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列表 > 第二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 2024-07-12
  • 8337

  XX县第二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是在教师的组织下,促进全体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还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引导、促进学生自学、动手、质疑、思考、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师生候课

  1.教师必须在课前3分钟到达教室门口。

  2.课前2分钟铃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分发导学案、资料、教材、教具、学具、演示仪器等。(音体美、信息课及实验课教师应在两分钟铃响前将学生整队带入规定场所,下课整队带回)。

  3.上课铃响之前,必须保证学生的情绪稳定,周围学习环境安定,教室安静。

  二、教师课堂教学规范

  1.每堂课必须有教案,学生要有导学案。

  2.教师上课必须准备充分,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大方。

  3.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私自调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应按相关制度提前办理好请假手续,级部安排老师上课或者值班。

  4.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自然大方,为人师表。不穿奇装异服,不染颜色鲜艳的头发,不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入教室。体育课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等。

  5.教学态度端正,和蔼可亲;不拖堂、不坐着讲课,不准酒后进入教室。不接听电话,不中途离开教室与其他教师闲谈或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

  6.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上课之前,清查学生人数(室内课对号入座检查,室外课点名检查),杜绝学生课堂打闹、说话、睡觉、吃东西等与上课无关的事和现象。做眼保健操时,上课教师需认真组织,不可挪作他用。课堂纪律从严要求的同时,要讲究方法,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若有学生缺课现象,上课老师必须及时上报给班主任或者级部主任。若有其他违纪现象,上课老师在课后要积极主动跟班主任反馈沟通。若有紧急突发事件,立即跟班主任或级部主任联系。

  7.组织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正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科学、灵活,符合学科要求,易于学生接受,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不拖堂,不挤占学生的自习和休息时间。

  8.教学过程中,语言要规范准确、清晰流畅,使用普通话,力求富有趣味性、激励性。板书要规范实用,书写要正确美观,布局合理;内容简明扼要,直观性强,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合理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上实验课的一定上实验课,鼓励教师利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9.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学生的坐姿、写姿,规范学生学习用品、书籍、桌凳等摆放。尊重学生,关爱差生,不谩骂、嘲笑、挖苦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室内课,室外课都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

  10.课后积极听取学生反映,了解教学效果,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音体美课堂教学必须有教师对学生考勤登记记录,有学生未到,必须马上反馈给相关班主任,并落实情况。班主任或其他文化课老师不得以文化学习或其他理由造成学生缺席音体美课,个别特殊情况一定要先与音体美老师沟通好。体育课上下课须列队,集中教学时间不得低于15分钟,组织好“两操”和文体活动。

  12.技术课教学必须按照教学要求与计划上课,不得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在教学时应注意做好室内通风,如因停电造成无法上机,教师可按相关制度进行调课或另行安排时间补上。

篇2:十二中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ZX区第十二中学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为切实把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秩序,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规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突出机制建设,强化教学监测、评价、指导手段,通过督查、测评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促进的功能作用,使教师能够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秩序稳定、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内容要求

  (一)制定计划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等。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4.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挪用其他学科课时,不得擅自缺课,不得自己调课。

  3.教师要提前3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与室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6.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听课评课

  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新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两节。听课要写清时间、课题、节次、执教教师等内容。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教务处将每月抽查一次听课本,并将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学校领导坚持听、评课制度,全面了解每位教师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按照区教研室教学管理的要求,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校长、教务主任不少于30节,其中推门课不少于80%。坚持多学科听课,学期全过程听课,并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加强听评课的督促指导作用,进行跟踪听课。

  (五)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精心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周教研组活动不少于1次,教研活动要有教研主题,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中心发言人工作。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5.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参会人员、中心发言人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6.及时总结、交流。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布置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课堂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课外作业要遵守《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关于各年级作业量、作业时间的相关要求,即1—2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7—9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各科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要协调统筹,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时间。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的基本要求: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可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体育锻炼等方面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作业的书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有规范化的要求。

  (七)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

  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七至九年级每学期统一组织的考试不超过2次。

  2.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3.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四、考核评价

  每学期学校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检查1-2次,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每次检查结束,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并向全体教师通报。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每学期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篇3: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1、室内课堂教学

  (1)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不拖堂,如不按时到岗、提前下课以及上课时教师无故离开教室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教师负全部责任。

  (2)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准私自调课。

  (3)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4)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落实点名制度,对缺席的同学要查明去向,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通报,安全工作实行任课教师包课堂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5)上实验课的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保证实验课的安全。a上课教师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在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b上课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到:课前教师对要做的实验的整个过程能熟练操作;对存在一定安全问题的实验,教师上课时一定先讲实验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安全事故的必要知识;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c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步骤,不懂就问,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6)到专用教室上课,要求学生排队前往,班主任教师必须亲自将学生送到上课地点,下课后由任课教师将学生送回到教室交给班主任教师。

  2、室外课堂教学

  (1)体育课:a上课铃一响,体育教师必须站在上课场地上等待学生的到来,切实加强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b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和特异体质学生。c严禁学生上体育课衣服上别胸针,校牌、笔、小刀、尺子等证章,不佩带金属或玻璃装饰品及穿皮鞋。d对于因身体原因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向体育老师请假,经体育老师同意后,在教学场地休息、旁观;如遇有特殊病因不能到场地的,班主任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教室有学生,却无人管理的情况。