绿色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指标和实施方案。每学期我校教导处、大队部都认真制定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让环境教育不仅体现在少先队的工作中,在其他的各个学科教学中也都有渗透,每次活动结束都有详尽的活动总结。

  3、能力建设(10分,自评8分)

  重视环境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聘请市、区环保局领导和专家来讲座,学校环境教育兼职教师为全校师生作系列讲座,受训人员占全体教职工的90%以上。负责环境教育的胡树良校长和教导主任邱秀云老师参加过****年的市级环境教育培训,办公室主任陈蓓蕾老师参加过****年7月的浙江省第五批绿色学校创建培训,另外有关环境教育教师定期参加市、区级环保培训。学校健全校本培训基地,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环保专题培训会,教师参与培训率100%。学校各学科教学的设施设备均符合一类学校的装备标准;建有校园管理网络。校园内设置了专门的环境宣传窗口,并在每年的计划预算中都会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校园机器设备的检修、校园环境的改善工作;专门设立《龙湾区城海二小环境教育基金会》,用于环境教育及其奖励和研究等方面。

  4、档案记录(10分,自评10分)

  创建“绿色学校”的各级文件和学校环境教育活动的所有原始材料齐备、完整,且分类清楚。注意资料的长期积累,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目前正在组织电子档案与台账的模板管理,将创建绿色学校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细节之中。

  5、持续改进(5分,自评5分)

  两年来,学校定期召开研究、检查、总结等绿色学校创建专题会议数次,经常组织各种创建活动,并根据创建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同时,重视创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统一,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有总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

  (二)教育活动--校内外、课内外生态文明的宣传(60分,自评60分)

  1、学科教育(20分,自评20分)

  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有学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生态、环境或资源等内容的教育,有的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等还专门开设专题研究课,让师生共同开展研究。加强各学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育研究,组织编写和评比环境教学学科渗透的教材教案;主渠道学科有渗透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实行资源共享;开设有关“环境保护”的主题队会课,进行评比展示。在校本课程《四季之歌》中,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选择环境保护的题材、内容,进行创编教材,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和研究,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关注参与学校环境建设和周边的环境状况。

  2、课外教育(10分,自评10分)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纪念日和活动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外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利用周一晨会组织了国旗下讲话,如《携你我之手,创建绿色学校,做文明使者》和《创建绿色学校,请从你我做起》等;聘请专家和本校教师做环保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绿色主题队会、绿色消费倡导、环保征文比赛、环保金点子征集及学校环境卫生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同时,学校根据兴趣小组和各班级环保小分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从实践的层面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绿色理念。

  3、校外教育(10分,自评9分)

  积极参加“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态区”的环保护绿活动,在兴趣小组指导师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打扫“红领巾卫生街”、“打扫敬老院”等实践活动,开展“绿色在行动”全校师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把环保课堂延伸到校园外。又如在学校周边、中克公司、自来水厂、敬老院等地进行了水质状况的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参与度,丰富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写出相关环保论文或感想。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发放“创建节约型家庭”倡议书,召开家长委员会,举行“绿色家庭”评比活动,与环保局一起监督各单位的排污情况等。与学校临近的东门村和中星村订立合同共建协议,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让绿色创建的环境理念、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家庭。利用“臭氧层保护日”、“环境日”、“爱鸟周”元旦等节假日组织师生外出开展护绿志愿者活动,为建设生态龙湾做出贡献,也使创建绿色学校的行动成为向社会传播绿色的辐射源。

  4、绿色宣传(5分,自评5分)

  建立常规教育机制,学校设置“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环保专题宣传窗,通过升旗仪式、校报宣传、主题体会、知识竞赛和环保绘画等,配合重大环保节日组织环保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学校邀请市、区环保局领导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利用春游、秋游等时机参观环保基地,如大罗山景区、景山动物园和植物园、城海护海大堤等。

  5、教研活动(5分,自评5分)

  定期开展环境教育综合性教研组活动,主渠道学科(如语文、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课等)还有专题性教研活动。教师具有一定环境教育理论和经验,各科课外活动小组能开展环保活动每学期1--2次以上。学校信息交流畅通,并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环境教案评比、观摩。

  6、自主创新(10分,自评10分)

  学校注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节约、创新和发展意识以及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加强绿色学校创建的教育研究和创新活动,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学校环境教育富有特色,环境管理有创新。积极争取承接上级各部门的环境教育课题研究,胡树良校长的课题《绿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区课题立项并正在研究中;师生踊跃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的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有刘晓媚老师获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金点子”活动三等奖,陈晓晴老师的《关于少年儿童消费教育的调查》获区二等奖。陈杭蕾的《永清河的调查报告》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陈盛《厨房油烟危害大》获市三等奖,六(1)班的《班级垃圾回收实践活动报告》获区一等奖,学生黄炜宸获区环保展板设计比赛三等奖,王宇力的《无机垃圾与有机垃圾》获区三等奖,陈伊静的网页《保护环境爱护花草》获区三等奖,黄炜宸的《我的家乡》、陈胜的《春天的气息和谐的遐想》都获区三等奖,李冠臻等人的《课本再利用的调查报告》获区二等奖;温琼、钱若霞、林蕾、王红蕾、高新亮同学参加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现场作文比赛获得区一、二、三等奖等等。

  (三)环境友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扎扎实实(45分,自评40分)

  1、绿色设计(10分,自评8分)

  实施文化品牌策划,提升我校文化品味。校舍墙体涂料和布置均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具有环境标志的装饰材料符合消防要求。各功能区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食堂和教学楼装修充分考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2、资源节约(15分,自评15分)

  学校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教师、学生、家长在校内不吸烟、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商品。为了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教育学生养成不吸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创建无烟学校活动的号召,认真学习对照“无烟学校标准”,定争创计划,创无烟学校。给全体教师进行无烟倡议,设立禁烟标志,师生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达98%。大队部多次组织绿色使者进行教材回收、成立垃圾基金会并有序开展等活动。大队部和总务处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纸活动。总务处将应急灯全部换为节能灯,并实行办公用品包干制。食堂全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筷子,禁用快餐盒。学校节能、节水、节电、节纸及节约其他资源措施有力且绩效明显,费用逐年下降。

  3、污染减排(20分,自评20分)

  学校自身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经龙湾区环境监测站验收,各项指标符合环保部门减排要求。学校下水道正在采用雨污分流,确保污水接入街道污水管网。有良好的排风系统,保证及时排除产生的有害气体。学校设有垃圾分类箱,所有实验室、功能室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全天候处理。按时统一清理,同时设立废弃电池回收箱。食堂厨房有油烟净化处理措施,锅炉烟气排放达标。

  (四)校园环境--花园式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四季常绿,是龙湾区的窗口单位(25分,自评25分)

  1、总体布局(5分,自评5分)

  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以人为本,营造出和谐、宁静,具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环境。各功能区错落有致,互相辉映,校园“冬有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校内教学楼、行政楼等建筑风格明快素雅、自然和谐,是龙湾区花园式校园。

  2、校园绿化(10分,自评10分)

  在校园绿化及养护上,我校确立了“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自****年以来,绿化环境建设经费投入共计60万元。目前学校建筑面积3866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3497平方米,校园可绿化面积率达到98%,可绿化地均已绿化。学生护绿热情高涨,参与绿化率达100%。

  3、环境卫生(10分,自评10分)

  学校重视环境卫生的净化,重视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校园、教室、寝室整洁,厕所干净,厨房、餐厅符合卫生标准,持有卫生许可证。锅炉有登记证书,有除尘装置;厨房燃料洁净,生活污水经过生态沼气化粪池后排放。校园洁净,教室整洁,每天有班级值日学生、值周班级学生、保洁员进行校园清洁工作,不留卫生死角。每年根据预算投入部分经费,用于教室创绿氛围布置、班级创绿活动开展。目前,垃圾箱布局合理,垃圾分类且标识明显,所有垃圾分类处理。食堂、厨房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制度齐全、规范、上墙。

  (五)教育成果--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更强了、行为习惯更文明了、学校发展更快了(35分,自评35分)

  1、环境意识(10分,自评10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通过行政会议首先对行政班子成员进行保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理念的理论学习,明确创建省绿色学校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每一位干部都必须熟悉创绿工作要求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参加省市级培训人员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将创绿工作及环境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深化。同时通过教职工会议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创绿工作培训,利用队课对全体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和创绿工作培训。利用家长会时间,让家长了解环保知识,并对家长进行环保知识检测。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城海二小的每一位师生、家长的理念和生活中。

  2、环保行为(10分,自评10分)

  学校根据工作计划及新课程要求,要求学生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志愿者活动、征集环保金点子活动”,通过资料检索、参观访问、撰写实验报告以及志愿服务等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开阔视野,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寒暑假社会调查活动,涌现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学生课题研究成果;通过评奖活动,表彰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上一级比赛。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重大环保日专题活动,其中包括环保创意画、志愿者活动日、植树护绿活动、清洁美化社区活动等,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环保教育。不定期地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消除绿化带内脏物等,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3、获奖成果(15分,自评14分)

  我校非常重视在研究性学习中融入环境教育主题,有多项研究性环保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获奖。学生自主成立与环境相关的兴趣小组,且有一定的探索成果。学校多次被评为各类先进集体,教师、学生在各级各类评比中佳绩频报。如有刘晓媚老师获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金点子”活动三等奖,陈晓晴老师的《关于少年儿童消费教育的调查》获区二等奖。陈杭蕾的《永清河的调查报告》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陈盛《厨房油烟危害大》获市三等奖,六(1)班的《班级垃圾回收实践活动报告》获区一等奖,学生黄炜宸获区环保展板设计比赛三等奖,王宇力的《无机垃圾与有机垃圾》获区三等奖,陈伊静的网页《保护环境爱护花草》获区三等奖,黄炜宸的《我的家乡》、陈胜的《春天的气息和谐的遐想》都获区三等奖,李冠臻等人的《课本再利用的调查报告》获区二等奖;温琼、钱若霞、林蕾、王红蕾、高新亮同学参加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现场作文比赛获得区一、二、三等奖等等。

  (六)特色加分项

  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存亡,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城海二小自****年开始,围绕“环境教育在校园,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区”的理念,借创建区、市、省“绿色学校”的东风,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城海二小的每一位师生、家长的理念和生活中。****年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活动获得市级电台电视媒体正面报道。

  第三部分 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实行绿色管理,展望环境发展新图景

  1、建立领导体制,健全绿色学校创建的制度

  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有力保证。我校历来重视环保工作,把创建省绿色学校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并制定学校环境教育规划,参照规划每年度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有具体的指标与实施方案,对照评估指标,认真排找差距,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创建措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有大队部、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工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以“责任制”的形式将工作落实到各处室和班主任,大队部负责行为实践,开展课外、校外绿色活动;教导处负责各学科环保渗透及环境教育课、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教科室负责环境教研组有序开展;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各班主任负责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形成班级特色。每学期对班级开展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对在创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予以整改,围绕“用绿色环境熏陶人,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行动影响人”的理念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2、环境建设--搭起自然绿色平台

  校园绿化、美化、回归生态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师生潜移默化进行环境熏陶的过程,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过程。几年来,学校充分考虑到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努力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根据街道建设需要,内部排污管道一律接入街道污水管理系统。学校附近无污染源,四周道路清洁。学校设有医务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门卫由专业保安日夜轮流班上岗守卫;食堂安装有油烟分离器,并有专人管理。师生健康、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为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物质保障。

  作为一所镇级小学,经费紧张,缺口大,但在校园绿化建设上绝不吝啬,****-****年期间,学校共投入环保经费约40万;****-****年共投入环保经费近58万。校园绿化一再科学规划,校园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优化、净化。花园式的内操场,树影婆娑;放眼望去,绿意盎然。醒目的绿色文明公约“三字经”,创绿承诺,孩子们紧记于心,让“绿”根深蒂固。在我们的楼道里、花坛边随处可见的是用不锈钢与纸板制作了各种环境警示标语宣传画。班级布置更是各具特色,处处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爱护环境。

  在环境教育中,学校领导能以身作则,以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师生员工。全体师生能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清洁,不吸烟、不乱丢、乱吐、乱写、乱画行为,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地,自觉节约、回收可利用资源。校园里“人人爱绿,人人护绿”,自觉做到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环境。

  实行绿色管理,尽显无声语言的魅力,展望环境发展新图景,是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一大亮点。

  二、根植课堂、实践,探寻环境教育新途径

  1、课堂--环境教育的传播阵地

  在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能力是建设“浙江省绿色学校”的重点,也可以说是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的根本之所在。因此,我们在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之初就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

  基于“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我们优化环境教育课程,使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其结构为:“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

  (1)开设环保教研示范课。我校利用校本教研活动开设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每学期3--4节。

  (2)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我校在创绿的过程中,积极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两周确保一课时环境教育课,排入课程表。同时,根据各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联系实际,结合季节,梳理形成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既规范,又因科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主要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丰富环保知识,了解人类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价值观,初步懂得了协调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做到珍惜爱护每一滴水、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

  (3)学科教学,全程渗透。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制定学科渗透教育计划,将环保教育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关于环保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

  2、绿色实践--环境教育新课程

  (1)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绿色活动

  每学期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气象日等特殊环保节日,定期举行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举办“我与绿色同行,争做环保小卫士”一系列创绿主题活动,如:环保绘画书法现场比赛,环保摄影比赛、绿色伴我成长征文比赛等;二是学校发出创建“绿色校园”的倡议,要求全体学生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决心书,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三是举办“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青少年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活动增强了我校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

  在6月5日环境日,我校曾多次邀请市“绿眼睛”环境组织陈九彰专家来校为全体师生作保护环境的专题报告,并进行环保知识竞赛;也曾邀请城海环境管理所副所长为学生作“绿我城海”专题讲座,并指导创建工作;参加省市级培训的教师每学期分别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做汇报讲座,从而让全校师生明晰绿色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争做环保小卫士”签名和宣誓大会。

  (2)社区实践--环境教育的特色阵地

  “让绿色留在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区”是我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的口号与主题。少先队组织结合“创绿”活动,开展和深化环保实践活动。

  1、建立绿色行动小组。在大队部的统一组织下,通过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这一载体,分成小组深入社区举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护绿小队在课余时间除了关注校园内的绿色植物外,深入敬老院与老人们相互学习有关绿色植物的栽培知识,为路边的小树清理垃圾;环境调查小队也忙得不易乐乎。他们参观了城海自来水厂、中克家具公司,调查了温瑞塘河、学校周遍的环境并及时记录情况,整理成文,谋出对策。绿色宣传小队的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时间到人民路、镇前街、繁荣街等过往人较多的地方去宣传“保护臭氧层”、“远离毒品,吸烟有害健康”、“水--生命之源”等知识。在活动过程中,环境调查队、护绿队成员及带队老师也获益非浅。刘晓媚老师获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金点子”活动三等奖,陈晓晴老师的《关于少年儿童消费教育的调查》获区二等奖。陈杭蕾的《永清河的调查报告》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陈盛《厨房油烟危害大》获市三等奖,六(1)班的《班级垃圾回收实践活动报告》获区一等奖,学生黄炜宸获区环保展板设计比赛三等奖,王宇力的《无机垃圾与有机垃圾》获区三等奖,陈伊静的网页《保护环境爱护花草》获区三等奖,黄炜宸的《我的家乡》、陈胜的《春天的气息和谐的遐想》都获区三等奖,李冠臻等人的《课本再利用的调查报告》获区二等奖;温琼、钱若霞、林蕾、王红蕾、高新亮同学参加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现场作文比赛获得区一、二、三等奖等等,真可谓成效喜人。

  2、以“绿色行动”换取“绿色感动”。在活动中,除了上街宣传环保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环境外,更多的是我们以自己的绿色行动来换取社区人民的感动再到加入行动行列。(如:大队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学校周边社区擦洗广告牌,清理卫生死角,清捡马路两边的纸屑、食物袋,清扫红领巾卫生街等公益劳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城市的洁净),树立了城海二小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形象。

  这种面向社会,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为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家庭--环境教育的桥梁纽带

  “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们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而且规范家长学校,延伸环保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让绿色环保意识渗入每个家庭,感染每一个家庭形成自觉环保行为。通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要求学生自己要做环保标兵,并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让每个家庭环保的意识都能得到提高。同时,学校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议,讨论制订城海二小创建绿色学校家庭公约与家庭环保文明行为规范,形成家校共建绿色校园的浓厚氛围。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致家长一封创绿公开信,对家长进行环保知识测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等注重家校联系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环保法的宣传、执行,引领家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这样一批批环境意识高、环境知识不断充实、环境道德水平逐步得到提升的学生正在成长,他们自觉遵守环保行为规范,并从校园逐渐向家庭、社会辐射,成为创建“绿色学校”的推动力。

  根植课堂、实践,探寻环境教育新途径--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区,典型引路创品牌。

  三、细化评价方法,完善环境教育评价新机制

  (1)绿色实践融入日常行规

  学校的校园卫生环境,是最生动和形象的绿色教材。我校在创绿的过程中,将优化校园环境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学校各项卫生工作制度》,落实了卫生承包制,划定卫生包干区,将路道、走廊、楼梯、花圃、活动场地等安排到具体班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制订了卫生检查评比细则与值周班评分细则,由大队部牵头,每天检查包干区、教室、操场、食堂等处的卫生情况,量化计分,逐日公布检查结果。实施评比奖惩制,依据检查记载评比文明班级和文明办公室,将评比结果与班主任及有关人员的津贴发放挂钩,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健全了食堂卫生管理制,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确定了食品采购、食品验收、餐具消毒、污水处理等专项负责人,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2)班班达标--凸现“绿色德育”效果

  我校将绿色班级达标工作作为创建绿色学校一大特色来抓,要求各班根据省“绿色学校”创建指南、评分标准的精神,按照城海二小班级创绿达标活动评分的意见开展绿色班级的创建活动,每学年评比一次。各班在创绿过程中均要成立班级创绿小组、提出创绿口号,班级绿色承诺,设立班级绿意角,并能紧紧围绕大队部布置的相关任务科学有序地开展活动。为了让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成为“绿色使者”,我校大队部布置的各项活动基本上要求班班开展自班独特风格的活动。例如六(1)班的“班级基金会”,充分利用各种聚会场合,上学路上,收集矿泉水瓶、易拉罐等进行回收,为班级赢得基金。像在“植树节”,活动内容有:“绿意角”的设计评比,在这里各中队要成立护绿小队,认养班级里的绿化植物;各小队群策群力收集有关植树节的资料、图片整理成篇;利用课外时间去超市或菜市场对市民进行护绿知识调查;小组护绿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同时,无意间将这种生态意识传播到社区。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质量,却很注重环保意识的渗透,注重普及。就这样,从学校到班级,从班级到小组,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绿的学校,绿的心灵。这种“绿色行动”已成为我校大队活动的主旋律,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另一舞台。每个班级开展的创绿过程记录都会汇集成册,这一本本厚厚的小册子是班级创绿的结晶,也是学生环保行为规范的见证,更是学校创绿的亮点。

  细化评价方法,完善环境教育评价新机制,凸显绿色班级,是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特色。

  第四部分 创建工作思考

  通过创建工作,对照《浙江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我们深切体会到:这几年来的创建过程,就是我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我校为城海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看到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1、大环境的环保氛围极差。由于环境教育尚未达到“全民化”程度,居民素质有待提高,普及绿色观念任务繁重。有些学生的环保行为在学校堪称优秀,但离开校园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学校教育如何来影响外界大环境,带动人人参与,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环境卫生很难保持。周围居住的外来民工,经常把垃圾倒进校门外的小河里,在校门外随地小便,造成环境污染;小摊小贩经常在校门外与学校玩“游击战”,给学校的卫生清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请求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综合整治,治标又治本,给我校一个优美的周边环境。

  2、德育校外基地难以开展。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持,学生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等。

  第五部分 今后的目标和打算

  一、开发校本,探索环境教育新方法

  在环境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上,要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环境教材,建设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与我校教育相结合的特色教材。同时,我们希望走出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接触环保实际,提高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二、按照“纵向深化,横向拓展”的原则将绿色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纵向深化”是指学校在取得的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将以学校的具体实际为着眼点,立足于未来,扎扎实实做到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横向拓展”是利用一些途径与方法,继续对周边学校及社区发挥辐射作用,把更多的人、组织纳入绿色教育的阵营,让更多的孩子从绿色教育中受益。

  一直以来,我们以深化环境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结合养成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提升办学品位为目标,切实有效、持续有序地展开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积极探索“绿色理念”的渗透,扎扎实实地开展绿色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共识。

  城海第二小学

篇2:育才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自查自评报告

  英育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自查自评报告

  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创建省绿色学校是我校全体师生多年来的奋斗目标。自九九年学校创办以来,我们积极实施z区科教兴区战略,加快创建步伐,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z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我校经过积极准备,在全面总结近年来绿色学校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z英育学校坐落于z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江路,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创办于一九九九年七月,是由台胞何朝育先生偕黄美英女士捐助、z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z区人民政府投资共办的公立学校,是z市首批三所示范性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之一。现有教学班40个,教职工120人,学生1900余人。

  学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各项争先,办出特色”为办学思想,以“谨思、砺志、创新”为校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扬乐教、奉献、创业的精神;激励全体学生乐学、有为、成才,实现全面发展。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突出体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英育特色的九年一贯制教育教学模式。

  建校五年来,在上级领导的热忱关怀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师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也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市示范学校、市文明学校、市“园丁杯”铜杯奖、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区绿色学校、区红领巾示范学校、区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区德育示范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先进集体和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自查情况

  对照《z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我校已积极准备了有关档案、资料,指导、督促各科室做好落实、整改、完善和提高工作,自查13项评估指标,共得104分,其中创建绿色学校的管理30分,创建绿色学校的效果74分。具体说明如下:

  (一)创建绿色学校的管理(30分,自查得分30分)

  1、领导机构健全(5分,自查得分5分)

  学校在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创建省绿色学校的目标,建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环境教育工作,五名以上教师组成环境教育教研组,开展有关环境教育教研活动,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计划、方案齐备,环境教学培训工作到位(5分,自查得分5分)

  有近期环境教育规划。自20**学年下学期以来,学校每学期期初教育计划,期末有环境教育工作总结。分管环境教育的沈军副校长和团委书记陈美存老师参加过市级环保培训。其中,具体负责“创绿”工作的陈美存老师还赴杭参加了省级培训。另外,有关参与环境教育教师定期参加市、县级环保培训。

  3、经常开展创建活动(5分,自查得分5分)

  经常组织创建活动,开展环保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和环保警示语征集活动,定期组织自查,积极营造校园环保氛围,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创建工作。

  4、设备、场地、经费有保障(5分,自查得分5分)

  学校拥有三个省Ⅰ级实验室,并添置了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学校坐落于z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企业众多。学校已经与大型企业美丰农化公司与正泰成套设备公司成为共建单位,使其成为我校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另外,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和未来的城市中心区,毗邻温瑞塘河和雁湖公园,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学校对创建工作与环境教育有经费保证。多年来,累计投入经费近百万元。

  5、环境教育的教学、信息交流、评比和培训工作力度大,具有较大的影响力(5分,自查得分5分)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学校自编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并要求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渗透环境教育。同时,开展环境教学学科渗透教案征集和评比活动,并编辑了教案集,在全校进行交流。学校重视教师环境教育的培训工作。每学期都把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情况作为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参考条件。

  6、环境教育档案和台帐材料齐备(5分,自查得分5分)

  学校注重原始数据的积累。每次环境教育都会注意收集有关文字和图片材料。在开展市、区两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时,就建立了比较规范和完备的台帐。学校环境教育档案资料比较齐全,管理比较完善。

  (二)创建绿色学校效果(70分,自查得分74分)

  1、环境教育课程开设(20分,自查得分20分)

  学校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至少一个年级段学生接受专题环境教育,有教材和教案,接受专题环境教育的学生课堂笔记完整,作业及时完成。

  各学科均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各学科渗透教育的详细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并注意相互配合,环境教育内容不重叠。

  2、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10分,自查得分10分)

  组织开展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环保主题班会,并邀请区环保局宣传法制科黄伟科长等专家来校讲座。同时,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对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经验进行交流,对团员、少先队员、学生骨干和志愿者服务队员进行有关环境知识的培训。

  3、环境社团、活动课和课外环境教育实践活动(10分,自查得分10分)

  学校每学期校园黑板报或宣传窗至少有1期环保内容刊出,每班每学期刊出环保主题黑板报1期,并进行一次环保黑板报专刊评比。校内有环保宣传栏,广播站有环保主题内容播出,图书馆、阅览室有环保宣传书籍、报刊杂志。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师生参加市、区县、街道的环境保护活动。学校在雁湖社区、雁湖公园、蒲州公园和上江车站建立环保基地、志愿者基地,并定期到这些基地进行环保活动。

  学校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在周边企业、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环保活动。成立了花卉兴趣小组、气象小组。有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能组织学生开展包括校园在内的有关简易环境监测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环境保护考察等实践活动。先后赴舟山海岛考察、温瑞塘河调查活动。

  4、师生的环境意识和学校的环保氛围(10分,自查得分10分)

  学校大力开展“弯腰行动”。校领导以身作则,全体教师也深刻认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谛,时常弯腰拾起飘落在地上的树叶、纸屑。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草坪、雕塑进行养护。校园内乔木和灌木俯仰生姿,一年四季绿意萦绕。同时,学校发动全体师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装扮美丽的校园。校园内环保幽默壁画、环保警示语等活泼醒目,给人启迪。另一方面,在卫生包干区指示牌的设置上,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动物标志牌,使学生对自己班级的包干区产生感情,在更加爱护环境的同时也易于识记。围绕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保护臭氧层日等节日大力开展环保活动。如今,广大师生已具较强的环保意识,浓厚的环保氛围已经在我校形成。

  5、校园各项环保指标完成情况良好(10分,自查得分10分)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校园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90%以上。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如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学校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把节电、节水情况与班级的平时考核与学生的星级评定结合起来。在校园里设置了环保垃圾箱,采取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措施,实施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清理。

  为了配合学校加强环保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更为了校园环境更加清洁美丽,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学校实施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清理。各班级的垃圾分为纸张类、塑料类和其他类三类。纸张类和塑料类进行有偿回收,其他类直接倒入垃圾堆。回收点设在学生会办公室,每周二、五的12点至12点30分,学生会工作人员将进行登记。各班级由一名同学专门负责,各段办公室由段长负责。每月结算一次,对于工作出色的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

  6、学校污染源治理情况和环境基础设施良好(10分,自查得分9分)

  学校能很好地做好有效控制自身污染源的工作。学校雨水、污水管网分布合理,各个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都安装了换气、处理设备,且使用性能良好。厕所能采用沼气净化,新投入使用的食堂已经安装了煤烟、油烟净化器,污水排放符合标准。校园洁净,教室整洁,食堂基础设施齐备,卫生达标,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水龙头无滴水现象,厕所干净无臭味,无卫生死角。

  7、学校环境教育已初具特色,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自查得分5分)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学生组织一次环保科普知识测试,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在20**年12月举行的20**年z区中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学校选手不畏强手,充分发挥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夺得唯一的一个团体一等奖。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表扬和大家的刮目相看。20**年6月,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环保漫画巡展活动,作品荣获z区绿色学校学生环保漫画比赛团体二等奖。z老师指导的学生自然小课题《水和二氧化碳对红豆苗、绿豆苗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荣获市二等奖。20**年10月,学生《温瑞塘河调查报告》荣获省“肯德基”杯课题奖。

  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中有独特的方式、方法。开展学生环保教育“十个一”工程。利用学校学生摄影协会,开展环保摄影比赛与环保摄影展。与学生家长签署《绿色家庭公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和学生能自觉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有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习惯。学校环境教育有一定的示范性影响力。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并先后以较高的分数通过区、市两级绿色学校的检查验收并被破格推荐参加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才五年的新校,我们以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办学人性化,管理民主化,教育开放化”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环境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将来出发,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而主动地适应未来。”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并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坚持以“以人为本”贯穿“创绿”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奠定“创绿”的组织和制度基础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意义非常重大,校领导始终把环保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把它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关于创建“绿校”的有关文件,学习各地学校创“绿校”的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一种意识”,就是确立创绿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的提高;做到了“四个明确”:一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创建“绿色学校”将有利于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二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明确创建“绿色学校”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可持续战略是我们国家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人才,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保证。四是明确自己在创建“绿色学校”中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人人有责。

  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总务处、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大队部等科室的同志组成,同时下设环境教育教研组,由自然教研组长兼任组长,几位自然、社会骨干教师和段长为组成人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教育工作。我们还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几年来,学校在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方面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有力地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课程,探索学科渗透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能力是建设“绿色学校”的重点,也可以说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根本之所在。因此,我们在创建“绿色学校”之初就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

  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坚信念、健身心、会求知、能自立、善合作、敢创新、有特长”的育人目标,我们优化环境教育课程,使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其结构为:“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通过摸索,我们认识到,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必修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活动课程要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

  首先,我们注意根据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梳理形成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的系列。在各门学科,尤其是社会、自然、语文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我们都做了梳理。譬如自然学科渗透以下教育:空气污染、硫化氢污染及危害、二氧化硫污染、防止大气污染、酸雨、亚硝酸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磷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和磷肥与环境、硅酸盐工业中的污染及治理、小电镀污染等等。我们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一是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少年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渗透环保知识教学时,通过实验操作等形象的方式,以让学生体验感性认知和培养理性分析能力相结合,逐步使他们掌握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二是注意科学性。避免为环境教育而进行环境教育,导致教育内容的随意性和牵强附会。三是注意处理好渗透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关系。不喧宾夺主,不主次颠倒,真正做到恰到好处。四是注意课内外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同时,适当把教育向课外延伸,做到“渗于课内,寓于课外”。比如自然老师在课内渗透了防治噪声内容,课外则要求学生对学校附近街区的噪声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

  其次,构建以环境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以此为载体,加强环境教育。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从学校以及所处的地域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我们z本地所蕴涵的环境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研究环保方面的课题。比如,我校的《水和二氧化碳对红豆苗、绿豆苗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几种固体蚊香对小白鼠的危害及现象研究》和《三种修正液对青蛙活性的影响》等十余项小课题分别在市、区级比赛中披金摘银等等。学生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此外,我们在周末的兴趣活动以及讲座中,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的头脑中牢牢地记住“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国家谋求发展的一条基本国策。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已经走在z区的前列。

  第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寓环境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校内,适当走出校门,积极开展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一是专题讲座。开设各种讲座,作为选修课程,其中环保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温瑞塘河”、“z地区水源状况及对策”等。二是参观调查。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性参观调查,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如20**年和20**年暑假,我们分别带领学生参加舟山海洋考察和温瑞塘河调查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调查中了解环境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接受生动的教育。我区z炮台山是市级保护单位,如何把保护环境与保护文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去参观了古炮台遗址,包括古炮台的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查。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z美丰农化公司进行考察,就污染治理的课题进行研究。三是纪念活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4月22日是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17日是防范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这些纪念日都与环境保护这一教育主题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每年的每个纪念日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开展一定的活动纪念这些日子。因此,我们利用这些纪念日的教育作用,一方面组织学生配合社会开展一定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校内举行专题性纪念活动,比如演讲、上街宣传、漫画巡展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在教育他人的同时教育自己,以强化环保意识。四是征文竞赛。语文、自然、社会教研组每学期都要组织有关环保方面的征文,还组织广大教师、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与环保卫生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和征文活动,或者自己组织环保方面的征文竞赛,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第四,整合环境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一是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二是组织学生从网络上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环保方面,提高环保意识。三是制作有关环保的网页,我们要求教师制作网页,尤其是制作专题性网页,譬如王辉老师关于温瑞塘河调查等专题网页受到学生的欢迎,点击率就很高。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有关环保的网页,并在有关评比中获奖。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开展环保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强化“行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们注意把环境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严格训练。学校对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编印了《学生手册》,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就一个合格的中、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质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学生在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方面应养成的习惯,如“五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不驱赶校园里的鸟雀等。对于这些行为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议,每天一小评,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总评,并且与班级的考核相挂钩。严格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自觉维护学校优美环境的“使者”。为了养成学生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我们还在校园里设置了环保垃圾箱,实行垃圾分类管理,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环境熏陶。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盆景、雕塑,进行养护,特别是从美的角度来养护,使学校乔木和灌木俯仰生姿,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舍得投入,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用不锈钢制作了各种标语牌,如,“请手下留情,爱护一花一草”“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等等。这些标语时时警示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爱护环境,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的环境”。学校根据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了有动物头像标志的绿化包干区牌子。全校上下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今天我以英育为荣,明天英育以我为荣”的团队意识。全校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映,采取改善措施。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如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不准随地吐痰,墙脚不准有球印、脚印等。

  第三,师德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注意教育的实效性,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校领导以身作则,以高尚的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广大教师也深刻认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谛,时常弯腰拾起飘落在地上的树叶、纸屑,扶起被风吹倒的小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老师的这些举动,如春风化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第四,自我教育。我校把自我参与式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口,把环保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在原先学校体育馆预留的空地上建立了蔬菜劳动基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义务劳动。另外,学校还成立花卉兴趣小组和气象兴趣小组。在传授学生科学的自然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环境评价能力。

  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因此,到我们学校参观的领导、宾客无不由衷赞叹我校环境卫生的水平高。

  在教育、环境、卫生等部门的正确领导、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z区首批绿色学校,并在一年后以较高分数荣膺市级绿色学校殊荣。具体来说,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显著增强,爱护环境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二是学生的环保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能够就本地区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等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报告;三是影响、服务于社会,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影响学校周围的社区,教育了广大的群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四是学校的办学水平也有了提高,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也推动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地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市示范学校、市文明学校、市“园丁杯”铜杯奖、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区绿色学校、区红领巾示范学校、区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区德育示范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先进集体和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校园周边环境相对较差:因我校地处z区、z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三区交界的城郊结合部,小摊小贩经常在校园周边“流窜”,虽然学校几经努力,有关部门也多次查处,但小贩们玩起了“游击战”。学校请求有关职能部门能开展综合整治和加强日常巡逻活动。

  创建“绿色学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决心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继续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五、今后的目标和打算

  (一)周密制订未来环境教育发展的指导原则和目标

  1、学校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将努力把各门教学课程、德育、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关键将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将使教师间达成共识,明确各科目、德育、课外活动的教育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充分注意学生的成长阶段及校外环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教育。

  2、加深孩子们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理解,使他们懂得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教育他们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保护环境,为创造更好的环境而努力。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及生产活动所致,与消费资源、能源,与排放大量废物的当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相关。教育他们珍惜丰富的自然和良好的环境,通过节约资源、能源、废物利用,改变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使我们的社会逐渐成为注重环境的环保型社会。

  3、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注重体验式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重视体验式教学,同时还将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和社区去亲身感受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大力开展学习活动,使孩子们在此过程中懂得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以及自己必须做什么。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等信息网,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校、机构交流环保教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努力明确教师环境教育培训的原则和方法

  1、充实的环境教育,离不开好的教师。为此,在培养教师的相关课程里将注重环境教育,使教师掌握各种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2、在教师进修中,将重视有关环境教育的着眼点及方法等内容,组织参加环保活动,充实环境教育中的实践内容。

  3、广泛聘请从事环保研究的有关人员及科研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来校讲学。

  (三)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等非学校教育的作用

  环境教育不应只限于学校,社区也应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学校将在社区组织环保学习,以增加学习机会,提供必要的信息。组织孩子们进行天体观察、鸟类观测等自然观测活动以及野营活动,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接触大自然。此外,希望有关方面在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设施中,设置环境教育场所,增加学习机会。在社区,孩子们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长期持久地进行环保学习,从事环保活动。举办“环境教育展览会”、环保问题讲演和专题讨论会等,以展示环境教育的研究成果。与会者中不仅只有教育工作者,还应有众多的普通市民。这样的“环境教育展览会”对增进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应该由上级教育和环保部门牵头,在社区建立各种类似科普信息的信息库,并与有关机关、民间团体等建立信息通信网,向孩子们提供丰富的信息。此外,各个家庭应注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并督促他们把在学校、社区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在学校、在社区,应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此培养孩子们进行志愿服务的意识,以便将来能够自觉从事包括环保在内的志愿服务活动。最后,以课题为中心进行研究性学习,消除重视知识灌输所带来的弊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课题研究对于环境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国未来环境教育发展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抚今追昔,我们满怀憧憬,又深感任重道远,我们将以省绿色学校评估为契机,以“绿眼”为基本点,以“绿网”为载体,以“绿色长廊”和“绿色网页”为窗口,以“绿色”(即培养学生的强烈的环保意识)为终极目标,对内构筑起展示学生才华的绿色平台,对外实践、服务于社区、企业,将绿色环保意识由学校辐射到社会。在校内,全体“英育人”将借创建绿色学校这一东风,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爱校园环境,使绿色环保真正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为z英育学校共同构筑真正意义上的融学园、花园和乐园于一体的育人环境!

  z英育学校

篇3:一小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河天一小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培养绿色环保素养,创建绿色和谐校园

  我校自20**年12月开始,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加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20**为指导,启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在市区教育局与环保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根据《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敬请审核。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概况

  河天第一小学坐落在东海之滨、罗山之麓,悠悠环川、渊源远长,创建于民国18年8月(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坎坷而辉煌的历史。校园总占地面积为23046㎡,建筑面积8877㎡,绿化面积4718.5㎡,绿化率达90%以上。学校环境满目青翠、四季花开、绿树成荫,窗明洁净,宽畅整洁,树木、花坛与草坪的相互映衬,石头、假山布局合理,宣传板画与标语,楼层布置和学生作品展示栏等人文景观别具一格,人工建筑和自然美景得以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营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真可谓是“校园文化建设日臻完善,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学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温州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示范学校”、“温州市花园式单位”、“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温州市教育信息化I类达标学校”、“温州市消防教育示范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等称号。

  近年来,学校围绕“河天一小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的方案,始终将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师生共同参与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创造美丽、绿色、和谐的学习环境;以“培养绿色环保素养,创建绿色和谐校园”为创建理念开展系列活动,让全体学生在传承、感悟、弘扬、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增长知识、锻炼才能、激发灵性、陶冶情操、收获理想。以“小手拉大手”活动把环保教育拓展、延伸到社会,扩大环保教育的社会效应。在创建过程中,我校学生及家长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环保教育取得初步效果。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实行绿色管理,展望环境发展新图景

  1.建立领导体制,树立绿色理念

  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有力保证。我校历来重视环保工作,把创建省绿色学校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并制定学校环境教育规划,参照规划每年度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有具体的指标与实施方案,对照评估指标,认真排找差距,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创建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有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教科室、工会、大队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以“责任制”的形式将工作落实到各处室和班主任,大队部负责行为实践,开展课外、校外绿色活动;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保渗透及环境教育课、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教科室负责环境教研组有序开展;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各班主任负责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形成班级特色。每学期对班级开展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对在创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予以整改,围绕“用绿色环境熏陶人,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行动影响人”的宗旨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2.完善制度建设,做好评价保障

  我校先后出台了《河天第一小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一体化的绿色管理制度,如《环保特色班级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绿色办公室管理评比制度》、《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实施细则》、《学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等,构成了有效的环境教育网络,自觉地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将环境教育纳入了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提倡人人参与,共建绿色环境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班子多次讨论研究,将学校经费优先投入到校园环境的重新布局和改造,并动员全体师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共同创绿。

  学校定期开展绿色文明科室、绿色文明班级布置和评比,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管理,学校领导以身作则,以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师生员工。并倡议人人有绿化地,班班有责任区,采取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人人有责”的群体意识。值周班级、值日老师、值周领导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馈,采取整改措施。

  几年来,学校在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也重视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强了路面清洁、河道清洁、文化墙的布置等等,不断改善校园及周边的环境,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二、联动课堂内外,探寻环境教育新途径

  1.课堂--环境教育的传播阵地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能力是建设“浙江省绿色学校”的重点,将“环保意识”带到社区,影响社区是难点。为此,我们特地优化环境教育课程,使其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其结构为:“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

  (1)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我校在创绿的过程中,积极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两周确保一课时环境教育课,排入课程表。同时,根据各科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联系实际,结合季节,梳理形成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既规范,又因科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主要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丰富环保知识,了解人类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价值观,初步懂得了协调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做到珍惜爱护每一滴水、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

  (2)学科教学,全程渗透。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制定学科渗透教育计划,将环保教育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关于环保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

  (3)开设环保教研示范课。我校积极开展各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开设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每学期3--4节。

  2.课外实践--环境教育新课程

  (1)借宣传载体,营造绿色的教育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首先我们做到了“五个一”:每学期出好一期环境教育方面的学校橱窗;每月进行一次环境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每学期出刊一期环保主题的黑板报;每月进行一次红领巾环保知识讲座;每周对学校的绿色校园网页进行依次更新。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同时,我们还通过“绿色学校”专栏、“健康教育专栏”和网络向学生宣传、介绍环保知识,公布学校最新工作安排,反映各班卫生管理情况等,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抓节日契机,开展丰富的绿色活动

  每学期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气象日等特殊环保节日,定期举行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举办“我与绿色同行,争做环保小卫士”一系列创绿主题活动,如:环保绘画书法现场比赛,环保摄影比赛,绿色黑板报比赛等;二是举办“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青少年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学校发出创建“绿色校园”的倡议,举行千人签名仪式,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四是结合创卫工作,开展河天“洁化绿化”志愿服务大行动。通过活动增强了我校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

  在6月5日环境日,我校曾多次邀请市“绿眼睛”环境组织陈九彰专家来校为全体师生作保护环境的专题报告,并进行环保知识竞赛;也曾多次让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对学生进行了“五水共治,从我做起”、“资源垃圾分类与人类存亡”等讲座,同时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争做环保小卫士”宣誓大会。

  (3)创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的校园卫生环境,是最生动和形象的绿色教材。我校在创绿的过程中,将优化校园环境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学校各项卫生工作制度》,落实了卫生承包制,划定卫生包干区,将路道、走廊、楼梯、花圃、活动场地等安排到具体班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制订了卫生检查评比细则与值周班评分细则,由大队部牵头,每天检查包干区、教室、操场、食堂等处的卫生情况,量化计分,每日公布检查结果。实施评比奖惩制,依据检查记载评比文明班级和文明办公室,将评比结果与班主任及有关人员的绩效挂钩,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健全了食堂卫生管理制,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确定了食品采购、食品验收、餐具消毒、污水处理等专项负责人,分工具体,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4)进社区实践,开拓环境教育的阵地

  “让绿色留在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是我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的口号与主题。少先队组织结合“创绿”活动,开展和深化环保实践活动。

  A是以“绿色行动”换取“绿色感动”。在大队部的统一组织下,通过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这一载体,分成小组深入社区举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护绿小队在课余时间除了关注校园内的绿色植物外,深入敬老院与老人们相互学习有关绿色植物的栽培知识,为路边的小树清理垃圾;环境调查小队有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走进社区采访调查,整理成文,谋出对策。绿色宣传小队的队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时间到河天街道上过往人较多的地方去宣传“保护臭氧层”、“远离毒品,吸烟有害健康”、“水--生命之源”等知识。我校潘婧婧环保设计获省一等奖;王璇璇获得三等奖;王舒涵环保摄影获省三等奖;夏佳豪、徐湘湘同学获得温州市创卫绘画大赛三等奖;在“温州市创国家卫生城市小学生征文”中金敏敏、王尔萱、程小涵获得三等奖,王资懿获得三等奖;40多位同学获得区级创卫绘画、设计、征文等不同奖项。五(1)《河天居民对塑料瓶底数字知情情况调查报告》获开发区一等奖。

  在活动中,除了上街宣传环保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环境外,更多的是我们以自己的绿色行动来换取社区人民的感动再到加入行动行列。(如:大队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学校周边社区擦洗广告牌,清理卫生死角,清捡马路两边的纸屑、食物袋,清扫红领巾卫生街等公益劳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来城市的洁净,到社区开展“绿色我践行”,引导居民用环保购物袋购物,拒绝白色污染;),树立了河天一小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形象。

  这种面向社会,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为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B是辐射家庭,环境教育的桥梁纽带

  “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们不仅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而且规范家长学校,延伸环保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让绿色环保意识渗入到每个家庭,感染每一个家庭形成自觉环保行为。我们主要是通过“绿色家园,携手共进”的创绿手册,以各个重大的节日为载体,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每学期每个年段为单位评选出“环保家庭”为评价机制,借以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要求学生自己要做环保标兵,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让每个家庭环保的意识都得到提高。同时,学校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议,讨论制订河天一小创建绿色学校家庭公约与家庭环保文明行为规范,形成家校共建绿色校园的浓厚氛围。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致家长一封创绿公开信,以及校园网对家长进行环保知识测试,以小手拉大手的活动等注重家校联系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环保法的宣传、执行,引领家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这样一批批环境意识高、环境知识不断充实、环境道德水平逐步得到提升的学生正在成长,他们自觉遵守环保行为规范,并从校园逐渐向家庭、社会辐射,成为创建“绿色学校”的推动力。

  三、发展环境友好,让校园旧颜换新貌

  1.改造校园环境,提高绿色教育功能。

  从****年至今,我校先后投入四、五十多万元进行改造,学校对校园绿化及环境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建教学楼前两个花坛为学生休闲园路,园内通道用鹅卵石铺设,错落有致,充满自然野趣;路旁安装休闲椅,成了师生休息观赏的好去处;草坪里安放富有灵性的石头,安插着从学生中征集来的爱护花草温馨提示语;将大厅改造成景观优雅的“乐学堂”书吧;楼道的布置更为别具一格:一楼为诗之楼,走廊墙壁上挂着“节约粮食,赞叹自然”的诗词;二楼为画之楼,主要是展示孩子们以绿色美好的明天为主题的创意画;三楼为书之楼,张挂的是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四楼为激励楼,学生原创的激励语言。同时,各楼层横梁上分别悬挂“安全伴我行、争做环保星、学法添修养、禁毒我宣传、文明享E网”的板块,综合楼悬挂了“礼仪文化、乡土文化、廉政文化和理想文化”的牌匾,学生得到警示教育的同时,也激发了求知欲,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内涵文化。

  2.抓好校园绿化,提升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根据街道建设需要,内部排污管道一律接入街道污水管理系统。学校附近无污染源,四周道路清洁。学校设有医务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门卫由专业保安日夜轮流班上岗守卫;食堂安装有油烟分离器,并有专人管理。师生健康、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为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物质保障。

  近年来,我们在原基础上,切实加大校园各班保洁区的管理力度,加强督查,细化各部位保洁的任务和人员分配,确保教学区域全天候整洁,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向师生员工进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在师生中造成爱护公物,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美化校园,亮丽校园的活动,把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重视校园花草管理,适时抓好除草、施肥、治虫、修剪各环节的工作,确保环境净化、美化、绿化。

  四、致力特色创建,凸显绿色教育新亮点

  1.班班达标--凸现“绿色德育”效果

  我校将绿色班级达标工作作为创建绿色学校一大特色来抓,要求各班根据省“绿色学校”创建指南、评分标准的精神,按照河天一小小班级创绿达标活动评分的意见开展绿色班级的创建活动,每学年评比一次。各班在创绿过程中均要成立班级创绿小组、提出创绿口号,班级绿色承诺,设立班级绿意角,并能紧紧围绕大队部布置的相关任务,结合有关环保的重大节日,科学有序又有各自独特风格地开展活动。例如在“植树节”,活动内容有:“绿意角”的设计评比,在这里各中队要成立护绿小队,认养班级里的绿化植物;各小队群策群力收集有关植树节的资料、图片整理成篇;利用课外时间去超市或菜市场对市民进行护绿知识调查;小组护绿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同时,无意间将这种生态意识传播到社区。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质量,却很注重环保意识的渗透,注重普及。就这样,从学校到班级,从班级到小组,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绿的学校,绿的心灵。这种“绿色行动”已成为我校大队活动的主旋律,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另一舞台。每个班级开展的创绿过程记录都会汇集成册,这一本本厚厚的小册子是班级创绿的结晶,也是学生环保行为规范的见证,更是学校创绿的亮点。

  2.节约优先,加强师生节能减排意识。

  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我校把节能减排教育与学科教育、师生日常生活、学校常规、社会公益活动等相结合进行教育,要求全体师生厉行节约,自觉养成节约水电纸张的良好习惯,努力在全校倡导“低碳生活”的良好风尚。①自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在每年的水费、电费、油费上的支出节约近几千元;②建造了水资源有限循环利用系统:对校内小河净化处理,并利用河水浇灌花木、清洁地面、冲洗食堂等需要大量用水的地方,在这方面学校因此每年节约水费近千元;③班级个人图书循环使用,学生学会爱惜书,学会节约生活;④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以添补校园保洁人员工资之用,年节约逾千元;⑤学校还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尽可能使用定时照明装置或减少照明源数量;⑥针对学校食堂粮食浪费严重的现象,学校向学生提出“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要求学生节约粮食,减少剩饭剩菜;⑦学校还健全办公用品购买、领用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使用稿纸、信封和复印纸,一律双面用纸,对使用过的复印纸尽量进行再利用,执行《旧书报回收制度》,仅这一点每年节约办公经费近万元。⑧学校向各家长发放了“安全接送,节能减排”告家长书,要求上下学路程在1公里之内的家长,家长尽量步行接送。如有要求轿车、三轮车接送的,需要领取“用车说明单”于大队部留底备案。教师也采取同样方法。

  3.开心农场,在创造、节约中感悟生命

  在学校操场的西北角有一块约200平方米的空地,那是学校规划的教学实践基地,命名为“开心农场”。我们通过调查、采访和探索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农耕工具,蔬菜生长的季节性,食品加工方式方法等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劳动的实践过程(如捡石头、拔草、松土、播种、维护等),学生躬身体验农民伯伯的艰辛,感悟粮食的得之不易,从而养成从小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光盘行动”。在收果子、粮食加工、品尝等活动,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乐趣,真正实现“阳光成长”。在“爱心义卖我自己种的菜”等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农民的生存之道,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心。

  在这里,学生们有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他们学着节约、学着创造,将科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的种植活动中,感悟生命成长、感受创造带来的成就感。他们会主动上网查询植物如何生长。亲手去种植,一点点地浇灌植物,从中获知脚踏实地做事,带着责任心做事。

  第三部分创建工作思考

  通过创建工作,对照《浙江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我们深切体会到:这几年来的创建过程,就是我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我校为河天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看到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1.大环境的环保氛围极差。虽然创卫过后,人民群众意识到环保,但环境教育尚未达到“全民化”程度,居民素质有待提高,普及绿色观念任务繁重。些许学生的环保行为在学校堪称优秀,但离开校园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学校教育如何更好地融进社区,带动人人参与,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环境卫生很难保持。学校东边是居民区,西前方是工厂,工厂里产生的垃圾常直接倒在路边;另外校内的河流经过居民区通向校外,有部分居民直接将垃圾扔到河中,造成环境污染......

  2.德育校外基地难以开展。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持,学生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等。

  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习惯难以形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不能仅以“告家长书”形式,必须出台制度,具体引导师生逐步加以落实。

  第四部分今后的目标和打算

  一、开发校本,探索环境教育新方法

  在环境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上,要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环境教材,建设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与我校教育相结合的特色教材。同时,我们希望在走出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接触环保实际,提高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二、按照“纵向深化,横向拓展”的原则将绿色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纵向深化”是指学校在取得的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将以学校的具体实际为着眼点,立足于未来,扎扎实实做到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横向拓展”是利用一些途径与方法,继续对周边学校及社区发挥辐射作用,把更多的人、组织纳入绿色教育的阵营,让更多的孩子从绿色教育中受益。

  环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它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存亡,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为此我们将继续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借这次创建“绿色学校”的东风,在今后的学校环境教育中,一步一个绿色脚印,将环境教育作为我们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更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决心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去争创优秀的绿色学校,为打造“绿色、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